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
摘要:文章結合實際,談一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膚淺體會與做法,以期讓學生在吸取知識的同時,增強其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培養(yǎng);高中生;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睌祵W教學大綱也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發(fā)展思維能力是培養(yǎng)能力的核心,這句話,著重強調了發(fā)展思維能力對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性。所謂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加工改造知識,消化吸收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思維能力,無法獲取知識。下面談一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膚淺體會與做法。
一、重視開放題型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由于開放題型習題要素較少(只有四個要素中的一個或二個),結論常常隱含于條件之中,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首先要把隱而未明白的要素尋找出來,因而在思維訓練中具有獨特的作用。
如已知數列 、2logab、4logab、8logab、(2n)logab……,這里a、b都是大于零的常數,且a>0,a≠1。(1)數列 是否為等比數列;(2)b為何值, 既是等比數列,又是等差數列。
本題只給出了已知條件,其它三個要素均隱而未白。因此,思維從尋求習題要素上發(fā)散開頭,有三條主線,以(1)為例,1)依據什么來判斷 是否為等比數列;2)用什么方法;3)結論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每條主線又分別有幾條支線。如2)可分為:①一般項an=(2n)logab;② ;③2logab是否為非零常數。
像這樣培養(yǎng)思維,既熟練了等比數列的意義,又加深了對比值法、指數的運算法則、數的性質等的理解,形成了應用定義、性質、法則解題的思維網絡。
二、教會思維方法,要貫穿于教學始末
在教學活動中注重思維誘導,把數學知識作為思維過程而不是作為結論教給學生。在向學生傳授數學概念、法則、公式、定理的同時更要教給學生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分析、綜合、類比等方法,在向學生講授課本例題、典型習題的同時,更要教給學生整體、轉化、分解、變換、等效、對稱、數形結合等思想,讓學生逐步運用這些方法進行有效思維。
三、探求知識發(fā)生過程,探索思維規(guī)律
教學結論被發(fā)現的過程中,面臨的是大量的假設與猜測,選擇正確的結論主要憑直覺思維進行。因此教師要從思維的結果出發(fā),有意識地暴露,精心設計,靈活運用,把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的教學,按照思維過程的規(guī)律進行教學活動,既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識結構,又能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單純的專業(yè)知識的灌輸,只能產生機器,而不能造就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才。
四、設計有梯度的問題,充分調動起思維的積極性
題1:已知ABCD是空間的四邊形(四個頂點不共面的四邊形),E、F、G、G分別是AB、BC、CD、DA的中點,求證:EFGH為平行四邊形。
這是高中《立體幾何》中的一道練習題,在評完這道題后,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1)在什么條件下,EFGH為菱形?(2)在什么條件下,EFGH為矩形?(3)若AC=BD,且AC⊥BD時,EFGH是何圖形?(4)E、H分別是AB、AD的中點,F、G分別是CB、CD的點,且 ,則EFGH是何圖形?
最后老師肯定,并引導學生給予理論證明,這樣有目的的梯度設問,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解圖、實驗、邏輯推理等手段達到思維發(fā)散的目的,也調動了他們思維的積極性。
五、數學思維是以數學為對象,以教學活動為載體的幾種思維
數學思維方式包括數學邏輯思維、數學辯證思維。
1.數學邏輯思維。在認識過程中,邏輯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初級形式。在進行推理、論證、演繹、歸納時,主要運用邏輯思維。重視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是應該的,但僅是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是不夠的。應把直覺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三者并重有機結合。
2.數學辯證思維。數學辯證思維是抽象思維的高級形式。認識數學對象間的相互關系和轉化,把特殊推向一般,把表象引向本質,應強調辯證思維。通過辯證地對數學對象的屬性進行分析綜合,推理證明,抽象概括,突破了相等和不等,圓和橢圓,直和曲,錐和柱之間的固有差異。
六、發(fā)展學生的探索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例1 已知如圖(1)拋物線y=ax2+bx+c與y軸交于C與X軸交于點A(X1,0),B(X2,0),(X1 解:設拋物線的對稱軸與x軸交于點D,則AO=OD=1,DB=2,OC=3,DM=4,AB=4 S四邊形ACMB=S△ACO+S梯形OCMD+S△DMB =0.5×1×3+0.5(3+4)×1+0.5×2×4 =9 設P(x0,y0)為拋物線上一點,則 S△PAB=1/2·AB·|y0| 若S△PAB=2S四邊形ACMB,則1/2·AB·|y0|=18 ∴|y0|=9,y0=±9 將y0=9代入y=x2-2x-3中得x2-2x-12=0 ∴X1=1- ,X2=1+ 將y0=9代入y=x2-2x-3中得 x2-2x+6=0因△<0,所以此方程無實根,故符合條件的點P有兩個P1(1- ,9),P2(1+ ,9) 探索“是不是存在型”題目,以“存在”為多,故解題思路應以肯定為主,在此思路主導下,進行推理、論證,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樹立學生的思維進行多渠道的培養(yǎng)可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動腦習慣。 參考文獻 1.王素琴.如何拓展高中數學思維能力[J].中學數理化(教與學),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