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情況,這就首先要求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為此,我們在英語課堂上應充分讓學生“動”起來并且參與進來,即:讓學生的個性表露出來,思維活躍起來,學生能自主在課堂上“表演”起來,通過主動參與來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極大地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課堂上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呢?
一、設計好教學任務,在活動內(nèi)容中培養(yǎng)其參與意識
英語新課標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教師應依據(jù)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出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1. 設計的活動內(nèi)容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上英語課不管活動有多精彩,不管學生有多感興趣,其活動都不能離開教學目的,所有的活動都要為完成教學任務而設計。如在學習了“My family”之后,我先讓學生們進行“l(fā)isten and draw”活動,我說學生們畫。如:“Draw your father. Draw your aunt. Draw your uncle.”畫好之后,我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進行問答練習。一個問:“Whos that?”另一個回答:“Thats my sister.”通過參與畫和練習對話,訓練了學生的聽與說。我還讓每個學生帶一張全家福來,然后根據(jù)所學的內(nèi)容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學生對這一活動積極響應,在課堂上便開始描述起來自己的爸爸、媽媽來了。“Thats my mother.” “Hes my father.”有的學生還介紹了自己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等。通過對自己最親近的人的介紹,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家庭成員的稱呼。對于初學英語的學生就是要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大膽地說英語,多提供這種活動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能力,而且養(yǎng)成了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良好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的參與意識,形成了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了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2. 設計的活動內(nèi)容要面向全體學生
上英語課,活動內(nèi)容既要有創(chuàng)意,又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我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先讓每個小組的學生自己分角色練習表演,練好之后就在班上進行表演,看看哪組的學生表演得最好,再給予肯定與表揚。而且學生在表演時除了書上的內(nèi)容外,還可以加上必要的問候語。除了說“Hello”,還可以加上學過的“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等??傊瑢W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自由發(fā)揮,我都給予鼓勵表揚。這樣學生就能夠大膽地走上前去,和別人進行交流。
3. 設計的活動內(nèi)容要有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fā)展思維
學習英語如果只是反復單調(diào)地讀句子和單詞,學生是不會感興趣的,教師必須把所學的知識通過各種游戲或活動方式來鞏固和加深。如學習了1-10的英文數(shù)字后,我設計了一個“摘桃子”的游戲。把1-10的數(shù)字做成一個個蘋果貼在黑板上,做成一棵桃子樹。學生在做游戲時,我還加上了其它行為動作,讓兩個學生一組進行比賽練習,使游戲更有趣。這種活動不僅學習了新知識,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即思維的速度和敏捷性。
4. 設計的活動內(nèi)容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得好,就必須讓學生感興趣。興趣越濃,學生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在教學animals時,我想教一些關于動物的單詞,如tiger、panda、lion、elephant、koala、penguin、giraffe、dolphin...為了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這些單詞,我先自己找了一些動物圖像,展示并學說這些單詞,然后讓學生自己畫動物圖,并寫出英語單詞。通過學生親手參與畫和描述什么動物,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些詞語。
總之,設計各種活動,都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形成積極的參與態(tài)度,促進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二、要明確自己扮演的角色,重在“導學”上做文章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組織者、點撥者,因此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我們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和對學生的培養(yǎng)有著直接的關系?,F(xiàn)在的教師不能僅是一個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因嚴守“師道尊嚴”的觀念而無法擺脫“教”為中心的思想,與學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離;相反,應是一個明智的輔導員,在不同的時間、情況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評論者、欣賞者,也可以是顧問和朋友,真正把“教學”變成“導學”。
三、注重學生英語學習過程的全程參與,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有效參與的基礎,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 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英語課堂,喚醒學生的主體參與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英語教師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激發(fā)、保持學生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和能力培養(yǎng)上。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教材內(nèi)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種直觀教具營造形象生動的語言交際情境,善用多媒體,調(diào)動各種教學資源,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英語,體驗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當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調(diào)動了起來,學生成為“樂之者”,那么課堂上學生就能自主調(diào)整他們的課堂注意力,在學習活動中,他們的思維就會是積極主動的,他們是學習的主人。
2. 啟迪思維,在英語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情感及智力的參與,重視學生體驗參與
英語教學切忌用機械參與占據(jù)課堂。有的英語課堂學生的確是在參與,可是往往一堂課中學生最熱烈的參與僅僅停留在高聲朗讀上,朗讀是英語學習所必需的,但是機械的讀背不能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參與,也不能引發(fā)他們的情感及智力參與。英語學習是學習語言的運用,學以致用才能訓練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3. 鼓勵參與,營造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發(fā)展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
英語教師要能夠把微笑、鼓勵、趣味和幽默帶進課堂,運用各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啟發(fā)學生想,允許學生說,帶領學生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擴大學生參與學習的面和點。如播放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資料,向?qū)W生推薦閱讀體現(xiàn)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使不同性格的學生、不同興趣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總之,關注學生的學習參與,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四、以人為本,建立起新的評價機制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情緒情感、個性特點、抱負志向,尊重學生的選擇及個人意愿,維護學生的人格尊嚴,寬容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贊賞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其獨立性,贊賞學生所取得的任何進步,贊賞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良好行為,充分肯定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得以持久。實踐證明,建立新的考核方式,是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的重要舉措,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催化劑,使學生更注重學習過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
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作用。教師不能再以居高臨下的身份來施教,而要與學生一起組成學習共同體,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引領學生努力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主場所,在大力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革故鼎新對教師來說就是要走出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千方百計地調(diào)動學生的內(nèi)因,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把課堂變?yōu)閹熒餐瑒?chuàng)造的場所。要努力摒棄“教師唱主角”的課、“見書不見人”的課、“中評不中用”的課,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參與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實踐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研究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探索者,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賞心樂學之所、奇思妙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