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元鵬
“公益服務亭”,刻畫細節(jié)的城市才更溫暖
■ 郭元鵬
最近,路過上海臨汾路商業(yè)街的人們,都注意到了路口一處嶄新的湖藍色公益服務亭。大雨天,沒帶雨具的路人跑進去借了一件雨衣;忙著送快遞的小哥發(fā)現手機沒電,也可以到驛站窗口借數據線充電;一臺微波爐可以給戶外工作者提供加熱食物的便利。
“公益服務亭”就設置在人流熙攘的地方。別看“公益服務亭”面積不大,服務項目卻不少。手機沒電了,可以充電;車胎沒氣了,可以打氣;市民口渴了,可以喝水;突然下雨了,沒有攜帶雨具也不要緊。小小的“公益服務亭”紓解了市民很多煩惱。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一切服務,都是免費的。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困難雖然不大,但是要想解決還真不容易。
這個時候,如果身邊有一個“公益服務亭”會怎樣?這就是雪中送炭,這就是柳暗花明。所有這些小問題、小困難、小糾葛、小苦惱,在“公益服務亭”都能夠解決。
可以說,“公益服務亭”就是城市公益服務的溫柔延伸。城市越來越大了,上班距離越來越遠了,生活在城市里,很多人都會遇到“離開家的小煩惱”。如何辦?城市管理部門應切實把解決市民的這些小煩惱作為服務的理念和方向,把市民的小煩惱紓解了,也是一種政績。不是只有大工程才是政績,投資不大的“公益服務亭”,背后透露出的是大民生的情懷。
“公益服務亭”,讓城市因為細節(jié)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