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珠
俗話說:“三分姿質(zhì),七分打扮?!睂懽魑囊彩侨绱耍灰?jīng)過“事事四五通”的裝扮,何愁它不 “精妙世無雙”?裝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辭格。巧妙運用各種修辭格式,會使你的作文語言文采煥然,瑰麗多姿。常用的效果明顯的修辭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等。
一、可巧用比喻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如一篇學生的作文《誠信歸去來》中有這樣一段話:“誠信是一輪金赤朗耀的圓月,惟有與高處的皎潔對視,才能沉淀出對待生命的真正態(tài)度;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放上它,生命搖擺不定,天平立即穩(wěn)穩(wěn)地傾向一端;誠信是高山之巔的水,能夠洗盡浮華,洗盡躁動,洗盡虛詐,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諦?!?/p>
在作者的筆下,誠信成了月亮、砝碼、水,文章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這都是比喻的作用。如果我們將這一段文字改為:“誠信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誠信可以使生命充實,誠信可以使生命回歸本色”,肯定是大煞風景。
又如一篇學生的作文《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中寫道“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機敏來得憨實。誠信好比一個鄉(xiāng)間小伙,他每日只知弓著黝黑寬闊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機敏則更像一個電腦黑客,他總是那樣才思敏捷,頭腦靈活,卻總是不露真相叫人緊張。在人生的劇本里,一位老實踏實的演員總要比一個奸詐精怪的角色更受觀眾青睞?!?/p>
他運用比喻的手法說理,如談話一般樸實親切,形象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如果寫成“選擇誠信,因為誠信比機敏好,更受歡迎”,語言就比一杯白開水還要寡味。
二、可善用排比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如一學生的作文《千年的呼喚》是這樣開頭的:“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學大師發(fā)自肺腑的吶喊,它曾在勾心斗爭、爾虞我詐中變得不名一錢,它曾是無數(shù)飽學之士終生恪守的行為規(guī)范,它曾是陰險狡詐之輩賴以飛黃騰達的外衣。它太簡單,簡單得連牙牙學語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復雜,復雜得讓有些人將它遺失得無怨無悔,無影無蹤。它,就是誠信。” 一系列的排比句,使文章內(nèi)容集中,節(jié)奏鮮明,酣暢淋漓,有氣吞山河之雄偉,水瀉千里之壯觀。
三、可妙引詩文
如一學生在《選擇的真諦》中這樣寫道:“書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靈魂。 當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我懂得了謙虛的必要;當王勃說‘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貴;當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懂得了做人的責任;當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我懂得了做人應具備的反抗精神。”
巧妙地引用一些詩文,使文章平添了許多人文內(nèi)涵。
四、可活化名句
北宋著名的“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認為“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辈娬{(diào)作詩如能做到“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就能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我們在寫作中也可借用這種方式,把傳頌于世的詩文、名言警句,通過巧妙變換,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由庾信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化用而來。很顯然,化用后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無論從意境上,還是氣勢上,都遠勝于原句,真正起到了“點鐵成金”的作用。
有一篇文章叫《感悟考試》,開頭這樣寫道:“室外,天不下雨天不刮風天上有太陽。室內(nèi),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里明顯地“化用”了歌曲《天不下雨天不刮風天上有太陽》和《三國演義》中的開篇詩,但就是因為這樣的“化用”,才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還有一篇文章,說一位同學好以語言打抱不平:“路見不平,拔嘴相助”,化用“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形象 、生動,令人忍俊不禁。
當然,我們不能為形式而形式,那樣會陷入唯形式主義的誤區(qū),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多幾分文采的亮光,確實不失為獲得高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