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首都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管理與教育學院 北京 100069)
高校教職工體質健康狀況變化趨勢分析
——以首都醫(yī)科大學為例
張茜
(首都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管理與教育學院 北京 100069)
對首都醫(yī)科大學120名教職工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行了測試與分析。結果表明:首都醫(yī)科大學教職工各項體質指標中,身高體重指數、肺活量、坐位體前屈、閉眼單足站立及反應時5項指標情況較好,臺階指數和握力情況相對較差。
體質健康 高校教職工 變化趨勢
首都醫(yī)科大學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點高等院校。校本部設有10所學院和1所研究院,包括基礎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化學生物學與藥學學院、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中醫(yī)藥學院、衛(wèi)生管理與教育學院、護理學院、燕京醫(yī)學院、全科醫(yī)學與繼續(xù)教育學院、國際學院、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學校還包括現(xiàn)有的20所臨床附屬醫(yī)院。首醫(yī)人一直秉承著積極鍛煉身體,認真無私工作的良好傳統(tǒng)。2016年7月由校工會主辦,應用體育學系全力支持的《國民體質健康》測試針對學校全體教職工開展起來。學校120名教職工參與了此次體質健康測試,并與2007年首都醫(yī)科大學教職工體質測試結果進行了比較,了解首都醫(yī)科大學教職工的體質狀況和變化趨勢。
1.1 研究對象
首都醫(yī)科大學10所學院教職工120人。
1.2 研究方法
圖1 首都醫(yī)科大學教職工體質測試
此研究屬于體質檢測,它與一般意義上的醫(yī)療體檢不同,體質檢測的目的在于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身體素質狀況,為組織鍛煉人員提供體育運動科學的依據。主要反映研究對象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以及身體素質指標。身體機能包括:身高、體重,身體機能包括:肺活量、臺階指數,身體素質包括:反應時、握力、閉眼單足站立、坐位體前屈、縱跳。
1.3 數據處理
利用SPSS 20.0和Excel軟件,對測試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進行統(tǒng)計描述。數據統(tǒng)計分析時,按照年齡、性別進行分組。計量數值均以“均值±標準差”(-χ±s)表示,相關性分析采用Person相關,顯著性水平為P<0.05,非常顯著性水平為P<0.01。
2.1 體質測試結果評價
根據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單項測試評分為0~5分,各單項測試評分之和為測試總分(見圖1)。
如表1所示,臺階指數和握力情況相對較差,超過20%的人處于較差等級以下。教職工的肺活量、身高體重指數、坐位體前屈、閉眼單足站立及反應時5項指標情況較好。數據說明首都醫(yī)科大學教職工的有氧耐力、心肺功能及握力比較差,在平時鍛煉時應當增加有氧鍛煉和上肢力量訓練的比例??傮w評價方面,優(yōu)秀人數為43.3%,并且有5%的教職工處于較差等級以下,說明首度醫(yī)科大學教職工
表1 全體教職工測試總評情況(%)
總體體質健康情況比較理想,但是個別指標應重點關注。
2.2 男女教師工體質健康情況比較
體質總分情況評分范圍從1至5分,等級是根據各個單項指標得分計算所得。5分代表優(yōu)秀,1分代表差,分數越高代表體質情況越好,體質總分可以反映一個人體質的綜合水平。從圖1中可以看出,男性教職工在40歲之前的體質總分不合格率、合格率、良好率、優(yōu)秀率都高于40歲之前女性總分水平,40歲以后男性總分良好率、合格率要高于女性教職工,但優(yōu)秀率高于低于女性。
此次教職工體質測試主要是服務于全體教師職工,以自愿原則為核心,導致樣本量較小。其中參加測試的女教職工居多,各年齡段人數不夠均衡,因此樣本的代表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職工體質監(jiān)測中,可以動員更多的男教職工參與進來,使抽樣規(guī)模盡量普及到各個院系、各個校職能部門,使得樣本更具有代表性,使體質評價標準更具有效性。
[1]王健,馬軍.健康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張展嘉,張冰.高校教職工體質健康狀況與變化趨勢分析——以清華大學為例[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5(2):41-44.
[3]陳偉強,高斌,劉華軒,等.清華大學“高知識人群”體質的現(xiàn)狀與對策[J].體育學刊,2001(4):6-8.
[4]池建.國民體質健康研究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 (12):1-4.
[5]戴昕.論老年人力量訓練的重要性及基本原則[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15(3):108.
[6]趙玉華,李麗.試論運動在抵抗衰老方面的作用[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2):124-125.
[7]侯曼,侯佳,王漢玉.60~89歲老年人下肢力量的測試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5,38(6):27-28.
G806
A
2095-2813(2017)01(a)-015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