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峰 田夏彪
摘要 當前中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問題突出,具體表現(xiàn)為教學活動形式單一與創(chuàng)新性不足、課程資源零散與整合欠佳、教學方法簡單機械與靈活性缺失,不利于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學校應試教育觀念深重,辦學實踐重智輕德;德育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教學能力結構單一;環(huán)境條件保障薄弱,課程資源開發(fā)不足,導致德育課程實踐教學實效性差。為了進一步改善現(xiàn)有的德育課程實踐教學,促進品德課實踐教學更好地實施,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需要形成實踐性教學管理機制,確保德育教學高效實施;搭建教師學習交流平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重視德育課程育人價值,豐富實踐教學資源。
關鍵詞 中小學 思想品德課程 實踐性教學 問題及成因分析 改進措施
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興趣,增強學生動手能力,豐富情感體驗,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然而,當前中小學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在教學方面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這樣的實踐性教學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導致學生知行脫節(jié),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一、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中小學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的結構過程,包括教學活動形式、課程資源、教學方法等的綜合運用,只有這些要素之間形成相互一體的整合關系,方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品德發(fā)展,但從當前品德課程教學運行效果來看,往往存在著教學形式單一與創(chuàng)新不足、課程資源零散與整合化欠佳、教學方法簡單機械與靈活性缺失等問題。
1.教學活動形式單一與創(chuàng)新性不足
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教學倡導在思想品德課程中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索,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所倡導的教學形式應該是多樣性的,教學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但是,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活動形式單一,主要采用的是分小組討論,整體來看課堂氣氛活躍,但長此以往,學生會感到疲乏、厭倦。單一的分組討論教學組織形式并不能完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思想品德課實踐教學失去實際意義。同時,我們還必須看到的是,思想品德課外實踐的活動幾乎沒有,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保留自由的活動時間是學生智力生活豐富的首要條件?!痹谶@里他強調了實踐性教學中活動教學的重要性。為此,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形式不應僅局限于實踐性教學課堂當中的教學形式,而應該延伸到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去,如公益類活動、愛心幫扶活動、校園實踐活動、外出參觀活動等。然而,當前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教學在不少學校只表現(xiàn)在德育課程上,形式往往局限于課堂中的課程理論知識的教授,學生缺少實踐性體驗,無法將在課程教學中所獲得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親身體驗,導致學生知行脫節(jié)。
2.課程資源零散與整合化欠佳
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的目的是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接觸自然、社會,拓展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能力,促使學生的各方面全面和諧發(fā)展。為實現(xiàn)其目的,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教學在課程資源的選擇上應該是多元化的,不僅限于單一的課程資源,應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然而,在現(xiàn)實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很少能走進課堂,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仍以教材為主,忽略了對其他課程資源的利用。因此,教師必須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去整合與學生學情相符的教材外的課程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性教學獲得親自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品德課教師應充分利用除了教材以外的其他課程資源,諸如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網(wǎng)絡資源、校外文化及人文景觀、博物館等。比如:通過讓學生親近自然環(huán)境,豐富對自然的認識,初步讓他們形成保護自然的意識;走入社會,熟悉并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通過參觀博物館,豐富歷史文化知識,提高個人素養(yǎng)等。
3.教學方法簡單機械與靈活性缺失
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教學基于現(xiàn)實生活,與之有密切的聯(lián)系,給學生提供的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的、開放的、多元化的學習環(huán)境。其教學具有綜合性、開放性、參與性的特點,最終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須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所以在其教學方法上應該追求靈活多樣。據(jù)相關調查資料顯示,當前,絕大多數(shù)思想品德課任課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比較認真,但是,其教學成效不高,這是由于大多數(shù)思想品德課任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過多地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接受的程度和內化效果。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簡單機械,以“填鴨式教學”為主,這些方法簡單容易操作。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非??菰锓ξ?,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學生不能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動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將學生的思維僅局限在課本上,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傊瑸榱烁玫剡_到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教學的目標,使學生在知識方面有所增長、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行為習慣方面有所改善,教育者更需注重將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實踐性教學過程中去。
二、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問題的成因
1.應試教育觀念深重。辦學實踐重智輕德
在當前教育體制下,受社會形式、升學率、學生家長等因素的影響,許多學校仍把應試教育放在了首要地位,重“智”輕“德”現(xiàn)象十分嚴重。在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學校一味地重視智育,將德育、美育、體育、勞動技術等課程課時縮減,一些副課被主課所取代,將德育課程用來教授語數(shù)外科目,導致中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實施受阻。學生無法通過思想品德課實踐性教學獲取全面系統(tǒng)的知識,缺少豐富的實踐體驗,對實踐性教學模糊。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教學得不到有效實施,導致的可能是中小學生的知行脫節(jié)、道德堪憂,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思想品德課實踐性教學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并將中小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為此,中小學應及時轉變當前應試教育的觀念并將思想品德課實踐性教學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融入到實踐性教學中去,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及社會實踐能力有所提高。
2.德育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教學能力結構單一
思想品德課程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教育系統(tǒng)綜合培養(yǎng)學生與考核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手段。其課程的實施離不開擁有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德育師資力量作為基礎,有了專業(yè)的教師才能較好地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可是,當前中小學德育師資嚴重缺乏:一是從事德育工作的專業(yè)人才缺乏;二是德育學科教師培訓機會少。這兩個方面導致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沒有較好地呈現(xiàn)給學生德育知識和實踐體驗。由于思想品德課教師缺乏繼續(xù)教育及培訓,相當一部分德育課程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知識更新不能與時俱進,加之,部分學教師社會閱歷和實踐經(jīng)驗欠缺,導致教師實踐性教學能力不足。在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中,許多教師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要,仍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常常產生厭學情緒,這樣的教學不能使學生在知、情、意、行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所以,當前中小學德育實踐教學務必要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完善師資專業(yè)化建設。
3.環(huán)境條件保障薄弱,課程資源開發(fā)不足
各種課程資源的組織和利用對于在思想品德課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是很重要的,它會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罢n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遍_展實踐教學離不開環(huán)境條件的保障和課程資源的支撐。就目前課程資源的利用來看,還存在著開發(fā)利用不足的問題。究其原因有:一是教育設施的配備欠缺,部分學校教學硬件設施缺乏,如,計算機、多媒體及其他數(shù)字影響設備等;二是課程資源開發(fā)投入的經(jīng)費投不足,致使活動課程難以開展。由于品德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相應的費用做保障。對于德育課程教學來說,我們可以利用的資源非常多,除教材以外,師生的情感體驗、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以及校外的自然景觀等都可以成為課程資源。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很少去利用它們。特別是在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方面,幾乎是空白的。由于缺乏開展品德課程實踐教學的載體,致使實踐教學的開展受到很大影響。
三、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的改進措施
當前中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存在著一系列問題,使得學生接受的教育片面化,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這樣的教學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知行脫節(jié)。因此我們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改進中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1.形成實踐性教學管理機制,確保德育教學高效實施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致力于學生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課程,其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養(yǎng)成文明的道德行為習慣。要求在課程教學中要注重實踐性。首先,學校應該突出實踐育人的理念,要充分重視品德課實踐性教學工作,加強對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領導和管理,制定統(tǒng)一的思想品德課實踐教學計劃和統(tǒng)一的思想品德課實踐教學標準,頒布統(tǒng)一的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的考評辦法,提高對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的認識和重視。其次,學校要定期組織形式內容豐富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愛心捐助和城鄉(xiāng)“手拉手”活動、參觀紀念館和博物館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通過活動讓學生形成從自己周圍生活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能力,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2.搭建教師學習交流平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其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性教學的有效實施。因此為了扮演好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身份,教師必須不斷地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首先,學??梢园才沤處熜M馀嘤枴T诤罴倏梢园才艑W科教師到教學基地參觀訪問,交流學習,彌補不足。其次,應充分發(fā)揮具有豐富實踐教學經(jīng)驗的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讓老教師給新教師傳授經(jīng)驗。最后,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自身要通過不斷學習獲取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將其內化到自我教育的教學實踐中,在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實踐教學中要時時尊重、關心、理解學生,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心靈感觸,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性教學中去,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行為原則、親社會的態(tài)度。
3.重視德育課程育人價值。豐富實踐教學資源
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以學生的品德教育為核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綜合課程。其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課程的德育因素,實現(xiàn)應有的育人價值。德育課程在育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如何發(fā)揮德育課程育人的價值,不僅僅要依靠文本知識,還需要借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就目前來看,在德育課程的實施中,由于缺少對實踐教學資源的運用,致使課程實踐教學效果欠佳。為此,我們要重視德育課程的育人價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開展思想品德課實踐教學活動。首先,教師要利用好校內的圖書室、網(wǎng)絡教室等校內資源,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體驗活動帶給他們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其次,學校需要挖掘校外課程資源,利用好博物館、青少年德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大課堂。如創(chuàng)造條件倡導學生到校外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活動基地涉及敬老院、公園、社區(qū)等,通過志愿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服務他人后得到的贊譽和快樂。最后,德育活動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條件支持,不少學校因為缺少思想品德課實踐活動所需要的物資而中斷,對此國家和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對中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實踐教學的財力、物力投入。概言之,中小學品德課實踐教學要得以有效推進實施,且突顯其課程的育人價值,須加強實踐教學資源的保障,學校應設法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來豐富我們的教學資源。
[責任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