褚遂良(公元576-659年),字登善,錢塘(今杭州)人。官至右仆射河南公,故史稱褚河南。后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后,被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659年在流放中死去。褚遂良善隸書、楷書,精于鑒賞。其父褚亮是李世民文學館的十八學士之一,與歐陽詢、虞世南為好友,褚遂良在初唐四家中算是晚輩。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感嘆沒有可以討論書法的人了,魏征即推薦了褚遂良,說“遂良下筆遒勁,深得王逸少真髓”。太宗即召入侍書,相談甚洽。
褚遂良書法繼承傳統(tǒng)又能創(chuàng)新,《唐人書評》中把褚遂良的書法稱贊為“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宋米芾稱褚字“九奏萬舞,鶴鷺充庭,鏘玉鳴,窈窕合度”,折服于褚的個性魅力。褚遂良是具有唯美氣息的大師,他刻意處理每一個點畫,表達筆意的華美,在神融筆暢的適意之中,塑造出一個個唯美的造型,也體現(xiàn)出作者剛正、耿直的性格和深厚的學識修養(yǎng)。
褚遂良傳世的墨跡有《倪寬贊》《陰符經(jīng)》等,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闕佛龕碑》《房玄齡碑》《孟法師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