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淺論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李曉霞
會計檔案是記錄和反映一個單位經濟業(yè)務的重要史料和證據(jù),會計檔案管理是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淺談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探求解決對策,意在促進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檔案管理的規(guī)范化。
行政事業(yè)單位 會計檔案管理 問題 對策
會計檔案是指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等過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記錄和反映單位經濟業(yè)務事項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等各種形式的會計資料,包括通過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形成、傳輸和存儲的電子會計檔案。主要有: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包括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固定資產卡片及其他輔助性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其他會計資料,包括銀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銀行對賬單、納稅申報表、會計檔案移交清冊、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會計檔案鑒定意見書及其他具有保存價值的會計資料。
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檔案作為記錄單位經濟業(yè)務的重要史料和證據(jù),既是重要的經濟檔案,又是單位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加強單位財務管理、開展績效評價、實施責任審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12月11日,國家財政部、國家檔案局對《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財會字〔1998〕32號)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新《會計檔案管理辦法》(2016年1月1日實施)對會計檔案管理又進一步作了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但由于一些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的影響,行政事業(yè)單位的會計檔案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對會計檔案管理的思想認識不夠
第一,單位領導甚至財務負責人對資金管理和會計核算一般都很重視,但對會計檔案的立卷、歸檔、保管、查閱和銷毀等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第二,許多單位檔案管理人員沒有經過專業(yè)培訓,缺乏檔案管理工作基本知識,不懂得檔案的基本操作規(guī)程,對會計檔案的歸檔范圍和標準不清楚,整理出來的會計檔案達不到要求,不便于查閱;還有一些單位沒有配備專(兼)職檔案管理人員,各業(yè)務部門或科室都只負責保管本部門或科室的檔案資料,會計檔案一直都是由單位會計直接負責保管。在舊版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中規(guī)定“未設立檔案機構的,應當在會計機構內部指定專人保管。出納入員不得兼管會計檔案?!钡滦抻喌摹稌嫏n案管理辦法》明確指出:“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后,可由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一年,再移交單位檔案管理機構保管。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會計檔案最長不得超過三年。臨時保管期間,會計檔案的保管應當符合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且出納人員不得兼管會計檔案。”
第三,一些行政事業(yè)單位沒有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本單位會計檔案管理制度,或僅作為財務管理制度的一個部分。有些單位雖然有制度,但也沒有及時根據(jù)國家政策進行更新,更沒有嚴格執(zhí)行。
(二)電子會計檔案管理不完善
在傳統(tǒng)的會計檔案管理中,大多數(shù)單位只重視對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紙質會計專業(yè)資料的歸檔,卻忽視了對電子會計檔案數(shù)據(jù)及軟件讀取平臺及時、有效、完整的備份和存儲。有些雖然備份了,卻忽視了對文件格式的轉換和對磁存儲介質的保管,使存儲在其上的信息丟失或無法讀取,造成數(shù)據(jù)庫丟失。新《會計檔案管理辦法》明確指出:電子會計檔案移交時將電子會計檔案及其元數(shù)據(jù)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應當符合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特殊格式的電子會計檔案應當與其讀取平臺一并移交。
(三)會計檔案立卷、歸檔、查閱和銷毀等工作不規(guī)范
在立卷和歸檔上,有些單位不按保管期限分別立卷歸檔,導致分類、立卷和歸檔混亂;在查閱上,主要是手續(xù)不齊全、程序不規(guī)范,造成查閱困難;在銷毀上,主要是鑒定銷毀難,大有無人來銷,無人敢銷的局面,即使超過保管期限年數(shù),也不愿銷毀,導致積案過多、毀損嚴重。
(四)會計檔案管理監(jiān)管力度不夠
在單位接受的各項會計業(yè)務檢查和審計工作中,很少有將會計檔案規(guī)范化管理作為檢查重要事項的情況。在單位內部,也很少有單位將會計檔案管理真正融入到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過程,作為單位財務管理的固有環(huán)節(jié)來對待,很少建立各環(huán)節(jié)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會計檔案監(jiān)管機制,影響了會計檔案的質量和管理的成效,最終影響會計檔案的有效利用。
(一)提升會計檔案人員素質,規(guī)范會計檔案管理
首先,單位領導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強會計檔案管理的意識,切實把會計檔案管理列入領導工作議事日程,使會計檔案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軌道。
其次,加強對會計檔案工作人員的全面培訓,把增強會計檔案管理知識和操作技能,作為會計人員和會計檔案管理人員的崗前培訓的重要內容,同時還要搞好后續(xù)教育,增強責任心和執(zhí)行力。
再次,健全會計檔案管理制度。要根據(jù)財政部2016年修訂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等法規(guī)的規(guī)定,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和健全一套會計檔案管理制度。包括財務檔案歸檔制度,要明確歸檔范圍、保管期限、歸檔程序、整理方法、歸檔要求等;檔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明確職責,確保檔案不丟失、不損壞、不泄密;建立和落實檔案保管工作責任制,明確各人職責,使會計檔案收集、歸檔、保管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強電子會計檔案的管理
第一,要建立電子會計檔案備份制度,及時做好電子會計檔案的備份,特殊格式的網絡財務檔案應當與其讀取平臺一并備份并做好存儲磁盤的防火、防水、防盜、防塵的保護工作。
第二,要使用能夠準確、完整、有效接收和讀取的電子會計資料;能夠輸出符合國家標準歸檔格式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設定了經辦、審核、審批等必要的審簽程序的會計核算系統(tǒng),并配備具有高清晰度打印功能的打印機,作為輸出紙質會計檔案的工具。
第三,要使用能夠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的電子會計檔案,符合電子檔案的長期保管要求,并建立電子會計檔案與相關聯(lián)的其他紙質會計檔案檢索關系的電子檔案管理系統(tǒng)。
第四要強化系統(tǒng)的安全防護功能,定期進行補丁維護。同時要利用計算機技術完善相關內控制度,比如電子簽名,禁止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篡改,建立災后恢復的應急方案。
(三)規(guī)范會計檔案的整理歸檔
一是及時規(guī)范整理會計檔案。日常產生的會計憑證要及時整理裝訂,規(guī)范封貼、簽章。在檢查確認憑證封面所列事項記載完整后進行裝訂,憑證厚薄要適中。裝訂完畢確保沒有散頁后按月份先后順序放入憑證盒,會計賬簿、財務報表和其他類會計檔案逐卷裝入檔案盒,并逐項填寫檔案盒上的內容。
二是規(guī)范會計檔案的保管。已建立綜合檔案室的單位,會計檔案可由財會部門暫管一年后(便于財會部門查閱近期資料)按照相關規(guī)定交由綜合檔案室保管。沒有建立的單位要盡快建立,會計人員交接會計檔案時,要認真辦理交接手續(xù)。
三是嚴格執(zhí)行會計檔案查閱審批制度。未經有權限人員批準,任何人不得查閱會計檔案;同時利用借閱登記手續(xù),做到借出、送還、移交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規(guī)范的記錄,做到責任明確、內容完整、時間清楚。
四是要嚴格執(zhí)行會計檔案銷毀規(guī)定。要特別突出檔案銷毀的法律意識,依法依規(guī)進行檔案銷毀。單位應當定期對已到保管期限的會計檔案進行鑒定,并形成會計檔案鑒定意見書。經鑒定,仍需繼續(xù)保存的會計檔案,應當重新劃定保管期限;對保管期滿,確無保存價值的會計檔案,可以銷毀。在銷毀會計檔案時,單位檔案管理機構要編制會計檔案銷毀清冊,列明擬銷毀會計檔案的名稱、卷號、冊數(shù)、起止年度、檔案編號、應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銷毀時間等內容。單位負責人、檔案管理機構負責人、會計管理機構負責人、檔案管理機構經辦人、會計管理機構經辦人要在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上簽署意見。銷毀會計檔案時,應嚴格執(zhí)行相關部門監(jiān)銷制度。對于保管期滿但未結清的債權債務會計憑證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項的會計憑證不得銷毀,紙質會計檔案應當單獨抽出立卷,電子會計檔案單獨轉存,保管到未了事項完結時為止,并應在會計檔案鑒定意見書、會計檔案銷毀清冊和會計檔案保管清冊中列明。電子會計檔案的銷毀由單位檔案管理機構、會計管理機構和信息系統(tǒng)管理機構共同派員監(jiān)銷。
(四)強化會計檔案管理的監(jiān)督管理
財政、審計等部門在進行各項業(yè)務檢查時,應將會計檔案的規(guī)范化管理作為檢查的重要內容,促使單位規(guī)范會計檔案管理,進一步提高會計檔案管理水平,充分發(fā)揮會計檔案的重要使用價值。單位內部應將會計檔案監(jiān)管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融入單位財政財務管理的相關制度之中,在日常管理中嚴格遵循,形成長效機制。
[1]財政部,國家檔案局.會計檔案管理辦法〔S〕.2015-12-11.
[2]黃煥敏.淺談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02).
[3]易南冰,段萬兵.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財經信息資料,2014(17).
◇作者信息:甘肅省張掖市市政公用事業(yè)管理局
◇責任編輯:閆樹北
◇責任校對:閆樹北
F235.99
A
1004-6070(2017)05-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