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富
摘 要:本文以曾熙書法藝術思想為線索來展開論述,對他起伏的生平經(jīng)歷、艱辛的辦學歷程和嚴謹?shù)闹螌W思想進行了逐一剖析。筆者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資料收集和分析認為,曾熙作為一位衡陽籍人士,應該得到應有的歷史地位,以此可作為衡陽對外宣傳的一張很好的名片。
關鍵詞:曾熙;書法;思想;文化品牌
曾熙(1861 ~ 1930),湖南衡陽人,譜名昭銜,后更名熙,字子緝,號嗣元,又號俟園,晚號農(nóng)髯,是清末著名的書畫家,教育家,且在當時享有“海上四妖”(其中包括吳昌碩、李梅庵、黃賓虹)的稱號。曾熙大部分的書論、繪畫、學說、著作等有的流失于民間,有的毀于硝煙戰(zhàn)火的混亂年代,再加上沒有后世進行過系統(tǒng)的史料收集記載和研究,導致其影響力遠不及“海上四妖”其他幾位。本文根據(jù)一些史料來簡述曾熙的生平(尤其是晚年)經(jīng)歷和他在書論和創(chuàng)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以曾熙的人格魅力、書論思想及教育辦學經(jīng)歷為線索來展開論述,通過挖掘一名享譽畫壇的衡陽籍人士來弘揚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衡陽的人文精神和文化魅力,形成一個飽滿的對外宣傳形象,從而打造衡陽的歷史文化品牌。
1.書品、人品與審美情趣
一代章草大家沈曾植曾這樣評價過曾熙的書法:“俟園于書溝通南北,融會方圓,皆能冥悟其所以分合之故,如乾嘉諸經(jīng)師說經(jīng),本自艱苦中來,而左右逢源,絕不見援據(jù)貫穿之跡,故能自成一家。昔人以‘洞達二字評中郎書,若俟園之神變化,斯可語于洞達矣?!碑敃r的書壇,一直以為曾熙可堪比當年的蔡中郎蔡邕,認為曾熙傳承了蔡邕的絕學,而又下習鐘王,然后盡其變化之能事。曾熙也破自負,私下心許之??梢姡醯臅ǔ删偷玫搅舜蠹业恼J可,總體看來也是比較公允和恰當?shù)摹?/p>
在曾熙的書法作品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書法既有北魏雄健遒麗不見火氣者,又有漢魏六朝格調古雅者和南帖之流美而絕浮滑甜媚者,因為這種沖和雍容、高古靜穆的書品,正契合他獨特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文情懷。談及曾熙的書品,就不得不提及他和著名書法家何紹基的師承關系,從書法的格調與情趣上來看,何紹基對曾熙的影響較深。他酷愛何氏書跡,但凡所見,愛不釋手,必會收藏。所以曾熙的隸書、行書在筆法上均受何氏影響。
雖說后世缺乏對曾熙的書法作品及書論的收集歸納、總結研究,但從如今僅存的作品及資料不難發(fā)現(xiàn),其書法作品溫潤平正,取法高古,絕無故為險怪之筆。尤其是他擅長的北碑,雍容沖和,總體上透露出一種雅逸恬靜的審美氣息。曾熙晚年學生眾多,其中不乏聲名鵲起的大家,如張大千、張善孖、李仲乾、王祉偉、馬企周、馬宗霍、江一平、姜丹書等。他對藝術毫無門戶之見,各路慕名而來的學生請教他時,他都會耐心熱情地為他們傳道解惑。在求學的思想和態(tài)度上,他要求自己的學生以開放兼容和虛心求教的態(tài)度做學問。
2 曾熙在衡陽的辦學情況及對衡陽教育思想影響
在腐朽落寞的清王朝時期,曾熙不但為革命奔走,而且大力宣揚“教育救國”“人才強國”理念,認為中國之所以貧窮落后,就是因為大量的愚昧思想的存在,科學落后,缺乏普及大眾教育,主張從教育入手,改變愚昧無知的現(xiàn)狀。
曾熙到處講學,尤其在他晚年,曾為衡陽教育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曾熙任職于湖南教育界時,由于他當時的學問和聲望頗高,1901 年受聘于衡陽石鼓書院,在湖南教育界漸有名氣。1904 年,湖南巡撫陸元鼎奏派在籍陸軍部主事的曾熙為南路優(yōu)級師范學堂者任監(jiān)督。1905 年,任衡清師范學堂監(jiān)督(今日衡陽師范學院),并創(chuàng)辦了湖南南路優(yōu)級師范學堂。1907 年,任湖南高等學堂監(jiān)督。 1909 年任省咨議局副議長,同時任省教育會長。1917 年,曾熙與黃嘉禾、陳墨西、謝彬等衡陽名人擴建衡陽圖書館,使之成為湖南第二大圖書館,在曾熙等人的極力推動和努力下,衡陽圖書館成為研究船山學術的中心。他治學嚴謹,著作很多,有《春秋大事表》兩卷、《左氏問難》十卷、《歷代帝王年表》兩卷,此外還有《詩集》《和陶詩》《書畫錄》各若干卷可惜這些都在戰(zhàn)爭年代遺失和銷毀。1925 ~ 1927年曾熙還任衡陽船山文科大學校長。他采取不拘一格的教育方針,成績優(yōu)秀者破格錄取并可以越級就讀。在學制方面,他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如創(chuàng)辦湖南南路師范學堂時他就參照日本的新學制開辦了一些舊式教育中沒有的學科,包括史地、博物、理化等科系,而且還聘請日本人教授???。在規(guī)范學校管理方面,曾熙通過研究和分析以往的教學管理模式,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為南路師范學堂制訂了一套學校管理的方法,對編制、校產(chǎn)、經(jīng)濟、教具、成績考核和校規(guī)等都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湖南南路師范學堂也就是后來有名的岳云中學,衡陽城西西湖館開設的師范速成科就是后來道南中學的前身。在對待教育對象方面,他思想開明、與時俱進,平等對待女孩子。以上這些不僅促進了衡陽后來的學術思潮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而且對于我國后來厘定學制和學校管理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曾熙在教育思想方面,提倡學以致用、求真務實。他常常對學生講:“學問之道以自得為真,宜作切實功夫,不可光影玩弄?!币簿褪钦f,做學問要最好能通過自學加之深刻體會,才會有自己的見解和收獲,才算真正做學問;要求真務實,就要心沉靜氣,耐得住寂寞,下苦功夫,不能粗制濫造,浮光掠影,否則就沒實效。
曾熙作為學者、藝術家和教育家,他重視專門的學科教育,著重培養(yǎng)一技之長的實用性人才。后來在好友李清瑞的影響下,尤其體現(xiàn)在藝術方面,他特別注重書法和美術的專科教育。曾熙晚年在衡陽創(chuàng)辦的衡陽書畫社,主張開放的教育理念和兼容并包的學術思想,一時間門人甚多,有些學員后來還小有成就,如馬宗霍、朱大可、馬企周等。在學習方面提倡經(jīng)世致用,他要求學以致用,服務于社會。這些都對后來的衡陽書學思想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綜上所述,無論曾熙的書學思想還是教育理念都走在了時代前列,他為衡陽培養(yǎng)了一大批杰出的文藝人才,教育工作成績斐然,理應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位,應作為衡陽對外宣傳的一張重要名片。如今,我們更要加大力度收集和挖掘這方面的史實資料,以此來作為我們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形象。時至今日,他的書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還是不斷地啟迪我們后來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歷經(jīng)2000年的塵與土,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賦予了衡陽獨特的城市個性與內(nèi)涵。尤其在城市化建設大潮中,在“千城一面”越來越普遍的今天,這份“衡陽味道”就顯得更加珍貴。
參考文獻:
[1] 葉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生態(tài)意識[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08(1):4-5.
[2] 唐去非,匡玲.曾熙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初探[J].理論觀察,2014(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