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阿馬蒂亞·森的比較正義再解構(gòu)*

      2017-03-28 06:24:42丁雪楓
      重慶社會科學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馬蒂亞羅爾斯正義

      丁雪楓

      阿馬蒂亞·森的比較正義再解構(gòu)*

      丁雪楓

      針對羅爾斯公平的正義存在著探尋完善的正義而輕視現(xiàn)實的正義、關(guān)注制度的正確而輕視社會的互動、強調(diào)抽象的認同而輕視理論的可行等先驗制度主義的價值缺陷,阿馬蒂亞·森建構(gòu)了比較的正義,力圖以可行能力基礎(chǔ)、實質(zhì)自由原則、幸福標準等價值合理性顛覆公平的正義。比較的正義在創(chuàng)新正義理論的同時,推進了正義理論的實踐轉(zhuǎn)向。

      阿馬蒂亞·森 約翰·羅爾斯 比較與公平正義

      阿馬蒂亞·森的思想涉及哲學、經(jīng)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尤其涉及正義問題,試圖以比較的正義顛覆羅爾斯公平的正義,然而這一點尚未引起學術(shù)界應有的重視。加強這方面的探究,對于正確認識阿馬蒂亞·森的正義觀念、推進羅爾斯正義理論研究的深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顛覆的原因:公平的正義的價值缺陷

      在阿馬蒂亞·森看來,作為當今正義理論的突出代表,羅爾斯的公平的正義本質(zhì)上屬于先驗制度主義。阿馬蒂亞·森說:“當代主流政治哲學在探究正義理論時多采用第一種方法,即先驗制度主義。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論述當數(shù)杰出的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的著作……對‘正義原則’的界定依然完全是基于絕對公正的制度?!盵1]他認為,公平的正義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它的先驗制度性及不可能性,必須予以顛覆。

      (一)探尋完善的正義,輕視現(xiàn)實的正義

      公平的正義的第一個缺陷就是關(guān)注完善的正義而輕視現(xiàn)實的正義。羅爾斯指出:“正像每個人都必須通過理性的反省來決定什么東西構(gòu)成他的善——亦即他追求什么樣的目標體系才是合理的一樣,一個群體必須一勞永逸地決定在他們中間什么是正義的,什么是不正義的。”[2]羅爾斯認為,恰如每個有理性的人都在反思并追求自己的理想或至善一樣,一個群體、特定社會也必須確立完善的正義,為不完善的現(xiàn)實提供價值目標。這樣,研究完善的正義觀念及其體系就成了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羅爾斯等正義理論家的首要任務。在羅爾斯那里,正義的一般觀念是:“所有的社會基本善——自由和機會、收入和財富及自尊的基礎(chǔ)——都應被平等地分配,除非對一些或所有社會基本善的一種不平等分配有利于最不利者?!盵3]人人平等是公平的正義觀念的本質(zhì)。為了得出這種完善的正義觀念,羅爾斯設(shè)想了包含十二個條件的原初狀態(tài),其中最為根本的是無知之幕。在這個狀態(tài)中,受無知之幕的遮蔽,沒有一個人知道他在社會中的地位——無論是階級地位還是社會出身,也沒有人知道他在先天的資質(zhì)、能力、智力、體力等方面的運氣,甚至假定各方不知道他們特定的善的觀念或特殊的心理傾向。由于所有人的處境都是相似的,無人能夠設(shè)計有利于他的特殊情況的原則,正義的原則是一種公平的協(xié)議或契約的結(jié)果。羅爾斯強調(diào),由于原初狀態(tài)的當事人都不知道個人的特殊情況,那么,他們選擇正義原則不得不在最一般考慮的基礎(chǔ)上適合所有的人。這時的正義原則是最公平合理的,其揭示的正義理念也是最完善的。

      針對羅爾斯公平的正義理念,阿馬蒂亞·森認為,先驗制度主義“致力于探尋完美的正義,而不是相對而言的正義與非正義,即僅僅探尋終極的社會正義的特征,而不是對現(xiàn)實并非完美的社會進行比較研究。它致力于探究‘正義’的本質(zhì),而不是尋找用以評判哪種社會相對而言‘更為公正’的標準?!盵4]在阿馬蒂亞·森看來,公平的正義作為先驗制度主義的重要代表,探尋的是完善的正義而非相對的正義,研究的是正義的本質(zhì)而非相對更為正義的現(xiàn)實。也就是說,公平的正義過于絕對化、觀念化,輕視對社會的比較研究,因而離現(xiàn)實太遠。

      (二)關(guān)注制度的正確,輕視社會的互動

      羅爾斯認為,公平的正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秩序良好的正義社會,這個社會建成的標志就是有一個基于正義原則的正義制度。如果個人、組織和政府都能按照正義制度行為,整個社會就是秩序良好的,也就是正義的社會。羅爾斯指出:“它是一個這樣的社會,在那里,每個人都接受也知道別人接受同樣的正義原則;基本的社會制度普遍地滿足、也普遍為人所知地滿足這些原則。”[5]在這段話中,羅爾斯試圖表達如下思想: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認可正義原則,社會基本制度也普遍滿足正義原則的要求,這樣,這個社會就是正義的社會。完善的正義觀念或原則,之所以首先要用之于社會制度,是因為社會基本結(jié)構(gòu)是正義的首要主題,它的影響十分深刻并且從一開始就出現(xiàn)。羅爾斯指出:“在此直覺的觀念是:這種基本結(jié)構(gòu)包含著不同的社會地位,出生于不同地位的人們有著不同的生活前景,這些前景,部分是由政治體制和經(jīng)濟、社會條件決定的。這樣,社會制度就使得某些起點比另一些起點更為有利。”[6]在羅爾斯看來,人是生而平等的,人們在社會中的不公平根本上說是由社會基本結(jié)構(gòu)造成的,解決這個不平等,就要根據(jù)正義原則建立正確的或正義的社會制度。只有先確保社會是正義的,才能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是公平的。

      阿馬蒂亞·森研究了公平的正義后認為,其第二個缺陷就是太關(guān)注制度的正確,忽視了社會的復雜性,也就是說專注于制度的設(shè)計,輕視現(xiàn)實社會的相互性、變化性。阿馬蒂亞·指出:“為了尋找絕對的公正,先驗制度主義主要關(guān)注制度的正確與否,而非直接關(guān)注現(xiàn)實存在的社會。然而,由任何預設(shè)的制度所孕育的社會,其本質(zhì)依然會受某些非制度因素的影響,比如人們的實際行為及其社會互動。”[7]阿馬蒂亞·森試圖表達兩層含義:一是任何預設(shè)的制度都受現(xiàn)實社會的影響,二是正確的制度要想產(chǎn)生好的社會效果必須關(guān)注人們的行為。就第一層含義而言,理想與現(xiàn)實總是存在張力,理想的制度在落實過程中必然受到現(xiàn)實社會的各種因素制約甚至左右,正確的制度很可能在實踐中變成不正確的、不正義的。羅爾斯的公平的正義就具有這種可能性。就第二層含義而言,解決第一層次的問題,就必須關(guān)注現(xiàn)實人們的不同行為,關(guān)注每個人、每個階層對正義的不同需求,通過盡力滿足不同的人對正義的渴求而推進正義的實現(xiàn)。羅爾斯的公平的正義由于忽視了社會中的每個人的具體訴求,因而陷入片面。

      (三)強調(diào)抽象的認同,輕視理論的可行

      在阿馬蒂亞·森看來,公平的正義的第三個缺陷是:雖然致力于正義觀念(原則)、正義制度的普遍性的研究,但是仍然不能被廣泛認同,因而不具有現(xiàn)實可行性。阿馬蒂亞·森認為,羅爾斯公平的正義不僅方法上具有冗余性,而且原則上最終無法達成一致,因而不具有現(xiàn)實可能性。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當事人難以保持中立立場。阿馬蒂亞·森指出:“約翰·羅爾斯假設(shè),在一個初始平等的假定情境中,人們并不了解其自身的既得利益,于是大家就會都去選擇僅有的‘兩個公正原則’。這實際上假設(shè)了僅存在一種既能體現(xiàn)公平要求,又拋開了既得到利益的中立立場。但我認為這也許是錯誤的?!盵8]他認為,在公平的正義中,原初狀態(tài)的設(shè)定是不合理的。因為該狀態(tài)中的當事人沒有任何個人利益,每個人都站在中立立場上考慮正義原則,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正義原則來源的神秘性。阿馬蒂亞·森指出:“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初始狀態(tài)中的某種公正原則,如何可以從關(guān)于公正的各種各樣的理由中脫穎而出?!彼J為兩個正義原則只是原初狀態(tài)中眾多原則的一組,處于無知之幕遮蔽下的當事人為何選擇了兩個正義原則,拋棄了功利主義原則、平均主義原則、混合原則等,理由是不充分的,也就是說,公平的正義無法說明當事人僅選擇兩個正義原則而不選擇其他原則,這樣就導致了正義原則在來源上具有神秘主義性質(zhì)。

      第三,社會制度方案的不確定性。阿馬蒂亞·森指出:“一旦放棄羅爾斯主義公正原則的唯一性 (羅爾斯在后期著作中有相關(guān)論述),其制度方案就會產(chǎn)生嚴重的不確定性,而當眾多公正原則對于社會基本結(jié)構(gòu)的制度要求不盡相同時,羅爾斯并沒有闡述如何去選擇某一套特定的制度方案?!盵9]的確,在諾齊克、哈貝馬斯、麥金太爾等的批判下,羅爾斯的公平的正義在后期的研究中終于承認正義原則的多樣性,拋棄了之前強調(diào)的兩個正義原則的唯一正確性的觀點。羅爾斯說:“現(xiàn)代民主社會不僅具有一種完備性宗教學說、哲學學說和道德學說之多元化特征,而且具有一種互不相容然而又合乎理性的諸完備性學說之多元化特征。這些學說中的任何一種都不能得到公民的普遍認肯?!盵10]每一種學說都代表一個人或一部分人的價值觀念,羅爾斯終于承認了人們價值觀念及其主導的正義原則的多樣性、沖突性。阿馬蒂亞·森認為,如果羅爾斯接受了正義原則的多樣性,就會導致一個后果:社會制度方案也是多樣的,各種方案都有合理性,這樣,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nèi)绾芜x擇、如何作為就是問題??傊怨降恼x為代表的先驗制度主義試圖建構(gòu)一個完善的正義理念和一個合理的正義制度,在實踐中是不可能的。

      二、顛覆的依據(jù):比較的正義的價值合理性

      阿馬蒂亞·森批判公平的正義,目的在于建構(gòu)比較的正義。比較的正義簡單地說就是“‘著眼于現(xiàn)實’的比較方法通常主要著眼于消滅所見到的這個世界上的明顯的不公正?!盵11]因此,比較的正義本質(zhì)上是消除現(xiàn)實明顯存在不正義的正義觀念。與公平的正義相比,比較的正義更具有價值合理性。

      (一)可行能力基礎(chǔ)對基本善基礎(chǔ)的超越

      任何理論都有原點和基礎(chǔ),正義理論也不例外。公平的正義的基礎(chǔ)是基本善,比較的正義的基礎(chǔ)是可行能力。阿馬蒂亞·森認為,基本善作為一種資源和手段,對于人的生活目的是必要的,但并非如羅爾斯所言是最為必要的;相反,人的社會生活中最為必要時的東西是可行能力,可行能力作為正義的基礎(chǔ)比五種基本善更有合理性。

      羅爾斯認為,公平的正義的基礎(chǔ)是基本善?!盎旧疲裎乙呀?jīng)指出過的,是那些被假定為一個理性的人無論他想要別的什么都需要的東西。不管一個人的合理計劃的細節(jié)是什么,還是可以假定有些東西是他會更加喜歡的。”“這些基本的社會善在廣泛的意義上說就是權(quán)利、自由、機會、收入和財富(另一種很重要的基本善是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盵12]在羅爾斯那里,基本善是所有的理性人都想要和最想要的東西,這些東西大致有自由、機會、收入、財富、自尊,所以稱為五種基本善。有了這些基本善,就可以簡化人際關(guān)系的比較基礎(chǔ),使原初狀態(tài)的程序正義或形式正義增添了實質(zhì)的內(nèi)容,成果就反映在兩個正義原則上。

      相對于羅爾斯,阿馬蒂亞·森更加看重可行能力作為正義的基礎(chǔ)。他指出:“可行能力方法關(guān)注的是人的生活,而不只是人所占有的資源,即以所有或使用的方式所占用的可供使用的實物?!盵13]他認為,正義的基礎(chǔ)是人的可行能力,即人能夠?qū)崿F(xiàn)的生活本身,而非作為資源的五種基本善。依據(jù)主要有:第一,人們的生活品質(zhì)比財富本身更有價值。阿馬蒂亞·森強調(diào):“財富本身并沒有價值,也很難總是真實地反映我們所能享受的生活品質(zhì)?!迸c人的生活目的相比,財富、資源只是手段;沒有目的的引領(lǐng),手段將失去任何價值。資源、財富是為人們享受美好的生活服務的,即財富是為人們的可行能力服務的。第二,行為能力比抽象的自由更有價值。阿馬蒂亞·森指出:“在對不同的人的相對優(yōu)勢加以判斷的時候,我們必須看到他們所擁有的整體可行能力。這就是必須以可行能力方法,而不是以資源為中心的對于收入和財富的關(guān)注,作為評估基石的重要原因。”[14]一個人能夠得到的自由不能只看他擁有的財富的多少,而應該看他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實現(xiàn)自由。第三,人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比基本善更具有基礎(chǔ)性??尚心芰Ρ厝浑x不開外在的環(huán)境,良好的環(huán)境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較強的可行能力。阿馬蒂亞·森指出:“不同的人將收入和其他基本品轉(zhuǎn)化為優(yōu)質(zhì)的生活和有價值的自由的機會是不同的。因此,資源和貧困之間的關(guān)系并非一成不變,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具體的人與其所處的環(huán)境——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盵15]這些環(huán)境如個體差異、物理環(huán)境的多樣性、社會生活的變化等。阿馬蒂亞·森認為,人們有了自由、機會、收入、財富和自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實現(xiàn)這些善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可行能力,沒有較好的環(huán)境作為前提和基礎(chǔ)就沒有較強的個體行為能力,五種基本善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于是,阿馬蒂亞·森得出結(jié)論:“一個建立在客觀基礎(chǔ)之上的理論體系應該關(guān)注人們實際上重視的是什么東西,以及他們獲取這些東西的能力?!盵16]

      (二)實質(zhì)自由原則對自由優(yōu)先原則的超越

      阿馬蒂亞·森的比較的正義否定了完善的正義論證、正確的制度設(shè)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努力,著眼于正義的現(xiàn)實性或正義的可行性研究,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實質(zhì)自由原則的確立。

      兩個正義原則是羅爾斯公平的正義的核心,其中第一原則是公平的自由原則,即“每個人對與所有人所擁有的最廣泛平等的基本自由體系相容的類似自由體系都應有一種平等的權(quán)利?!辈⑶摇皟蓚€正義原則應以詞典式次序排列,因此,自由只能為了自由的緣故而被限制?!绷_爾斯試圖表達兩層含義:一是平等的自由原則,即每個人都應當享受公平的自由,每個人的自由都應該是一樣的;二是自由優(yōu)先原則,即自由沒有其他原因,自由就是自由的原因,也就是說,對自由的限制只能為了更大、更多的自由,一切為自由讓路,于是第一原則優(yōu)先于第二原則,即自由優(yōu)先原則。阿馬蒂亞·森認為,羅爾斯的自由本質(zhì)上是 “人們自主地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方式生活的重要性,尤其是不受他人干涉的自主”[17]。即羅爾斯的自由是個體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是他人不得干涉的。這樣就忽視了自由的實質(zhì)性。

      阿馬蒂亞·森的實質(zhì)自由原則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自由不具有至上性,人們可以為了其他的選擇拋棄某些自由。自由優(yōu)先原則強調(diào),為了獲得一丁點的自由,一個人可以犧牲他認為是最好的東西,這也是合理的。阿馬蒂亞·森認為 ,這種觀念是片面的?,F(xiàn)實的情況往往是,人們?yōu)榱艘恍┳约赫J為更重要的目的而舍棄某些自由??梢?,羅爾斯的自由優(yōu)先原則脫離人們的生活實際。

      第二,一個人的可行能力是自由的核心。阿馬蒂亞·森指出:“一個人能否獲得他有理由選擇的事物,這一問題對這里所討論的自由概念至關(guān)重要,可行能力則是這種自由概念的一部分?!盵18]抽象的自由及其優(yōu)先性都是片面的,自由意味著人們的自主選擇,而自主選擇又與他的選擇能力、可行性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可行的自由、可以實現(xiàn)的自由應該超越抽象的自由,成為正義理論的基礎(chǔ)。自由不應該完美無缺,而應該腳踏實地,著眼于每個人的行為能力。

      第三,生存生活比抽象自由更重要。阿馬蒂亞·森指出:“盡管對于自由的侵犯是很重大的事情,但為什么總是認為這要比一個人遭受饑餓、疾病和其他災難更重要呢?”[19]盡管自由很重要,但對一個人來說,生命、生存、生活更重要。試想一個人連生命都不能保證的情況下,言論自由、良心自由等還有什么意義呢?羅爾斯的自由優(yōu)先理論僅針對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公民的,具有民族狹隘性。阿馬蒂亞·森認為,對于包括發(fā)達國家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國家尤其發(fā)展中國家而言,人們的生活、生存、生命等現(xiàn)實的自由、具體的自由比抽象的自由更為重要??傊?,尊重人們的選擇,提升人們的選擇能力,保障人們的生存、生命等實質(zhì)性的自由,成為比較的正義的基本原則,顛覆了羅爾斯公平的正義的首要原則——自由優(yōu)先原則。

      (三)對幸福標準的認可而非批判

      公平的正義對幸福的批判源于古典功利主義的缺陷。在以穆勒為代表的功利主義學者那里,幸福是功利主義的核心,依據(jù)是,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甚至最大幸福,既然個人如此,那么社會也應該如此,所以,實現(xiàn)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福就成為社會的基本道德原則,即個人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未必是道德原則,但個人追求社會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福就一定是道德原則,從這一點上看,古典功利主義倫理學本質(zhì)上是利他主義倫理學。羅爾斯認為,以幸福為基礎(chǔ)的功利主義倫理學的困難是很明顯的:首先是幸福的困難,其次是對自我的仇恨,最后是導致社會不公平。就幸福存在困難而言,幸福是功利主義的基礎(chǔ),然而,幸福自身是靠不住的。因為幸福是一個人的感覺,每個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一個人感到幸福,另一個人可能感到痛苦,所以,幸福具有高度的主觀性,沒有客觀標準;況且,幸福程度的價值也存在爭議,當前的激烈的幸??鞓分匾€是長遠的平緩的幸??鞓分匾煌说幕卮鹨彩遣煌?。就自我仇恨而言,功利主義倫理學鼓勵自我仇恨。因為它要求個人為了社會上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福,應該作出自我犧牲。這種道德原則把自我放在了非常次要的地位,渺視自我、仇恨自我,因而不具有生命力。就導致的社會不公平而言,功利主義認為,只要能夠增加社會最大幸福,可以犧牲自我、少數(shù)人的幸福,不論自我、少數(shù)是社會最有利者、中間階層還是社會最不利者。羅爾斯指出:“這樣,原則上就沒有理由否認可用一些人的較大得益來補償另一些人的較少損失,或更嚴重些,可以為使很多人分享較大利益而剝奪少數(shù)人的自由。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至少在一個合理的文明發(fā)展階段,最大利益并不是通過這種方式達到的?!盵20]羅爾斯顛覆了以幸福為基礎(chǔ)的功利主義的價值合理性,為建構(gòu)公平的正義奠定了基礎(chǔ)。

      不同于羅爾斯對幸福的否定,阿馬蒂亞·森對幸福持肯定的態(tài)度,比較的正義離不開幸福的支撐,因為,“幸福是人生重大的收獲,其意義不言自明?!本唧w地說,在比較的正義中,幸福至少有兩方面的意義:第一,幸福是人類生活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阿馬蒂亞·森指出:“當幸福未被賦予壓倒其他一切事物的重要性時,我們可將其視為非常重要的人類能力之一。相似地,獲得幸福的可行能力也是我們所珍視的自由的一個主要方面。幸福視角提示了人類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边@段話至少包含三個觀點:幸福是人類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能否獲得幸福是人類自由的重要方面,幸福是社會生活極為重要的內(nèi)容。比較的正義關(guān)切人的現(xiàn)實的生活,幸福作為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自然成為比較的正義的價值依據(jù)。第二,幸??梢詷耸救松某晒蚴?。如果說第一方面是幸福對社會生活的意義,那么,第二方面就是幸福對個體人生的意義。阿馬蒂亞·森指出:“我們珍視這些目標的緣由(無論這些目標距離幸福有多遠)實際上有助于解釋我們?yōu)楹螘驅(qū)崿F(xiàn)目標而感到幸福,為未能成功而感到沮喪。因此,幸??梢詷耸救松械某晒蚴?。即使幸福并不是我們所要追求或認為值得追求的唯一目標,也是如此。”阿馬蒂亞·森認為,無論如何辯駁,幸福的實現(xiàn)與否都標志了人生的成功與否。既然可行能力是比較的正義的基礎(chǔ),比較的正義也叫生活的正義、現(xiàn)實的正義,那么,幸福作為人們生活的實質(zhì)內(nèi)容,其能否實現(xiàn)及實現(xiàn)程度,就標示了比較正義的實現(xiàn)及實現(xiàn)程度。

      三、顛覆的意義:正義理論的進一步深入

      比較的正義在正義的基礎(chǔ)、原則、標準等方面顛覆了公平的正義,建構(gòu)了生活的正義,著眼于具體的正義的實現(xiàn),而非正義的抽象論證,這一研究視角具有積極意義。

      (一)建構(gòu)了全新的正義理論體系

      羅爾斯的公平的正義是當代最有影響的正義理論,該理論以五種基本善為基礎(chǔ),以形式正義為原則,以建立正義的社會制度為歸宿。進一步說,自由、機會、收入、財富、自尊五個社會基本善是所有人生存與發(fā)展的前提與基礎(chǔ),也是原初狀態(tài)當事人的基本需要,然而,它們作為合作的產(chǎn)物就必然有限。當事人都希望獲得最多的社會基本善,受無知之幕的遮蔽,當事人都只能選擇兩個正義原則獲取基本善。兩個正義原則再化為現(xiàn)實的制度,以規(guī)范現(xiàn)實的人們和政府的行為。于是,探究正義的社會制度成為公平的正義的必然歸宿。阿馬蒂亞·森批判了公平的正義先驗制度主義的理論性質(zhì),建構(gòu)了全新的正義理論體系———比較的正義。

      比較的正義也可以稱為生活的正義、現(xiàn)實的正義,這種正義以可行能力為正義的基礎(chǔ),以實質(zhì)正義為原則,以人們幸福與否作為社會正義的檢驗標準。阿馬蒂亞·森指出:“我們需要構(gòu)建一種理論,它既不局限于制度的選擇,也不局限于尋找完美的社會安排?;诂F(xiàn)實的正義理論不能對人們實際能過上的生活熟視無睹。關(guān)于現(xiàn)有制度和規(guī)則的信息并不能取代人們的生活、感受和現(xiàn)實的重要性。當然,制度和規(guī)則也十分重要,因為他們既是現(xiàn)實世界的一部分,也能對其產(chǎn)生影響。但現(xiàn)實生活遠不僅僅只是一種組織結(jié)構(gòu),它也包括人們能夠過上或不能過上的生活。”[21]比較的正義關(guān)注人們能否過上滿意的生活,而不在意資源占有的多少,公平的正義的五種基本善的預設(shè)是片面的。既然比較的正義關(guān)注人們的現(xiàn)實社會生活,那么,它所推進的正義原則必然是實質(zhì)正義原則而非形式正義原則。實質(zhì)正義原則更加注重人們生活的效果、結(jié)果和成果,更加注重人們對現(xiàn)實社會的滿意程度,而非抽象的制度設(shè)計。比較的正義注重人們的現(xiàn)實感受,這樣,人們幸福與否也就成為檢驗社會正義與否的基本標準?,F(xiàn)實生活是復雜的,公平的正義無法提供普遍認可的正義觀念和制度,更無法解決復雜社會各方面的問題。比較的正義則不同,它將人們放在不同的歷史的、現(xiàn)實的生活片斷中,盡可能地消除明顯的不正義,實現(xiàn)大家公認的正義,讓當事人在現(xiàn)世中都能感到滿意和幸福。

      (二)推進了正義理論研究的實踐轉(zhuǎn)向

      以羅爾斯為代表的當代正義理論旨趣大都傾向于建立絕對公正的社會制度。他們往往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普遍性的正義原則,然后,依據(jù)正義原則,制定正義的社會制度。至于正義制度能否為人們所接受,能否在現(xiàn)實社會發(fā)揮作用,正義理論家不太關(guān)心。除了羅爾斯,德沃金、高蒂、諾齊克等也是如此。正如阿馬蒂亞·森指出的那樣:“描繪絕對公正的社會制度儼然已成為當代正義理論的核心內(nèi)容?!盵22]

      比較的正義試圖扭轉(zhuǎn)正義理論研究的方向,更加注重正義的可行性研究。阿馬蒂亞·森指出:“出發(fā)點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們選擇回答哪些問題(比如,‘如何才能推進公正?’),而不是其他的問題 (比如,‘什么是絕對公正的制度?’)。這種對于出發(fā)點的選擇具有雙重效應:首先,它使我們采納了比較視角,而非先驗主義路線;其次,它使我們關(guān)注實際的社會現(xiàn)實,而不僅僅是制度和規(guī)則。鑒于當代政治哲學領(lǐng)域在對側(cè)重點的選擇上存在偏頗,我們必須在闡發(fā)正義理論的過程中作出重大的突破。”這里,相對于公平的正義,阿馬蒂亞·森試圖使比較的正義實現(xiàn)以下突破:第一,正義理論研究的問題應該改變;第二,采用比較的視角而非先驗的視角;第三,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正義而非制度、規(guī)則的設(shè)計。就第一個突破而言,羅爾斯公平的正義論、哈貝馬斯商談的正義論、諾齊克權(quán)利的正義論等都致力于回答這樣一些問題,什么是合理的、正義的?建立什么樣的正義制度?阿馬蒂亞·森的比較的正義理論則認為,正義理論應該回答“如何能推進正義”。他認為,什么是正義的問題不容易回答,但對于現(xiàn)實中明顯的不正義的事情,人們則較容易認同和解決。就第二個突破而言,阿馬蒂亞·森認為,比較的視角研究社會正義問題并非空穴來風,許多啟蒙思想家如亞當·斯密、孔多塞、邊沁、馬克思、穆勒等都采用了比較方法關(guān)注各種現(xiàn)實問題?!八麄兌贾铝τ趯ΜF(xiàn)實的或可能出現(xiàn)的社會進行比較,而并非局限于先驗地去尋找絕對公正的社會?!北容^的正義在揚棄前人的同時,通過比較的視角分析當代正義問題,認為社會現(xiàn)實紛繁復雜,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通過比較必然能夠發(fā)現(xiàn)最不正義的事情,然后研究解決。就第三個突破而言,制度、規(guī)則是人為設(shè)計的,既然人們可以制定出規(guī)則,也就可能篡改甚至取消規(guī)則,所以,不要對制度、規(guī)則過于迷信和崇拜。正義制度、正義規(guī)則的設(shè)計也是如此。以羅爾斯的公平的正義為代表的許多當代正義論就非常迷信這樣的正義制度和規(guī)則的設(shè)計。比較的正義則轉(zhuǎn)向了“實際的社會現(xiàn)實”的探索,目標是發(fā)現(xiàn)并解決一個又一個不公正的小問題,實現(xiàn)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梢?,比較的正義著眼于現(xiàn)實而不太關(guān)注未來,強調(diào)實踐的成效而不太關(guān)注制度和規(guī)則的完善,注重一個又一個容易解決的小問題而非關(guān)注難以解決的大問題??梢姡容^的正義就是實踐的正義。

      當然,比較的正義過于注重現(xiàn)實不正義問題的解決,也可能存在一些困難。當人們不知道正義是什么、不能形成普遍認同的觀點時,那么一旦出現(xiàn)不正義問題,就難以判斷問題的正義性、方法手段的合理性。比較的正義更依賴人們的直覺和日用理性,缺乏相對深刻的、系統(tǒng)的理論反思,可能反而影響社會正義的推進。

      [1][4][7][8][9][11][13][14][15][17][18][19][21][22](?。┌ⅠR蒂亞·森:《正義的理念》,王磊 李航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年,第 6~7、5、5、9、10、6、237、237、238、283、281、279、15、7 頁

      [2][5][6][12][20](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年,第 10、4、6、71、21 頁

      [3](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第303頁

      [10](美)約翰·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萬俊人譯,譯林出版社,2000年

      [16](?。┌ⅠR蒂亞·森:《倫理學與經(jīng)濟學》,王宇 王文玉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第46頁

      Re-deconstruction of Amartya’s Comparative Justice

      Ding Xuefeng

      Rawls’ Justice Theory exists value defect,that are exploring the perfect justice rather than the reality of justice,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rrectness of the system and despising the social interaction,emphasizing the abstract identity and despis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y.Aimed at Rawls’Justice Theory,Amartya Sen constructed comparative justice and tried to subvert the justice based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ability,the principle of substantial freedom and the criterion of happiness.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justice innovated the justice theory and promoted it to turn to the practices.

      Amartya Sen,John Rawls,comparison and justice

      南京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3

      *該標題為《重慶社會科學》編輯部改定標題,作者原標題為《論阿馬蒂亞·森比較的正義對羅爾斯公平的正義的價值顛覆》?;痦椖浚簢疑鐣茖W基金重大項目“現(xiàn)代倫理學諸理論形態(tài)研究”(批準號:10amp;ZD072)。

      猜你喜歡
      馬蒂亞羅爾斯正義
      馬蒂亞斯十項全能雙冠王
      新體育(2021年9期)2021-09-02 20:31:31
      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對非理性者的排斥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5:22
      從出文看《毛詩正義》單疏本到十行本的演變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16
      “喀布爾屠夫”回國
      論羅爾斯理論中術(shù)語“device of representation”的翻譯
      哲學評論(2017年2期)2017-04-18 01:15:07
      瘦企鵝
      有了正義就要喊出來
      山東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49
      倒逼的正義與溫情
      陳仙輝、趙忠賢獲馬蒂亞斯獎
      法律與正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6
      天峻县| 丰城市| 察哈| 河西区| 罗城| 新沂市| 北安市| 扎赉特旗| 宜昌市| 潮州市| 道孚县| 隆化县| 乐山市| 新乡市| 长治市| 洛川县| 遂平县| 龙江县| 黎平县| 莱芜市| 大石桥市| 酒泉市| 丰都县| 广州市| 多伦县| 桂阳县| 红桥区| 富宁县| 扬州市| 娱乐| 霍邱县| 高陵县| 兴和县| 上饶市| 泾阳县| 巴林左旗| 古丈县| 内江市| 姜堰市| 海宁市|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