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球十大最具影響力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個城市的文化擔當,不僅典藏和陳列著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承擔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教化功能,而且博物館本身現(xiàn)代化的造型和審美結(jié)構(gòu),也往往使其成為一座城市乃至國家的文化地標。
近日,國際著名設計網(wǎng)站DesignBoom就盤點了2016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大博物館建筑。榜單里既有新銳,也有熟面孔,驚喜的是由NEXT建筑事務所中國建筑師蔣曉飛和荷蘭建筑師John van de Water主設計的月季博物館,赫然在列。
無論是哪一種,它們的出現(xiàn)必將在這座城市乃至國家的文化事件上劃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當然也給全球的藝術愛好者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朝圣地!
★坐標:普埃布拉市(Puebla)
☆設計師:日本伊東豐雄建筑事務所
墨西哥巴洛克國際博物館在2016年春天落成,位于世界遺產(chǎn)第四大城市,也曾是重要的港口 —— 普埃布拉市(Puebla)。日本著名建筑設計師伊東豐雄(Toyo Ito)把詩一般的空間語言與先進前衛(wèi)的筑造工藝相結(jié)合,把輕盈、超凡的“流動之美”發(fā)揮到淋漓盡致。
★坐標:舊金山SoMa街區(qū)
☆設計師:挪威斯諾赫塔(Sn?hetta)事務所
改建后舊金山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SFMOMA),除了由馬里奧·博塔設計的原有博物館外,還包括由斯諾赫塔(Sn?hetta)事務所設計的新館。
Sn?hetta事務所介紹:“我們的設計旨在讓參觀者所有的感官體驗都融在參觀過程中。美好的陽光灑在階梯上,引導參觀者們逐層探索,畫廊會營造一種舒適的藝術視覺體驗,階梯提供了小憩空間,讓參觀者們在參看展之余獲得新鮮的空氣、陽光和城市景觀?!?/p>
★坐標:倫敦泰晤士河畔
☆設計師:瑞士Herzog & de Meuron 建筑事務所
擴建完工后的新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TATE Modern Museum),新的展覽空間增加了 60%。新館“控制樓”的外觀形似一座金字塔,折疊的混凝土結(jié)構(gòu),搭配 33.6 萬塊穿孔格子狀磚石覆蓋的外立面,令整個建筑獨特而醒目。這種特殊的外立面表達方式,也能使得白天自然光線進入建筑內(nèi)部的方式變成細碎的光線。
★坐標:深圳福田新區(qū)
☆設計師:奧地利藍天組 COOP HIMMELB(L)AU
歷時四年,深圳當代藝術館與城市規(guī)劃展覽館終于在深圳福田新區(qū)建成。兩座博物館是既獨立但又共享,展覽區(qū)域分開,但大廳、多功能廳、會議室等區(qū)域由兩者共同使用。
在室外,透明的立面以及智能室內(nèi)燈光控制系統(tǒng),使得建筑的入口大廳和過渡區(qū)域清晰可見;在室內(nèi),參觀者對室外的城市景觀可以一覽無余,仿佛置身室外,高度達到6到17m,完全開敞的無柱展覽空間加深了這樣的體驗。
★坐標:美國華盛頓特區(qū)憲法大道
☆設計師:英國建筑師 David Adjaye 和紐約Freelon Adjaye Bond團隊
非洲裔美國歷史文化國家博物館,毗鄰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和華盛頓紀念碑。博物館內(nèi)部是一個無柱的巨大空間,參觀者可以感受到來自外界的自然光線變化,還可以擁有一次充滿了歷史和情感性的參觀體驗。而進入地下層后,歷史長廊和其他一些紀念性的空間則營造出一種肅穆、冥想和永恒的氛圍?!?/p>
★坐標:葡萄牙貝倫塔霍河岸
☆設計師:英國建筑師AmandaLevete
MAAT博物館被譽為水岸閃耀的“珍珠貝”,設計師建造了一個美觀大方的波浪形屋頂,并在畫廊的上面創(chuàng)建了一個新的公共空間,用一條碎石小路將新建筑與街道自然地連接起來。三維的玻璃裂紋磚來自葡萄牙的傳統(tǒng)手工藝與瓷工藝。
★坐標:加拿大魁北克市
☆設計師:荷蘭OMA建筑事務所
魁北克國家美術博物館,新館增加了90%的建筑面積。建筑內(nèi)部別有洞天,OMA把內(nèi)部的階梯做得很有特色:白色的螺旋狀臺階從一樓一直延伸至三樓,流暢的線條為展館內(nèi)部較為方正的空間增加了一點動感。沿著樓梯往上走,從不同角度觀看周圍的建筑空間,還可以看到不同樓層的臺階交錯在一起所構(gòu)筑出的多樣幾何空間。
★坐標:北京市大興區(qū)魏善莊鎮(zhèn)
☆設計師:NEXT建筑事務所
為舉辦2016年世界月季洲際大會而打造的月季博物館,是由NEXT建筑事務所John van de Water和蔣曉飛主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tǒng)月季花紋飾絲綢。鏤空的金屬外皮使室內(nèi)形成一個豐富的光影空間,且在外立面與主體建筑之間形成了四個半開放的庭院空間,月季的圖案創(chuàng)造出了綿延的光影變化。這種結(jié)構(gòu)讓人們聯(lián)想起中國傳統(tǒng)的藩籬園子,而在晚上,建筑內(nèi)部亮起燈光,影子就會被由內(nèi)而外投射出來。
★坐標:倫敦肯辛頓主街
☆設計師:英國建筑師 John Pawson 和 OMA建筑事務所
倫敦設計博物館新館,面積達 1 萬平方米,預計接待人數(shù)可達到每年50萬人。它翻修于一棟舊建筑,是英國聯(lián)邦學院所在地。雙層玻璃外墻和雙曲拋物面屋頂是新館最大的特色。
建筑的中庭由橡木包圍,向上看可以看到雙曲線屋頂,整個空間營造出一種平靜的感覺。畫廊、學習區(qū)、咖啡館和臨時活動舉辦區(qū)都被設置在中庭。
★坐標:哥本哈根羅斯基勒
☆設計師:丹麥COBE建筑事務所與MVRDV建筑事務所
丹麥搖滾音樂博物館,坐落于哥本哈根羅斯基勒一個老倉庫群中。博物館通體披著金釘,內(nèi)部則以紅色的類天鵝絨裝飾為基調(diào),十分具有搖滾氣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