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永
(華東師范大學 歷史學系,上?!?00241)
1906年4月18日5時13分(舊金山當?shù)貢r間),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襲擊了舊金山灣區(qū),劇烈的地震隨后引發(fā)了蔓延全城的大火,大火足足燃燒了3天3夜。這場災難造成超過3000人喪生、約22.5萬人失去家園、超過4億美元的財產(chǎn)損失[1]、7.5萬人被迫離開舊金山。[2]災后,美國聯(lián)邦軍隊第一時間參與到災難救援中,緊急為災民提供急需物資,并開展各種救援工作,為我們當下研究軍隊如何應對城市突發(fā)問題提供了一個經(jīng)典案例。當今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軍隊是應對突發(fā)災難問題的一支有效力量。但我國在近幾十年來才逐漸明確提出運用軍隊應對突發(fā)災難問題,且現(xiàn)有的研究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在美國,軍隊對受自然災害影響的災民提供援助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相關的研究卻很少。[3]而對1906年美國聯(lián)邦軍隊在災后大規(guī)模援救災民的關注就更少。為彌補這些不足,本文基于聯(lián)邦軍隊將領的報告和非官方調查報告等原始資料為基礎進行分析,試圖探討美國聯(lián)邦軍隊應對這場突發(fā)災難的方式方法,為當下中國如何應對城市突發(fā)事件,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提供經(jīng)驗和教訓。
舊金山灣區(qū)擁有數(shù)個美國軍事基地,其中包括著名的普雷西迪奧(Presidio)和梅森軍事駐地(FortMason),而且擁有強大力量的美國太平洋地區(qū)(PacificDivision)的海軍、陸軍和海軍陸戰(zhàn)隊以及緝私船隊就駐扎在舊金山附近。然而,當?shù)卣鸢l(fā)生時,太平洋地區(qū)指揮官阿道弗斯·格里利(AdolphusGreely)少將正在前往華盛頓的途中,所以陸軍準將弗雷德里克·芬斯頓(FrederickFunston)便負責指揮整個太平洋地區(qū)的聯(lián)邦軍隊。4月18日5時16分,芬斯頓被劇烈的晃動所驚醒,他立即前往城市商業(yè)區(qū),去查探那些被地震破壞的酒店和大樓。當芬斯頓沿著加利福尼亞大街迅速走到桑塞姆大街時,他發(fā)現(xiàn)了好幾處正在劇烈燃燒的大火,但由于地震破壞了自來水管道,城市消防部門面對正在劇烈燃燒的大火卻無能為力。芬斯頓立即認識到災難已經(jīng)無法避免,他沒有坐等來自華盛頓、加州及舊金山政府當局的命令或許可,而是命令所有可使用的軍隊立即采取行動,對舊金山進行全面援救。
然而,芬斯頓所采取的行動卻沒有任何法律依據(jù)。美國聯(lián)邦法律規(guī)定當州議會或者州長請求鎮(zhèn)壓叛亂或混亂時,總統(tǒng)可以使用軍事力量去執(zhí)行法律。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有總統(tǒng)才有權利調動軍隊,并且沒有法律規(guī)定聯(lián)邦軍隊需介入自然災難的救援工作。[4]因重大災難是否出動聯(lián)邦軍隊進行救援、調動軍隊的程序以及在救援過程中聯(lián)邦軍隊的權力和職能,這一時期美國憲法和法律對這些問題都沒有相關規(guī)定。但從當時的情形來看,這場災難給舊金山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城市大面積被毀,城市中超過一半的民眾無家可歸,生活基本物資被毀,甚至連富有的市民也要等待援助,而且當大火熄滅后,城市中的一些不法分子便趁機搶劫、偷盜財物,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城市的混亂。災后,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并保證災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舊金山民眾最需要的,從這一角度來看,聯(lián)邦軍隊的救援是十分必要的。
4月18日上午7時,梅森軍事駐地的工程兵作為美國聯(lián)邦軍隊的第一批分遣隊,最先趕到舊金山。8時,普雷西迪奧軍事基地的騎兵、海岸炮兵和步兵到達舊金山。截止到10時,從麥克道威爾和麥莉軍事駐地趕來的部隊也抵達舊金山,此時,到達舊金山從事各種救援工作的軍隊人數(shù)已達到1700人。[5]面對災難帶來的巨大破壞,聯(lián)邦軍隊是援救舊金山的一支強有力的生力軍,他們依靠自身的專業(yè)性和組織性優(yōu)勢,在援救過程中做出了許多重要的貢獻,但由于經(jīng)驗不足和缺少法律保障等原因,聯(lián)邦軍隊在援救工作中的失誤之處也不可忽視。
地震后引發(fā)火災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原因是舊金山過多使用木材建筑,只要一處著火,大火很容易蔓延;其次是因為地震破壞了居民的房屋,居民不正確使用火爐做飯導致的。當城市大火開始蔓延時,雖然舊金山或舊金山附近軍事駐地的美國軍隊紛紛趕往舊金山進行滅火,但一方面由于地震破壞了自來水管道,另一方面由于聯(lián)邦軍隊缺乏滅火經(jīng)驗,導致地震后引發(fā)的大火沒有被及時熄滅,大火足足燃燒了3天3夜。大火在地震發(fā)生后的3小時內,從市場街北面沿河岸順勢燃燒,穿過渡河大廈燃至市場街南面,最后沿著任務街穿過第三街——那里是出城唯一的火車站。大火沿著城市街道蔓延,將整個繁榮地區(qū)的大部分摧毀——幾乎所有的零售和購物商區(qū)、重要的財政中心、著名的酒店和一些政府的公共大樓。被大火吞噬的地面面積為9.34英里,河流面積為1.80英里。[2]據(jù)統(tǒng)計,舊金山市區(qū)地震之后有60多起火災發(fā)生。[6]更為糟糕的是,舊金山消防局長丹尼斯·沙利文(DennisSullivan)在地震中最先意外身亡。此時消防局群龍無首,沒有統(tǒng)一指揮,極大地削弱了消防局滅火的能力。
面對迅速蔓延的大火,在消防部門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芬斯頓和市長施米茨決定采用炸藥熄滅大火。歷史上,人們曾有使用火藥控制大火蔓延的經(jīng)歷,但芬斯頓、施米茨和消防隊員等人卻沒有使用炸藥滅火的經(jīng)驗。由于不恰當?shù)厥褂谜ㄋ帲谡б惶幏课輹r往往導致周圍房屋著火,反而給城市帶來了更大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下,芬斯頓和施米茨不得不開始改變策略。舊金山安全委員會(CommitteeofSafety)宣布周五中午(4月20日)召開會議,會議決定炸毀位于金門和太平洋大道之間的范尼斯大道東部的所有住宅。范尼斯大道是舊金山最新潮的街道之一,這條大道的寬度為125英寸,這樣的寬度足夠可以阻礙大火蔓延。最終,軍隊和消防部門通過制造寬闊的隔離帶,幾乎蔓延全城的大火才被熄滅。這場大火焚毀了舊金山最為繁華和重要的地段,在方圓4.7英里內的521個街區(qū),其中有508個被燒成廢墟,28188座建筑被大火吞噬,造成約一半的舊金山民眾無家可歸。[2]由此可見,這場大火使得舊金山損失慘重,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大量民眾流離失所。
當大火開始燃燒并逐漸蔓延全城時,城市中的一些無業(yè)游民和不法分子便開始趁機搶劫、偷盜財物,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城市的騷亂。劇烈燃燒的大火已經(jīng)讓舊金山市政府疲于應對,而騷亂的社會秩序更讓市政府雪上加霜。一位美聯(lián)社的記者曾看到三個盜竊犯在搶劫過程中開槍射擊,并造成盜竊犯自己也身受重傷。毫無疑問,在別處也發(fā)生過類似情況。4月18日上午,在皇宮酒店前面的廢墟中,一群工人發(fā)現(xiàn)一名歹徒正在搶劫尸體上的珠寶,工人們迅速把他抓住,并用繩子把他綁住吊在受損皇宮酒店入口處的橫梁上??伤麆偙坏跗鸩痪茫硪幻跬骄陀忠驌尳俣淮?,并用繩子捆綁起來。面對急劇惡化的局面,施米茨于4月18日發(fā)布了一道行政命令,“聯(lián)邦軍隊、正規(guī)警察和所有特派警察都已通過我的授權,有權當場向趁機搶劫和實施其它犯罪的人開槍。”4月19日,《紐約時報》頭版報道:舊金山正在進入軍事管制的戒嚴狀態(tài),步兵和騎兵正在市中心的所有街道上巡邏。[7]在此種情況下,舊金山的大部分命令是由市長施米茨發(fā)布,而由軍隊當局來實施。
4月18日,在市場街和第三大街的拐角處,一名歹徒試圖割掉死者的手指,以便更加安全地盜取其戒指。三名士兵目睹了這一強盜行為,他們命令歹徒舉起雙手。然而,歹徒卻從口袋里掏出了手槍,并且在毫無警告的情況下,向三名士兵射擊。最后,士兵們在六名身穿制服的巡邏警察的協(xié)助下,射殺了這名歹徒。[8]如果不是一直以來各方保持警戒以及簡要的處罰(市長施米茨發(fā)布的“殺無赦”命令)發(fā)揮作用的話,這些暴力搶劫的數(shù)量一定會達到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8]毋庸置疑,“殺無赦”命令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舊金山混亂的局面,但由于芬斯頓和士兵們在具體制止犯罪維護治安上,缺乏細致耐心的工作,造成了部分無辜者被槍殺。一位銀行職員奉命在其銀行的廢墟中搜索,但他卻被一名士兵認為正在搶劫而遭到射殺。似乎不止一個公民由于進入他們自己受損的房屋,而被認為是搶劫犯而遭到射擊。在一些報告中曾提到,由于兩名男子在屋內點燃蠟燭,違背了市長發(fā)布的命令,因此他們遭到射擊,一名婦女由于在廚房點火做飯而被射擊。[9]
1906年舊金山災難不僅造成了近25萬人失去財產(chǎn)和家園,還剝奪了他們維持生計的生活必需品。巨大的災難破壞了舊金山市內幾乎所有的面包廠,然而,即便農(nóng)產(chǎn)品在郊區(qū)有大量的生產(chǎn),但由于通往郊區(qū)的道路被完全阻斷,以至于那些有錢的人都只能通過慈善組織和社會救濟來獲取食物。4月19日晚,舊金山約有25萬或更多的民眾在多個軍事保留地、公園、城市露天場所露營或直接睡在戶外。[10]而此時,舊金山的飲用水、食物、帳篷、衣服和藥品都變得極為緊缺。
在擁有45萬居民的城市發(fā)生這樣的大災難,再加上地震大面積地破壞了供水管道,極度缺少飲用水自然而然就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然而,軍用倉庫儲存了一定量的面包可以提供給災民,但卻沒有儲存足夠的飲用水,更為糟糕的是,此時水不僅要提供給大量的災民飲用,而且還需要用于滅火。在地震發(fā)生的當天,芬斯頓就感覺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于是,他的首要任務就是讓他的工程師和春谷水務公司一起立刻致力于啟用一個備用的飲水系統(tǒng),同時命令海軍用船為災民運送飲用水和牛奶。經(jīng)過軍隊工程師和春谷水務公司總工程師赫爾曼·舒斯勒(HermannSchussler)的全力工作,4月20日芬斯頓得知了一份由舒斯勒所證實的非官方報告,即舒斯勒希望在21日能夠為舊金山提供1000萬加侖的飲用水,并且之后可能每天為城市提供1000萬加侖的飲用水,直到自來水系統(tǒng)完全修復。[10]與此同時,舊金山遠郊的水庫有大量可以使用的水資源,但這些水庫離舊金山較遠且不易到達。然而,在地震發(fā)生后的當晚,由士兵保衛(wèi)的貨車前去遠郊水庫運載飲用水,然后直接抵達災民露營的公園,為災民發(fā)放飲用水。
在食物和其他生活物資方面,當?shù)卣饎倓偘l(fā)生后,芬斯頓立即宣布聯(lián)邦軍隊救助災民的食物馬上會運達舊金山,并且普雷西迪奧軍事駐地迅速向其附近災民提供全部給養(yǎng)。在災難發(fā)生后的前三天,普雷西迪奧軍事駐地發(fā)放了3000個帳篷、13000個雨披,58000雙鞋和24000件襯衫。[11]但軍隊提供的生活物資遠遠不能滿足城市災民的需求,面對此種情況,美國陸軍部(WarDepartment)給太平洋地區(qū)陸軍軍官發(fā)布命令,令其迅速向洛杉磯購買20萬份口糧,向西雅圖購買30萬份口糧,并立即送往舊金山。[9]在災難發(fā)生后,聯(lián)邦軍隊努力為災民提供生活物資,但由于災難之大和受災人數(shù)之眾,這些努力雖然沒有完全解決災民的生活問題,但也起到了稍解燃眉之急的作用。
如此大規(guī)模的災難必定造成成千上萬的民眾傷亡,那么,災后護理受傷民眾和保證災民健康生活等問題該如何解決?在地震發(fā)生后僅僅4個小時,也就是18日上午9時,美國海軍上尉弗雷德里克·弗里曼(Frederick-Freeman)臨時指揮普雷貝爾號驅逐艦運送馬雷島海軍醫(yī)院所有的外科醫(yī)生和護士,從馬雷島趕往舊金山。上午10時,海軍醫(yī)院的醫(yī)務人員到達舊金山,并立即開始進行急救護理。在地震發(fā)生的第二天,駐普雷西迪奧的美國陸軍總醫(yī)院的指揮官喬治·托尼(GeorgeTorney)中校向華盛頓發(fā)電報報告,“舊金山的醫(yī)療補給倉庫被徹底破壞”,他請求聯(lián)邦政府立即運送急救用品。由于陸軍總醫(yī)院沒有像舊金山市內的醫(yī)院那樣遭到破壞,所以陸軍總醫(yī)院在地震剛結束便向平民提供救助。與此同時,從美國東部派遣而來的陸軍野戰(zhàn)醫(yī)院和26家軍用診療所共同為舊金山數(shù)千平民提供免費的醫(yī)療護理。
由于地震和火災破壞了大部分舊金山民眾的房屋,災后便涌現(xiàn)出大量的臨時性避難所,而臨時性的避難所往往沒有完善的生活設施,衛(wèi)生狀況堪憂。糟糕的衛(wèi)生狀況往往是暴發(fā)傳染病的根源,在聚集大量災民的避難所強調衛(wèi)生問題是非常必要的。盡管災后救治受傷的平民是聯(lián)邦軍隊醫(yī)療救助的首要目標,但他們對暴發(fā)傳染病的可能性也非常關心。4月28日,托尼被任命掌管災民營地的所有衛(wèi)生工作,他迅速派遣巡視官調查城市的垃圾、水池、廁所和其他衛(wèi)生狀況。經(jīng)過徹底調查,巡視官向托尼提交了報告,這些報告描繪了一幅舊金山地震后令人沉痛的畫面。其中,4月22日,巡視官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Clark)醫(yī)學博士報告,“在加文街上,有兩個孩子喉嚨痛,這似乎懷疑是白喉。這里大約有100戶家庭沒有住所和鋪蓋?!盵12]作為首席衛(wèi)生巡視員,托尼嚴格執(zhí)行衛(wèi)生規(guī)章制度,并把那些不遵守衛(wèi)生標準的災民驅逐出災民營地。雖然災后短暫的時間內,舊金山一度彌漫在天花將會成為流行性疾病的恐懼氣氛中,但由于軍隊在災后最初幾周有效的工作,這讓城市沒有爆發(fā)嚴重的傳染病。[2]由此可見,聯(lián)邦軍隊在治療受傷者和保證災民健康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9世紀末20世紀初,舊金山在加州乃至美國西部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城市,舊金山是美國西部最為重要的經(jīng)濟、文化和交通樞紐城市。但1906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致使城市損失嚴重,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聯(lián)邦軍隊在地震發(fā)生的當天,接到芬斯頓的命令進入舊金山進行救援,直至6月30號撤出舊金山,在這2個多月的時間里,聯(lián)邦軍隊進行了大量的救援工作。然而,在事后的百余年間,社會各界對聯(lián)邦軍隊的救援措施卻評價不一。
雖然聯(lián)邦軍隊在救援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出現(xiàn)了許多錯誤,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但災后社會各界還是對聯(lián)邦軍隊的救援行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亦如蓋恩斯·福斯特(GainesFoster)在其《人類的需求:軍隊醫(yī)療的災難救援》一書中指出的那樣,“聯(lián)邦軍隊取得如此成就,不能沒有對其成就的贊譽”。[4]查爾斯·班克斯(CharlesBanks)對1906年聯(lián)邦軍隊所做的救援工作也進行了贊譽,“舊金山居民永遠也不會忘記對美國陸軍軍官和士兵的感激之情?!盵13]美國圣公會在其雜志《牧師》上贊揚聯(lián)邦軍隊,“國家有理由因軍隊在巨災的壓力面前所起的角色作用,而感到驕傲”。[4]
與大多數(shù)歌頌相比,也有少部分批評的聲音,批判者對軍隊救援工作的錯誤之處進行了譴責,他們經(jīng)常指責軍隊在災難中實施軍事管制或者為了制造一個防火帶而破壞私人財產(chǎn)。中國學者陳濃顏在其《百年之痛:大地震摧毀舊金山》一文中指責聯(lián)邦軍隊,“他們沒有使用炸藥的經(jīng)驗,卻盲目蠻干,反而加劇了火勢的蔓延。”[14]菲利普·弗拉德金(PhilipFradkin)在其《1906年的大地震和大火災》一書中指出,“如果因救援災民而有一位英雄的話,那么他既不是太平洋地區(qū)聯(lián)邦軍隊首領芬斯頓,也不是舊金山市長舒爾茨。雖然他們兩位被廣泛的贊揚,但是他們卻在使用災難性的炸藥中相互串通,以至于大火蔓延,并且共謀射殺手無寸鐵的公民?!盵15]
雖然由于聯(lián)邦軍隊缺乏經(jīng)驗和準備不足等原因,導致他們在救援過程中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并由此引發(fā)了一定的爭議。但在筆者看來,相較于地震后緊急生活物資的供應、災民生活的安定和正常社會秩序的恢復,這些質疑聲是較微弱的,卻也不能完全忽視。聯(lián)邦軍隊作為救援災難的先鋒,在時隔半個多世紀后,美國社會各界終于認識到其救援的重要價值。在1974年《災害救助和緊急援助法》中,首次明確規(guī)定了聯(lián)邦軍隊在什么情況下、通過何種途徑進行救援以及在災害救援中的職責。此項法律條款的出臺,不僅是美國社會各界對聯(lián)邦軍隊援救災難工作的肯定,而且也使得今后聯(lián)邦軍隊對災難援救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更加有保障地參與到災難救援工作中。
傳統(tǒng)意義上,軍隊的歷史使命是抵抗外敵入侵,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然而,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和全球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城市突發(fā)災難事件在我國日益凸現(xiàn),并逐漸上升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對于1906年大規(guī)模使用聯(lián)邦軍隊應對災難,這對后面的災難救援工作無疑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美國聯(lián)邦軍隊對1906年舊金山災難救援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經(jīng)驗,來完善我國軍隊參與應對城市突發(fā)災難的救援工作:
首先,軍隊參與應對城市突發(fā)問題依賴于健全、完善的法律體系支持。通過對1906年舊金山災難救援的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時沒有相關法律對聯(lián)邦軍隊援救災難進行規(guī)定,這也是聯(lián)邦軍隊在救援過程中工作失誤和被動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法律完善地規(guī)定軍隊在什么情況下、通過什么程序進行救援、在救援過程中的職責以及同地方政府的關系,軍隊才能高效地應對突發(fā)災難問題,并使軍隊走向法制化,從而達到依法治國。其次,軍隊是一支應對突發(fā)災難事件的有效力量。軍隊作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抵御外敵入侵的中堅力量,它有其自身的專業(yè)性和組織性優(yōu)勢。往往在突發(fā)災難事件中,軍隊是駐扎在其附近一支最有效的力量,軍隊的迅速援助通常是遏制事件惡化的重要途徑,但同時也不能過分、單純地依賴軍隊應對突發(fā)事件。再次,加強軍隊自身經(jīng)驗建設和裝備水平,以此來提高其應對突發(fā)災難事件的能力。在應對1906年舊金山災難中,正是由于聯(lián)邦軍隊缺乏應對災難的經(jīng)驗和耐心,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只有平時加強軍隊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訓練,才能有效提高其應對能力。
軍隊是救援災難的一支高效力量,研究軍隊應對突發(fā)災難事件,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梢哉f,1906年聯(lián)邦軍隊大規(guī)模參與應對突發(fā)災難,為災民所做的大量救援工作,不僅為自己贏得了極好的榮譽,而且也幫助舊金山民眾度過了緊要關頭,挽救了數(shù)萬災民的生命。亦如一位新聞記者所說的那樣,“‘為有這些士兵的救援而感謝上帝’成為災后舊金山民眾普遍的口號,并在整個國家的上空回響。”[13]但與此同時,他們所犯的錯誤也值得我們深思。
[1]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Casualties and Damage after the 1906 Earthquake[EB /OL].http://earthquake.usgs.gov/regional/nca/1906/18april/casualties.php,Online:2016-10-12.
[2]RUSSELL SAGE FOUNDATION.San Francisco Relief Survey:The Organization and Methods of Relief Used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Fire of April 18,1906[R].New York:Survey Associates,Inc.,1913.69;4;4;90.
[3]JAMES C.BRADFORD.A Companion to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Volume 2)[M].Malden:Wiley-Blackwell,2010.657.
[4]GAINES M.FOSTER.The Demands of Humanity:Army Medical Disaster Relief[M].Washington,D.C.: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1983.55;64;65.
[5]FREDERICK FUNSTON.How the Army Worked to Save San Francisco[J].Cosmopolitan Magazine,1906,Vol.XLI(3):244-246.
[6](美)帕特麗夏·格羅西,羅伯特·謬爾-伍德.1906年舊金山地震與火災:超級災難(保險)模型[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13(3):17.
[7]Over 500 Dead,¥200000000 Lost in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N].New York Times,1906-04-19.
[8]SYDNEY TYLER.San Francisco’s Great Disaster:A Full Account of the Recent Terrible Destruction of Life and Property by Earthquake,F(xiàn)ire and Volcano in California and at Vesuvius[M].Philadelphia:P.W.Ziegler,1906.240;238.
[9]CHARLES MORRIS.The San Francisco Calamity by Earthquake and Fire[M].Philadelphia:J.C.Winston,1906.81;103.
[10]ADOLPHUS W.GREELY.Earthquake in California,April 18,1906:Special Report of Maj.Gen.Adolphus W.Greely,U.S.A.Commanding the Pacific Division,on the Relief Operations Conducted by the Military Authori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San Francisco and Other Points with Accompanying Documents[R].Washington,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06.8.
[11]U.S.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NATIONAL PARK SERVICE.1906 Earthquake The U.S.Army’s Role[EB /OL].http://www.nps.gov/goga/planyourvisit/upload/sb-1906-earthquake.pdf,Online:2016-11-12.
[12]U.S.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NATIONAL PARK SERVICE.1906 Earthquake:Medical Care and Sanitation[EB /OL].http://www.nps.gov/prsf/learn/historyculture/1906-earthquake-relief-efforts-medical-care.htm,Online:2016-10-20.
[13]CHARLES EUGENE BANKS.The History of the San Francisco Disaster and Mount Vesuvius Horror[M].San Francisco:C.E.Thomas,1906.74.
[14]陳濃顏.百年之痛:大地震摧毀舊金山[J].世界博覽,2006(8):46.
[15]PHILIP L.FRADKIN.The Great Earthquake and Firestorms of 1906:How San Francisco Nearly Destroyed Itself[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