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萍 符周利
(南通大學 江蘇 南通 226019)
全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
張秀萍 符周利
(南通大學 江蘇 南通 226019)
全媒體給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挑戰(zhàn),在分析全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影響基礎上,通過梳理大學生價值觀的現(xiàn)狀,提出在全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對策。第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指導,積極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第二,充分發(fā)揮全媒體優(yōu)勢,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方法;第三,加強教育實踐,促進價值觀知行合一,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全媒體 大學生 價值觀教育
全媒體時代下,我們需要從心理學視閾下分析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機制,需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選擇階段,即必須對該價值觀進行了解并通過慎重考慮,才能成為個體的價值觀念。第二是贊賞階段,真正賦予某一社會規(guī)范以價值,個體就會對他有一種滿意感。第三是行動階段,當個體具有了某種真正的價值觀念,就會在行動上愿意接受它的指導,并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去反復實踐。多元價值取向是全媒體時代下引導大學生進行價值判斷,乃至做出價值選擇的重要影響因素[1]。
(一)全媒體傳遞大學生多元的價值觀
全媒體是新舊傳媒的時代融合,表現(xiàn)出全方位、多樣化、立體化和網絡化的信息傳播新特征。在全媒體時代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東方與西方的,主流與非主流的各種信息交織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推動了社會思想文化的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另一方面也使社會價值觀趨于多元化和復雜化。而在這些價值觀念中,有很多是西方腐朽的價值理念和落后思潮,當代大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極易被那些負面、消極的信息所腐蝕,從而影響其正確健康價值觀念的形成。
(二)全媒體引導大學生的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是一個人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的決定和方向,價值取向決定、支配主體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好的價值取向是決定一個人進行正確的價值思考、價值判斷、價值抉擇、價值追求等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行為的重要影響因子[2]。全媒體時代各種信息的傳播,雖然不能決定人們的想法,但是其通過議程設置、輿論導向等功能向人們傳播價值觀念、人生信仰和行為方式,從而引導人們的想法。大學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時,其價值取向必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然而,全媒體傳遞的并不是所有信息都能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在傳播中出現(xiàn)的虛假信息、暴力色情信息以及西方敵對勢力煽動性的政治宣傳等內容,嚴重誤導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影響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追求。
(三)全媒體左右大學生的價值判斷
價值判斷指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程度做出的判斷,是一種主體性的認識,是個體價值觀形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價值判斷將決定人們在生活中的行為。在全媒體時代,任何人都同時是信息的制造者、傳播者和接受者,媒體信息參與者趨向于平民化,信息傳播也趨向于無屏蔽性,因此大量的不良信息和反動信息也不斷涌現(xiàn),國內和一些西方的反華媒體也趁機傳播一些不符合甚至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言論。大學生自身心理素質的不成熟和理論素養(yǎng)的缺乏,其價值觀在全媒體各種不良思潮的沖擊下變得模糊,容易導致價值偏差,難于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四)全媒體影響大學生的價值選擇
價值選擇是人們根據(jù)自己的價值標準和客觀實際情況對現(xiàn)存的眾多價值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做出選擇的行為。全媒體背景下所形成的多樣價值選擇,一方面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價值選擇機會,另一方面也使大學生面臨價值判斷的迷茫,增加了價值選擇的困難。然而,全媒體在提供大學生多元化價值選擇的同時,又通過引導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進而左右大學生的價值判斷,最終影響大學生的價值選擇。當下思想活躍、心智尚不成熟的大學生,缺乏清晰的價值觀念,因此當全媒體傳播的觀點符合大學生的價值認知時,他們會認肯并儲存這個觀點,無論其正確與否,他們都會將其作為指導自己行為、認識社會的一部分,并進行最終的價值選擇,甚至努力踐行這一價值選擇。然而青年大學生這種以自身需求為依據(jù)作出的價值選擇,不僅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諦背道而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程。
(一)價值觀念多元,價值信仰缺失
全媒體在拓寬大學生信息接收的來源和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了價值觀的多元化,而當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改革的深入推進使得當下中國全面融入整個世界潮流,也給西方的多元價值取向乃至于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涌入中國提供了同等機會,西方價值觀念的強勢滲透,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帶來了強烈的沖擊。當面對種種誘惑,一些青年學生迷失了方向,信仰不堅定,理想不崇高,曠課、考試作弊,一些大學生只追求眼前物質利益,崇尚金錢至上,把維護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價值信仰的缺失,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淡薄,使一些學生出現(xiàn)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不堅定,甚至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懷疑,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xiàn)。
(二)價值取向務實,功利主義突出
全媒體帶來了多種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使得不同的政治立場、道德標準和文化觀念在相互激蕩和碰撞中,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在多元化價值選項中,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也體現(xiàn)出注重現(xiàn)實的特點,在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之間,他們不再尊崇我國高等教育一貫推崇的重義輕利、不圖索取、無私奉獻等價值觀,而更注重自我價值。但是由于自身知識水平和理性分析能力的欠缺,導致他們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金錢與知識、奉獻與索取等價值取向上陷入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泥潭,甚至把金錢、權利、地位作為人生的追求目標。
(三)價值知行脫節(jié),踐行效果不理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凝練成24個字,得到了全媒體的有效傳播,教育部2016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顯示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曉率、認同度不斷提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明顯提升。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存在知行脫節(jié)的現(xiàn)象,身處日益多元化的思想文化環(huán)境中的他們一方面樂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另一方面卻在追求一種世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標,特別是當面對實際問題需要抉擇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他們來說只是停留在理論層次,特別是在理性愛國、考試誠信、職業(yè)選擇等方面,并沒有做到知行統(tǒng)一。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大學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價值取向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作為社會主流文化在大學校園中的傳播載體和途徑,必須堅定不移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首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是校園文化存在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包括校園建筑、校旗?;铡⑿@綠化等,其表現(xiàn)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是高校價值追求和精神特質的物化形態(tài),具有培養(yǎng)人和塑造人的深刻含義。因此,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進行科學規(guī)劃部署,建設蘊含教育意義、呈現(xiàn)文化品位的校園人文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教學環(huán)境,并努力使之成為未來形成大學精神、大學品格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內蘊[3]。其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內在體現(xiàn),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和核心,包括校園傳統(tǒng)、教學理念、校風校訓等,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和無形的精神力量,對師生發(fā)揮著潤物細無聲的文化熏陶作用。因此,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校園精神文化與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相結合,通過打造精品文化活動,凝練校訓校風等方式將校園精神文化具體落實,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最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校園制度文化是高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包括教學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對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有著潛在的導向和規(guī)范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解決大學生求學成人中碰到的實際現(xiàn)狀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高校校園文化的制度建設中,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滲透和感染作用。
(二)充分發(fā)揮全媒體優(yōu)勢,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方法
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綜合的結果,然而全媒體已無可爭議地成為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主要因素,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把握全媒體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創(chuàng)新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地更新教育理念,熟練掌握和運用全媒體技術,在開展價值觀教育過程中,充分考慮時代元素和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為之提供有時代性和針對性的教育,充分利用全媒體技術營造師生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其次,革新教育方式,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主要通過講解來灌輸,內容比較枯燥,對于當前思想新潮的大學生來說,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利用全媒體互動共享的特點,將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機結合,可以將傳統(tǒng)的單向教育方式改變?yōu)閷崟r互動的教育方式,增強教育的吸引力。最后,優(yōu)化教育途徑,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借助全媒體的優(yōu)勢使思政工作活起來,充分利用手機QQ、微信等社交平臺的特點,向大學生推送時政熱點、校園通知、極具正能量的短文、圖片等,通過與大學生的實時互動,及時了解其思想動向,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管理和引導。
(三)加強教育實踐,促進價值觀知行合一
生活是價值觀的沃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教育也不能脫離社會實踐,而實踐中不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在多元價值觀面前學會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指導自己,并將其真正內化于心。第一,創(chuàng)新實踐理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科技創(chuàng)新、青年志愿者活動、大學生“三下鄉(xiāng)”、參觀實習、掛職鍛煉等社會實踐活動中,從而讓傳統(tǒng)的社會實踐教育模式煥發(fā)出新的活力[4]。第二,創(chuàng)新實踐模式,尋求網絡環(huán)境下社會實踐活動的新模式。通過普及國家網絡信息安全知識,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養(yǎng)成依法運用互聯(lián)網絡的習慣,通過網絡社會實踐學習,讓學生在探索中成長,在參與中感悟,激發(fā)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熱情[5]。第三,鼓勵學生參加社會調研活動,讓學生在社會調研中了解社會,提升自己,最終回報社會。社會調研可以幫助大學生加強對社會的了解,增進與群眾的聯(lián)系和感情。通過關注社會生活現(xiàn)狀,思考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大學生將專業(yè)知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問題相結合,從而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與參與社會改革的積極性,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行合一。
[1]任艷妮等.大眾傳媒環(huán)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與培育[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9-50.
[2]張迪等.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中國報業(yè),2013(01):136-137.
[3]吳彬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35-38.
[4]劉會亭.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與培育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碩士論文,2011.
[5]郭朝輝.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
G641
A
1007-9106(2017)011-0163-03
* 本文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指導項目“全媒體對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5SJD639;YB2016023;江蘇省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鐵軍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證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YB2016023。
張秀萍(1983—),女,南通大學建筑工程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和大學生價值觀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