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家里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爸爸,另一個就是我。
爸爸腿有殘疾,干不了農(nóng)活和別的重活,于是六年前在城里干起了給自行車補胎、打氣的營生;我也隨之轉(zhuǎn)到城郊一所學校借讀,這一“借”就是六年。 我們住不起樓房,只租下一間半平房,就算安了家。
生活的艱辛不言而喻。 我們父子倆的生活,只能靠爸爸起早貪黑地修車掙錢來維持,雖說不至于忍饑挨餓,但每日三餐幾乎都是清湯寡水,偶爾吃頓打鹵面,我都會像過年一樣高興。 日常生活開銷都是能省則省、能減則減,我已經(jīng)記不清楚上次買新衣服是什么時候了;我的練習本、作業(yè)本從來不舍得隨便撕扯;直到現(xiàn)在我用的仍然是小學四年級時學校獎勵給我的那支鋼筆。
平時聽到的冷言冷語自不必說,生活逐漸將我打磨成一個少言寡語、性格自卑、不太合群的人,這讓我的心開始麻木。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三年前。 那天晚上放學回家,趁吃飯的工夫,爸爸高興地對我說:“以后不用為我每天風吹雨打日頭曬擔心了,城管局給我在繁華路口搭了個小板棚,環(huán)境好了,活兒也更多了?!蔽衣犃诵睦镆粍?。
又過了些日子,爸爸高興地告訴我:“我的殘疾證辦下來了,補貼申請也批準了。”
我聽了很驚訝:“原來不是說讓我們回戶口所在地申請嗎?”
“那是以前,這次是上門服務,而且態(tài)度特別好!”
好事還不止這些:從去年上半年開始,我們家被所在社區(qū)列為“低保戶”,我和爸爸每人每月可以領取360元的低保金;也是從去年開始,學校每學期為我發(fā)放500元的就學補助……
就在前幾天,爸爸興奮地告訴我,社區(qū)工作人員說我們家也可以申請廉租房了!
就在前幾天,校長微笑著告訴我:“你可以在本校直接報名參加中考,并享受和城市學生同等的待遇?!?/p>
“謝謝!”“謝謝!”除了感謝,我們還能說些什么呢?
“謝謝!”“謝謝!”說心里話,我從來沒有這樣感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