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稻粱謀 快樂做研究
工作的關(guān)系,常接觸一些年輕有為的學者,他們都有著不俗的成就:著作等身,課題成堆,項目無數(shù)。榮耀的背后是巨大的壓力,偶爾聚個餐,他們總是不停地接電話,飯沒吃飽,又要去趕飛機,可謂“一飯三吐脯,一沐三握發(fā)”。不少人因此提前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病。英年早逝的王璋、李里特,罹患重癥的中青年科學家,無不警醒我們要關(guān)注科研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大量事實證明,繁重的工作壓力首先帶來的是心理的焦慮,焦慮和抑郁必然導致心因性疾病,乃至實質(zhì)性病變。焦慮產(chǎn)生的根源是太強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為基金項目而研究,為高被引而論文,為獲獎評優(yōu)而奔走,一旦目標無法實現(xiàn),必然帶來失落、沮喪和焦慮。
如果放棄功利性,不為稻粱謀,或帶著對科學的興趣,或心懷行業(yè)宏圖大計,工作就不再是沉重的話題。有興趣,有快樂,就沒有焦慮,工作效率更高了,思想更活躍了,這種沒有急功近利的科學研究往往更可能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
“寶寶”院士心懷“中國食品夢”,一心撲在傳統(tǒng)食品工業(yè)化和食品安全公眾科普上;朱蓓薇院士為圓“藍色海洋夢”,潛心研究海洋食品的產(chǎn)業(yè)化。他們從不追逐NATURE/SCI卻走上科學的巔峰,這是因為他們的格局高遠,因為他們有愛。
阿拉伯作家紀伯倫(Kahlil Gibran)曾經(jīng)說過:一切工作都是虛空的,除非有了愛;當你們帶著愛工作時,你們就與自己、與他人、與上帝合為一體。
新的一年來臨之際,希望廣大食品科研工作者靜下心來,放棄名利的誘惑,學會休息,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快樂地工作,在深情中播種,就能在喜悅中收獲。
祝您健康!快樂!
(本刊主編黃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