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
許多高中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易陷入困境。自我效能感是影響英語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從提高高中生自我效能感這個角度,提出幾個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的策略,幫助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與成就感,完成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高中英語自我效能感影響作為一名普通高中的英語教師,筆者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不容樂觀的現(xiàn)象:在英語的學習越來越普及的今天,許多高中學生卻陷入了一個困境之中。一方面,他們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以滿足實際需求;而另一方面,卻對英語學習心存恐懼,沒有太多的信心。一提及英語,就下意識地退縮,覺得自己是學不會的。與其在上面浪費時間,不如把精力用在別的科目上。
這種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初高中英語難度不一致,導致初高中英語難以銜接、高中教育的普及,導致許多初中英語基礎(chǔ)不好的學生也進入高中、獨生子女的意識品質(zhì)差等,但恐怕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也有一些關(guān)系,尤其是忽視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出:“高中英語課程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和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fā)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利用英語學習增加高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完成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情感目標教育;同時,通過滿足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來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最終達到“雙贏”,是值得我們每個教師都思考的問題。
一、自我效能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社會學習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班杜拉在 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概念,用以描述在特定的情境中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足夠能力得到滿意結(jié)果的預(yù)期。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在執(zhí)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以什么水平完成該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一般來說,對效能預(yù)期指高的個體,往往會為目標的實現(xiàn)做出更大努力。自我效能感對教師研究學生學習動力、學生心理、教學策略等方面,都大有益處。
二、自我效能感對高中英語學習的影響
英語學科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話題、語篇六個方面,高中英語的學習,包含了聽、說、讀、寫等方面,英語學習遵循一般的語言學習規(guī)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將需要、認知、情感結(jié)合起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我效能感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影響:
1.自我效能感影響學生的學習目標。自我效能感是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自信心的一種體現(xiàn),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學生在學習特征上的首要差異就體現(xiàn)在學習目標上。自我效能感不強的學生,往往在進行英語學習過程中對學習任務(wù)、學習目標的選擇上“避重就輕”——傾向于選擇自己能完成的目標,而刻意回避有難度的目標,從而導致自己能力的下降;又或者選擇的目標過高,不切實際,難以堅持、導致興趣減少。相較于這些同學,自我效能感強的學生,則會在學習伊始,就為自己樹立稍高于自己能力、經(jīng)過自己努力可以實現(xiàn)的學習目標,通過挑戰(zhàn)自我,堅持不懈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wù),并在此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這樣下去對學習自然大為禆益。
2.自我效能感影響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自我效能感屬于心理學認知范疇,學生是否擁有一個積極、持續(xù)的自我效能感,對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的影響是極大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英語學習中的學習態(tài)度是指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評價和行為傾向。自我效能感強的學生,能夠正確地把握自己的學習認識、學習動機、學習情緒,能在學習英語的過程體會到很大的樂趣;反之,自我效能感不強的同學則會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無聊的事情,難以堅持。
(2)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學習行為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展示出來的一切活動。我們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擁有很強自我效能感的學生,在他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所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行為是有序的,有很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而如果自我效能感弱的學生,則會在學習英語中感到毫無頭緒,不知從何入手。
(3)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學習能力是學生順利完成學習行為所必需的主觀條件,包括智力、個性和知識儲備三個部分。自我效能對學習能力的影響主要是體現(xiàn)在個性品質(zhì)上。自我效能強的同學往往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上進心,樂于為自己設(shè)定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目標,面對困難時會有“應(yīng)難而上”的意志品質(zhì)。
三、有助于學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英語教學策略
研究表明,影響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有五個,即個體本身經(jīng)歷的成敗經(jīng)驗、從他人身上得到的替代性經(jīng)驗、言語勸說、情緒反應(yīng)和生理狀態(tài)、情境條件。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給予幫助。
1.秉承任務(wù)型教學理念,將教學目標分成若干有操作價值的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小部分,讓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完成,并在此過程中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設(shè)立目標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同時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目標達的成就感。在履行任務(wù)時,可以用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調(diào)動提升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鼓勵他們團結(jié)協(xié)作,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yīng)用。
2.重視正確評價與賞識教育相結(jié)合,在教學過程中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學生的自主效能感容易受到言語勸說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學生完成一個學習目標或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就要對他積極評價,積極鼓勵。如果學生未能達到契約學習目標,向?qū)W生提出合理話建議,加強引導。注意避免言語過激,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自我效能感降低。
3.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在替代性經(jīng)驗中獲得自我效能感。榜樣可以是與學生能力相近、通過個人努力取得較大進步的身邊的同學。通過與榜樣的對比,讓學生認識到如果自己也努力,自己的英語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以此加化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這時,要注意不同學生榜樣的層次性,不要盲目地樹立過高或過低的榜樣,都不利于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以自身進步為參照標準,讓學生與過去對比,用自己的成功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
4.創(chuàng)建寬松、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表明,情境條件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作為教師,我們應(yīng)該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形成核心融洽的關(guān)系。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之中學生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厭煩甚至抵觸等情緒。此時教師應(yīng)避免過分責備學生,而是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舒緩學生情緒,幫助學生克服學習英語的恐懼心理,排解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各種情緒障礙。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的策略是多樣的。如教唱一些英文歌曲,閱讀英文的詩歌,向?qū)W生推薦一些經(jīng)典原聲電影等,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此外還可以分享自己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讓學生從替代性經(jīng)驗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不光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會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甚至對于學生健康的身心、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針對這一點,制訂合適學生的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自我效能感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張敏,李麗.自我效能感在教育中的作用\[J\].青少年研究,2004,(03).
\[3\]李杰.自我效能感理論對中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英語教師,2008,(01).
\[4\]3A學習品質(zhì)圖譜.
\[5\]潘樂英.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學習的影響及其培養(yǎng)\[J\].邢臺學院學報,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