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魯文
【摘 要】:本文介紹了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點,分析了當前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創(chuàng)新措施。
【關鍵詞】: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技術創(chuàng)新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不斷涌現(xiàn)了各種環(huán)保節(jié)能的新材料、新結構,同時,規(guī)模浩大、技術復雜的土木工程結構也越來越多,為了適應市場和經濟的迅速增長,施工技術也隨之不斷發(fā)展。我國正處在經濟高速發(fā)展時期,工程建設數量多,規(guī)模大,從而帶動了我國施工技術的發(fā)展。
1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特點
一般來說,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固定性、流動性和多樣性等特點。
1.1固定性。指施工地點相對固定,一般在選定施工地點后,不會產生很大的變動。
1.2流動性。指施工隊伍的流動性和在同一工程上施工人員作業(yè)空間的流動。
1.3多樣性。指各種工程的不同,從建筑類型到施工設施和施工方法都有不同的特點。
同時,還有協(xié)作性和綜合性、復雜性和易受干擾性的特點。
2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
2.1傳統(tǒng)施工技術
土木工程傳統(tǒng)的施工技術貫穿在工程的建設中,方法也隨著結構形式、材料、地基基礎、外界環(huán)境的不同而變化。下面主要針對地基基礎的施工、混凝土結構施工和鋼結構施工進行介紹。
2.1.1地基基礎施工
樁基礎施工是地基基礎施工的最主要方法,在樁基礎施工中,不僅要主要單根樁的施工質量,還要綜合考慮,特別是群樁基礎,要考慮避免不均勻沉降。預制樁吊運時單吊點和雙吊點的設置,按照吊點跨間正彎矩與吊點處的負彎矩相等的原則進行布置,同時要考慮預制樁吊運時可能會受到的沖擊和振動。
2.1.2混凝土結構施工
按照施工中澆制混凝土的地點分為預制法和現(xiàn)澆法。預制法是在別處而非施工現(xiàn)場澆筑混凝土,預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為建筑業(yè)的新寵。在使用預制法施工時,要確保預制模的尺寸準確,并嚴格按照施工順序進行。預應力混凝土施工中,根據張拉預應力筋的順序還分為先張法和后張法。
2.1.3鋼結構施工
鋼結構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構件的吊裝,在施工前要切實做好準備工作,包括場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礎準備、構件運輸、檢查裝備等。鋼構件運送先后順序要按照施工順序進行,構件運到現(xiàn)場后,應盡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夠支承面的木枕墊底。吊裝前應該核準構件標號、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潔。考慮到鋼結構工程的特殊性,可能會在施工過程中用到氧氣、乙炔類焊接工具,所以要準備滅火器謹防發(fā)生火災。
2.2新型施工技術
施工技術無論是在設計階段還是在施工階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決定設計者設計思想的實現(xiàn)與否。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個工程項目,其施工過程都受到地質條件、材料性能、荷載條件、現(xiàn)場條件、資源狀況和氣候條件的限制。要想發(fā)展新型的施工技術,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必須從這些限制方面著手,突破制約,實現(xiàn)優(yōu)化。下面僅針對深基坑支擋技術新發(fā)展和新型預應力技術兩方面進行探討。
2.2.1深基坑支擋技術發(fā)展
深基坑支擋技術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實現(xiàn)是施工技術的創(chuàng)新。一是樁—錨支擋體系。對于開挖深度大、坑壁土質差的情況,通常采用灌注樁—預應力錨桿體系。引進的套管水沖法成錨工藝適用于地下水位上下的各種類型的土層,但效率不盡人意。二是支擋與承重結構一體化。用于臨時支擋的樁或者地下連續(xù)墻和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墻一體化后,施工速度得到提高,投資效果得到加強,資源得到節(jié)約,得到良好的技術經濟效益。另外,鉆孔灌注樁施工中更加先進的施工工藝—旋挖已經投入使用,使成孔質量得到保證,減小認為不確定因素對施工質量的影響。
2.2.2新型預應力技術
體外預應力作為后張預應力體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預應力施工技術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是近年來的熱點。體外預應力現(xiàn)階段主要應用在特種結構、預應力混凝土橋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結構中,形成了兩種主要體系。體系一是有粘結體外預應力體系,優(yōu)點是預應力摩擦損失小,因為孔道管在結構體外,容易檢查和控制管道的鋪設質量及其水密性;體系二是無粘結體外預應力體系,優(yōu)點是可采用單根張拉工藝,易于操作,且單根無粘結筋的摩擦損失極小。體外預應力相對于傳統(tǒng)預應力體系有很多優(yōu)點,對工程經濟效益有積極影響。
3 混凝土結構施工措施
3.1對混凝土的原材料進行控制。所有將要進場的建筑材料必須有相應的產品合格證,進場后必須要有專門人士進行檢查,必要的話必須送至相關檢測部門進行檢測;在混凝土的生產過程前必須嚴格控制骨料及砂的含泥量,生產時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應按實際進場批次進行復驗,對于過期的硅酸鹽水泥嚴禁使用;嚴格控制鋼筋的質量,對鋼筋加工場加工好的鋼筋要進行適當的養(yǎng)護防銹措施。
3.2對鋼筋工程的下料進行控制。按圖施工,對鋼筋的型號規(guī)格不得隨意變換;對框架梁及框架柱的節(jié)點按照圖紙上的要求擺放加密箍筋;對于鋼筋的焊接搭接必須符合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柱子鋼筋在完成電渣壓力焊后需將焊渣從柱子內清除出來;綁扎板筋時需做好上部板筋的固定措施,防止結構板的抗彎承載能力變小。
3.3對模板工程的施工進行控制。對于模板的選擇和采購時,要選擇表面平整干凈、拼接起來沒有漏縫的模板;按照模板施工的專項施工方案進行施工,不得隨意變動;高度超過8m,或是跨度大于18m的模板工程要制定專項的高大模板支撐專項方案,并在由專家論證通過后才可進行施工。
3.4對混凝土的澆筑及養(yǎng)護過程進行控制。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用振搗器進行充分的振搗,振搗器的插點要均勻分布,不允許遺漏;砼澆筑可以間歇施工,但必須在正確的部位留施工縫;在澆筑結束后,應當對混凝土表面進行兩到三次抹壓,再及時用塑料薄膜或是保鮮膜進行覆蓋、保溫養(yǎng)護,待混凝土完成初凝后每天定時進行灑水,普通硅酸鹽水泥的混凝土養(yǎng)護期限為7天,如養(yǎng)護不周則易使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裂縫;未到設計規(guī)定期限不允許拆除底模及支撐,但是側??梢圆鸪?,必須等到混凝土結構達到設計的強度要求后方能進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總之,在土木工程施工過程中,完善的施工技術及強大的責任感和安全質量意識能有效地解決在施工過程中所遇見的技術難題。在不斷提升施工技術的同時建立一個嚴謹的施工氛圍,這樣才能高效優(yōu)質地完成建筑工程項目。
【參考文獻】:
[1]尚亞偉,應巍.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發(fā)展與展望[J].土木建筑學術文庫,2011(6)
[2]余丹丹.對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的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5(10).
[3]趙東方,姚大偉.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探討[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