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龍崗區(qū)橫崗街道四聯(lián)小學 曾偉宏
創(chuàng)意寫作,讓學生愛上作文
文/深圳市龍崗區(qū)橫崗街道四聯(lián)小學 曾偉宏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教師要把創(chuàng)意帶進作文教學,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真誠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在我們班,采用了流水日記的形式,四人或五人為一組,輪流寫日記,每天讓學生留心觀察班級發(fā)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寫“放羊班那些事兒”。于是,一本最貼近孩子生活的原生態(tài)的日記本出現(xiàn)了。在這些流水日記里,他們寫下了同學交往中發(fā)現(xiàn)的點滴趣事,寫下了某節(jié)課上教師觸動他們心弦的某句話,寫下了一只小蜜蜂是如何大搖大擺地在課堂上閑逛的場景……
每周,我們都會拿一個固定的時間來賞讀這些日記,為好的標題鼓掌,為好的題材吶喊,為點滴的進步加油,學生從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啟示。其實作文并不難,只要把我們平時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隨手寫下來就可以了。于是,我們班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善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小作家。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充分挖掘習作資源,實現(xiàn)閱讀文本的超越。在學了《凡卡》一課以后,課文在凡卡的美夢處戛然而止,引起了學生的深思。此刻不如讓學生拿起筆來寫一寫,凡卡夢醒后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于是學生拿起筆來唰唰作答,再一次深化對課文主題的理解。在教學中,我們結合實際的情況,如補寫、改寫、仿寫、擴寫、縮寫、續(xù)寫等,放飛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的思維變得活躍,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體驗與感悟。
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充分挖掘習作資源,實現(xiàn)思維發(fā)展的超越。學生愛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喜歡他筆下那些充滿著靈性的動物們,有學生提出來,我們能不能寫出這樣的動物小說呢?我鼓勵他們說:“怎么不能?我們試試看!”于是,他們拿起筆,寫下自己與小動物之間感人肺腑的故事,最后編成了我們自己班的動物小說集,還配上了精美的插圖。
在其他學科中充分挖掘習作資源,實現(xiàn)學科界限的跨越。其他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習作資源,如能將寫作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對作文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電腦課上學了制作網頁后,讓學生學以致用,為班級制作一個作文網頁,來交流學生寫得好的作文……
在生活中充分挖掘習作資源,實現(xiàn)“生活無處不作文”的超越。有天偶然看到一個很老的動畫片《在世界的另一端》,時間很短,結局卻讓我們意想不到。我決定把這個動畫片引進我的作文課。先出示了:“兩條蚯蚓、大鳥、昆蟲”三個詞,讓學生去想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并現(xiàn)場作文寫下來,寫下來之后,再帶著讀自己寫的作文,最后帶學生一起去看動畫片,學生都為編劇和導演的創(chuàng)意驚嘆不已,從中也有所收獲。這樣的作文,可以讓學生放開頭腦,毫無壓力,寫出了趣味,寫出了快樂。
寫作指導時,我們可以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但不要求學生在寫作中一定要用哪種觀察方法,鼓勵多樣性;我們可以教育學生寫作要有順序,但不強求學生一定要選擇哪一種順序寫作,倡導創(chuàng)新性;我們可以要求學生要明確題意,但不能去越俎代庖地指導學生理解題意,感悟題意,他們才能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寫出屬于自己的獨特感受。此外,改變指導的套路,教師寫下水文,讓學生來“指導”教師。教師根據(jù)要求來寫一篇下水文,印發(fā)給學生,讓學生來指導教師如何修改。
為了進一步發(fā)揮集體的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機會,我們可以采用小組合作互改作文的方式。將全班分成若干個程度相當?shù)男〗M,作文基礎較好的同學修改作文的中心,中等生修改作文的病句,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修改錯別字,在小組合作修改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還可以討論、交流,真正做到取長補短。
評價時,盡量簡潔,清楚、富于感染力。例如:“這里連用三個反問句表達了你對這些‘假文盲’的痛恨之深!”“教師真想學會你做那道菜的方法,如果你能把做菜的過程寫得再具體一些,那教師也一定能學會”……這樣的評語相信每個學生都愛讀。
所以,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創(chuàng)意,多動腦筋,從學情出發(fā),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一定會讓我們的學生愛上寫作。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