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平
安陽縣永和鄉(xiāng)華蕾小學 河南安陽 455104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關鍵,也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點把握的內容。對小學生來說,閱讀量的提升必然會引起質變,這種質變的直觀體現(xiàn)便是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群文閱讀過程中還應適當將其與寫作進行融合,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顯著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一直強調學生應該多積累、多讀書,就算是在課改實施之后,依舊適用。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中,大量的積累才能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過于注重課文內容的閱讀,缺少目的性的擴展課外閱讀,這樣達不到新課標所提出的閱讀要求。在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每一堂課中,教師都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幾篇與主題相關聯(lián)的文章,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閱讀量的提升,同時還能夠利用閱讀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信息的巨量化,獲取更多的信息,強化快速閱讀能力已經成為必然的選擇。目前,在小學語文閱讀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全面的了解課文內容,有時候會降低講課速度,但是這樣會對學生的閱讀速度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但群文閱讀出現(xiàn)之后,因為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就會在不斷的訓練中提高閱讀速度,同時,還能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在群文閱讀之中,基本上所有文章都與主題有著直接的關系。在教學任務執(zhí)行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閱讀,在思考的同時,適當給予指導,這樣不僅可以將閱讀文章的思想模式改變,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開展小學群文閱讀,主要是讓學生在粗略了解文章之后,細細的品味閱讀的魅力,然后做出分享與討論,從中獲取體驗的樂趣。
群文閱讀中教師可以將閱讀中遇到的一些經典寫作手法、句子結構及修辭手法等所謂切入點,讓學生來進行模仿,以此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1]。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單純的語句瀏覽,還要真正讀進去,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閱讀《落花生》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文章第七節(jié)中,為什么將桃子、蘋果、石榴進行對比,對比的用意是什么?并讓學生自己總結桃子、蘋果、石榴與花生的區(qū)別,并進一步凸顯出花生自身特點。在總結完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依照這種模式來描繪小動物之前存在的區(qū)別,以此提高小學生作文寫作水平。
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借助閱讀中一些圖片來激發(fā)學生想象力,讓學生自己探索圖片與閱讀文章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結合圖文對閱讀思路進行概括,對插圖中一些事物和人物進行想象,抓住閱讀文本主體。比如在進行“狐貍的故事”文本閱讀中,教師便可以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文本中插圖,對畫面中情節(jié)、動作等進行分析,揣測人物心理活動,從而更加全面深入了解文本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閱讀中一些“留白”對學生想象力進行培養(yǎng)。很多故事作者并沒有將整個故事描寫完整,而是適當留有空白,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空白,來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讓學生能夠化虛為實,從而在今后寫作中能夠發(fā)揮想象。比如在閱讀《愛如茉莉》時,當學生讀到“我”為了讓爸爸先吃飯再告訴他媽媽生病住院的事,編謊話不讓爸爸察覺的情節(jié)時,引導學生想象文中的“我”會編出什么謊言?爸爸又是怎么發(fā)覺我在說謊的?并試著讓學生在此處進行寫作創(chuàng)作,進一步體現(xiàn)出爸爸對媽媽的愛,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寫作能力。
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都需要借助教師和其他學生的交流和互動才能夠完成,并且互動本身也有助于拓寬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知識[2]。在群文閱讀中教師要有意識搭建思維互動平臺,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表達自我觀點,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靈活地進行讀寫轉化。比如在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文本主要是描繪了父母對文中“我”成長的不同態(tài)度,對此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組織開展“家庭生活”情景,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了解并感受自己對父母的態(tài)度,以及父母各種行為的原因,自己面對父母的各種態(tài)度又是怎樣?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思維互動,喚起學生對父母的愛,并鼓勵學生以“父親母親”為主題進行寫作。
總之,群文閱讀這種閱讀教學方式可以將閱讀喝寫作進行完美融合,實現(xiàn)學生寫作的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讓學生在不斷閱讀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打下良好語文讀寫基礎,為學生今后語文學習鋪平道路。
[1]馬玉花.群文閱讀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中華少年,2017,(36):58-59.
[2]王美香.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考試周刊,2017,(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