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
T-80坦克曾是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陸軍手中的王牌,被禁止外銷,只許自用,主要部署在蘇聯(lián)陸軍駐東德西部集群,作為拳頭部隊應對與北約的“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其王者地位不言可喻。但在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的經(jīng)濟狀況大不如前,由于T-80系列坦克(烏克蘭后來生產(chǎn)的T-80UD除外)所使用的燃氣輪機造價是同等功率柴油機的8~10倍,平均油耗也高出1.2~1.4倍,再加上高昂的維護成本,迫使俄陸軍裝甲兵將發(fā)展重心放在使用柴油機、維護和操作成本較為低廉的T-72與T-90坦克身上。
為了甩掉堪比“吞金獸”的T-80,近年來,俄羅斯竭力對外推銷該型號坦克,可是高昂的售價和維護成本影響了海外客戶的購買熱情,因此T-80的外銷成績遠比T-72與T-90坦克慘淡。在內(nèi)需與外銷都不火熱的因素影響下,與頻頻推出各種現(xiàn)代化改進方案的T-72、T-90坦克相較,T-80坦克可謂“門庭冷落車馬稀”。不過這也為學者們盤點這款經(jīng)典坦克帶來方便,因為脈絡清晰的T-80發(fā)展歷程也讓人了解到蘇聯(lián)和俄羅斯坦克工業(yè)的昨天、今天乃至明天。
早期改進方案
蘇聯(lián)解體后冷戰(zhàn)隨之結(jié)束,繼承蘇聯(lián)主體的俄羅斯解除許多武器外銷的禁令,其中也包括T-80坦克在內(nèi)。為了促成這款坦克的外銷,鄂木斯克運輸機械設計局(KBTM)推出多款T-80坦克的改進方案,如T-80UM、T-80UM1和T-80UE等。
T-80UM是當時俄軍自用的T-80U坦克的第一種改進型,于1992年問世,主要改進是加裝國產(chǎn)TO1-PO2T“龍舌蘭-2”(Agava-2)夜視瞄準儀,取代舊式的TO1-KO1“暴風雪-PA”(Buran-PA)微光/紅外夜視瞄準儀,原有的“月亮”(Luna)紅外探照燈也因不再需要而被拆掉。“龍舌蘭-2”的核心是俄羅斯天頂(Zenit)設計局模仿法國泰利斯公司的“凱瑟琳-FC”的技術(shù)開發(fā)的熱成像儀,對坦克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6 400米,最大識別距離2 600米,圖像分別顯示在位于車長與炮手面前的兩個獨立顯示屏上。受益于熱成像儀的配備,使得T-80UM的夜戰(zhàn)能力得到強化。
于1997年推出的T-80UM1則為T-80UM的后續(xù)改進型,它的綽號是“雪豹”(Bars),該坦克結(jié)合當時俄羅斯最新的軍事技術(shù),換裝“競技場”(Arena)主動防護系統(tǒng)、新型1V558彈道計算機和2A46M4滑膛炮?!案偧紙觥睂儆谝环N“硬殺傷”式防御系統(tǒng),全系統(tǒng)重1 100千克,由置于炮塔頂部的毫米波多普勒雷達、炮塔周邊的22~26個榴彈發(fā)射器、車長控制面板和炮塔內(nèi)的控制計算機組成,系統(tǒng)反應時間為0.07秒,可對抗包括攻頂式反坦克導彈在內(nèi)、速度低于700米/秒的目標,防御范圍涵蓋以主炮為基線的左右各110度的扇形區(qū)域,破片影響范圍在25米左右。“競技場”有全自動和手動兩種操作模式,平時以全自動模式運作,毫米波雷達會持續(xù)搜索坦克周圍區(qū)域,當探測到來襲目標時會先評估目標性質(zhì),過濾掉小型高速目標(如子彈、炮彈破片)及速度低于70米/秒的慢速目標(如人員、車輛等),當有威脅性的目標進入50米范圍后,雷達系統(tǒng)即轉(zhuǎn)為追蹤模式并計算出最佳攔截距離,待目標進入攔截范圍后即施放相應位置的榴彈,并在空中朝向目標引爆,以密集的高速破片在距離坦克3~5米處擊殺目標,達成保護坦克的目的,這一模式在測試中的攔截概率可達85%。至于手動攔截模式,則可由車長控制,用以攔截靠近坦克的敵方步兵(如攜帶火箭筒或反坦克手雷)或其它軟性目標物。
而新改進的2A46M4滑膛炮也大幅提高炮管壽命,其全裝藥射擊壽命達1 200發(fā),射擊誤差也大幅縮小,炮彈散布面積比上一代的2A46M滑膛炮小1.7倍,射擊精度提高15%~20%。雖然T-80UM1的火力與防護力都更為先進,但由于加裝“競技場”防御系統(tǒng)而使價格更貴,俄羅斯自身并未采用,迄今也無任何國外買主。
繼T-80UM1之后,俄羅斯又推出T-80UE坦克,它實為T-80UM的出口版,曾于1998年參與希臘下一代主戰(zhàn)坦克招標,一同參與競標的還有美國M1A2、德國“豹”2、法國“勒克萊爾”與英國“挑戰(zhàn)者”2坦克。由于西方坦克習慣使用自動變速箱來減化駕駛流程,減輕駕駛員的負荷,為吸引希臘人的目光,T-80UE也“入境隨俗”地加裝了俄羅斯自行研制的自動變速箱,以取代舊有的手動機械式變速箱,而且還加裝更加先進的“窗簾-1”(Shtora-1)主動防護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括控制計算機、操作面板、2個置于炮塔正面的紅外干擾器、4個置于炮塔頂部的激光探測器和炮塔兩側(cè)的攔截榴彈發(fā)射器,以“軟殺傷”與“硬殺傷”相結(jié)合的方式對抗來襲導彈,可降低坦克被制導武器命中的機率約60%~80%。但因希臘政府最終選擇德國“豹”2坦克,T-80UE坦克只落得空造出一輛原型車送往希臘測試便草草收場的結(jié)果。
新世紀改進方案
除了上述出現(xiàn)在20世紀90年代的改進方案外,以下則要談及近幾年披露的T-80改進型號。進入21世紀的俄陸軍尚有5 000余輛T-80(含封存),其中以蘇聯(lián)解體前生產(chǎn)的T-80BV居多,達3 000余輛,其次是性能更高一些的T-80U,數(shù)量約為1 500輛。由于俄陸軍已確立以T-72、T-90作為坦克主力,因此對T-80的使用方針是“用爛為止”,基本不打算實施大規(guī)模改進和延壽,但小范圍的改進仍在經(jīng)費寬裕時實施。
2005年,俄軍推動一項低成本改進計劃,稱為“T-80UA”,主要內(nèi)容是對現(xiàn)役T-80U坦克實施翻修,改進火控系統(tǒng)、升級主炮并加強坦克防護能力。具體而言,T-80U坦克原有的1A45火控系統(tǒng)升級為1A45-1,新增自動目標追蹤功能,彈道計算機運行速度翻倍,并降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誤差,使火炮射擊反應速度和精度得到改善。與T-80UA坦克主炮配套的2E-42陀螺穩(wěn)定儀也經(jīng)過工藝革新,使得誤差減半,垂直軸誤差在0.2密位之內(nèi),水平軸誤差在0.3密位之內(nèi)。也就是說,T-80UA在移動中射擊1 000米外目標時能把主炮晃動所造成的垂直方向誤差控制在20厘米以內(nèi),水平方向誤差控制在30厘米之內(nèi),即使在2 000米處,垂直方位與水平方位誤差也分別僅有40厘米和60厘米,就寬3.7米、高2.5米的典型坦克目標而言,這一誤差已是相當小了,使得T-80UA即便在移動中也能準確命中目標。
但在夜視系統(tǒng)部分,礙于經(jīng)費緊張,T-80UA并未換裝昂貴的熱成像儀,而是將“暴風雪-PA”夜視儀上原有的第二代光放管升級到第三代,改進后稱為“暴風雪-M”,操作頻段除可見光外還涵蓋部分近紅外線,靈敏度也增加一倍,夜間對坦克目標的有效識別距離由1 300米延伸至1 800米,接近西方第一代熱成像儀的水平。
火炮部分,T-80UA換裝新式2A46M4滑膛炮,射擊精度與身管壽命均有顯著提高,加上新增加的身管彎曲測量裝置,使射擊誤差進一步縮小。
至于T-80BV坦克的升級項目,俄軍于2007年同KBTM簽訂對車況較好的115輛T-80BV坦克升級合同,在特種運輸機械制造設計局(SPEC? MACH)的協(xié)助下,KBTM將過剩的T-80U坦克炮塔拿來再利用,結(jié)合到T-80BV坦克底盤上,如此“雞尾酒”式混搭的坦克被稱為T-80UE1。別看它的名號與上文出現(xiàn)的T-80UE坦克非常接近,但兩者并無直接關(guān)連。
T-80UE1除了換裝炮塔外,還一并進行翻修和設備更換工作,包括換裝與T-80U相同的功率為1 250馬力的GTD-1250燃氣輪機,取代T-80BV原有的1 100馬力的GTD-1000TF燃氣輪機,提高機動性能。武器系統(tǒng)也調(diào)換成2A46M4滑膛炮,火控系統(tǒng)則換裝了1V216M彈道計算機,加裝功率為18千瓦的GTA-18輔助動力裝置(APU)、PL-1激光測距儀、“接觸-5”爆炸反應式裝甲。此外通過翻修工程,T-80UE1新增加了三年的使用壽命和2 500千米的行駛里程。通過這些改進,使T-80UE1的性能略優(yōu)于原裝T-80U。
除了俄軍自用T-80坦克的改進方案外,特種運輸機械制造設計局近期還發(fā)布一款著眼于外銷市場的T-80坦克改進服務,該方案尚無正式型號,而是籠統(tǒng)地稱“219M工程”,由于“219工程”就是當初T-80坦克的原型車,因此筆者暫且將該改進方案稱為“T-80M”。按照特種運輸機械制造設計局發(fā)布的圖片判斷,T-80M坦克樣車是用舊的T-80BV坦克升級而來,換裝了2A46M4滑膛炮,加裝與T-90坦克相同的“競技場”主動防護系統(tǒng)、具備被動夜視功能的PNK-4S車長瞄準鏡乃至12.7毫米口徑遙控機槍,并用白俄羅斯方位公司研制的“普利薩湖”(Plisa)熱成像儀取代舊有“暴風雪-PA”夜視儀,夜間對坦克目標的最大識別距離增至3 300米。而在炮塔正面弧形區(qū)域及車頭正上方,T-80M坦克加裝了與俄羅斯最新式 T-90MS坦克相同的“遺物”(Relikt)爆炸反應式裝甲,它是俄羅斯鋼鐵科研所(Nii Stali)研制的第三代爆炸反應式裝甲。與T-80U、T-90坦克所用的第二代“接觸-5”爆炸反應裝甲相比,“遺物”裝甲不但強化了對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APFSDS)等動能彈的防御能力,也增強對抗串列成型裝藥彈頭的防御效果。根據(jù)原廠的測試資料,加裝“遺物”裝甲模塊后,T-80M坦克平均可降低入射翼穩(wěn)脫殼穿甲彈約50%的穿甲威力,使坦克面對APFSDS彈藥攻擊時提高1.5倍的防護力,在面對成型裝藥彈等化學能武器時,則能達到原有2倍以上的防護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特種運輸機械制造設計局把T-80M變成“模塊化升級方案”,客戶可依照自身經(jīng)濟實力乃至作戰(zhàn)需求添減改進項目與配備,使T-80M坦克的售價更加“親民”。
最新市場展望
就全球坦克市場而言,T-80的銷量可謂“波瀾不驚”,除俄羅斯外,只有烏克蘭、白俄羅斯、韓國、巴基斯坦、塞浦路斯、也門等國裝備該型號坦克,而且從蘇聯(lián)獨立出來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還用各種方式與俄羅斯爭搶本已稀缺的T-80坦克出口生意。
形同希臘附庸的地中海島國塞浦路斯分別于1997年和2009年各購進41輛T-80U/UK坦克(含二手貨),它們均統(tǒng)一換裝白俄羅斯方位公司提供的研制的“普利薩湖”熱成像儀。而位于阿拉伯半島西南角的也門也從白俄羅斯手中買走66輛蘇聯(lián)時期制造的T-80BV坦克。這批原本封存的坦克經(jīng)白俄羅斯國營第140修理廠啟封翻修后,交到也門陸軍手里。有意思的是,迄今靠T-80坦克出口發(fā)大財?shù)牟皇嵌砹_斯,而是烏克蘭。1996年它與巴基斯坦簽署金額高達5.8億美元的320輛T-80UD坦克銷售合同。該坦克系烏克蘭哈爾科夫設計局與馬雷舍夫機械廠聯(lián)手在T-80U坦克基礎上開發(fā),用本國享有專利技術(shù)的6TD-2二沖程柴油機取代堪稱“油老虎”的原裝燃氣輪機,頗受巴軍方的好評,并由此形成烏克蘭與巴基斯坦的長期坦克技術(shù)合作關(guān)系,后者自制的“哈利德”主戰(zhàn)坦克就使用6TD-2柴油機。從種種跡象看,越來越多的國家基于后勤保障與技術(shù)發(fā)展?jié)摿Φ目紤],不大可能對俄羅斯自己都不想要的T-80坦克產(chǎn)生更大興趣,因此特種運輸機械制造設計局新推出的T-80M坦克恐怕難逃只是一輛展示車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