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俊輝
(合肥學院外語系,安徽 合肥 230061)
物質、世界、人:愛倫·坡的生命哲學論略
岳俊輝
(合肥學院外語系,安徽 合肥 230061)
愛倫·坡對物質、世界以及人的理解獨特而有深度?;趯ξ镔|本體的分析,他認為作為世界起源的終極物質是第一性物與原初同一性的同一狀態(tài),是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世界就是由其逃離原初極簡狀態(tài),向外輻射、流溢而產生。因其在逃離時既被賦予向外的張力,又形成趨向回歸的引力,由此有形世界必將回歸原初同一。人是終極物質的精神賦形,個體注定將向死亡母體回歸,其生命就是不斷向死亡行進的過程。由此,人對于世界的認知具有現象學特征,這也是人作為物質和思維主體朝向純粹思維邁進的努力,其對死亡的回歸是人生最大的“神性”福音。
物質;世界;人;死亡
愛倫·坡是美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說家和批評家,學術界的研究一直關注其小說文本和美學觀點等傳統(tǒng)論域,但是對其哲學思想缺乏深入探討。其實,愛倫·坡是一個頗具哲學思辨色彩的文學家,其對物質、世界以及生命存在等基本問題的思考,構成其生命哲學的根基。理解這些哲思對于深刻把握愛倫·坡創(chuàng)作的基本傾向,貫通對其不同寫作手法和主題風格的闡釋具有重要意義。這些思考頻繁見于其小說文本?!洞箐鰷u底余生記》、《陷坑與鐘擺》、《提前埋葬》等對死亡和復活的循環(huán)進行了詳細解析;《艾蕾奧瑙拉》、《橢圓形畫像》等關注生命的永生,這些足以佐證作家對基本哲學問題的探討。尤其是《我發(fā)現了》和《催眠啟示錄》,系統(tǒng)闡述了生命哲學如物質、世界、人生等話題,前者集中體現了其關于物質、宇宙、人類的獨特看法,后者借催眠狀態(tài)系統(tǒng)探討了宇宙、人生以及死亡等話題,更是對物質進行本體論分析的典范。文章將以這兩部作品為基點進行分析,嘗試呈現愛倫·坡生命哲學的基本面貌和態(tài)勢。
在愛倫·坡看來,物質是物與質的融合?!皼]有什么非物質(immateriality)——那只是一個字眼。不為物質(matter)者什么也不是,除非性質即物質(thing)[1]802”。物和質合而為一,互相依存。物質就是具有物質性的物與質的融合??梢?,基于同一性整體觀,坡把物質構成的兩個基本要素至少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從表述上來看,他更加關注物質的“質性”,因為“當我說精神,我指的是無粒子物質,或者說終極物質;說物質,我指別的一切[1]805”。而這一終極物質是精神性的存在,明顯帶有唯心主義的特征,是愛倫·坡哲學世界的地基,因為,真實世界在坡看來實際上是終極物質的衍生物。
坡認為這一終極物就是不可再分的微粒,處于極簡狀態(tài),可以無限劃分,最終可進入到無微粒境界。這種無微粒之微粒就是終極物質的具象狀態(tài)。
這一終極物質就是一切開始的開始(the begin?ning of the beginning),是一種原初性態(tài)。坡對世界起源的根本論點就是他在《我發(fā)現了》中的表述,“所以我的總命題是:第一物質之原始統(tǒng)一性決定萬物的第二因,包括它們不可避免要湮滅的原因[2]1359”。第一物質之原初同一生成世間萬物,此為世界發(fā)源的原點。值得注意的是,這“第一物質之原始統(tǒng)一性”原文的表述是:the Original Unity of the First Thing,是“第一物”和“原初統(tǒng)一性”兩者共同建構并規(guī)定萬物原點。The First Thing指明第一規(guī)定的物,The Original Unity作為不可或缺的質的規(guī)定性。而Original相較于First更具先驗性質。如果非要找一個更為本源的存在,我們有理由相信,從語言選擇方面來判斷,愛倫·坡更加傾向于原初的質性,“它們的起源在于那種本質,即獨一性[2]1388”,也就是原初同一性。
愛倫·坡對終極物的本體論認識與萊布尼茨的單子論有諸多相似之處。萊布尼茲認為“唯獨上帝是原初單一體(Ur-Einheit)或原初單子(Ur-Monade)。一切被創(chuàng)造的或者衍生的單子都是他的產物[3]”。這種單子是構成世界的終極物質,“一切自然事物都是被安排來適應理性靈魂單子的幸福與懲罰的工具[4]”。單子具有的質的規(guī)定性就是“知覺”和“欲求”?!斑@種東西我慣于稱之為單子,其中有一種知覺和一種欲望[5]”。而這種內在特性的源頭就是終極單子蘊含的“無限”,每個單子都通過感知來認識世界,是“宇宙的濃縮”??梢哉f每個單子都包含有后來為物質的潛質,其實也就是坡所說的第一性物與質的同一。
愛倫·坡的終極物質觀仍帶有萊布尼茲、斯賓諾莎等前輩的單子理論的痕跡。萊布尼茲的神恩世界是坡神性世界的幻化版。萊布尼茲的“單子論”改造了笛卡爾的機械唯物主義物質觀,把單子看成是單純的、不可分的精神實體,本身包含運動變化的原因,而物質是精神性的、能動的存在。他沒有像萊布尼茲那樣單純地認為世界本原是精神性的單子,也沒有像貝克萊那樣徹底否定物質實體而轉向精神實體,而是跟隨以狄德羅為代表的十八世紀法國哲學,重新把物質性置于萬物的本源地位,并把本源物質的辯證法因素內化于物質本原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對物質的哲學認知。對于物質的本體性認知是愛倫·坡宇宙觀的起點,這種融合具象物與抽象態(tài)、相互依存又矛盾的辯證物質觀正是其獨特宇宙觀生發(fā)的哲理基礎。
錨定了世界的本原物質后,愛倫·坡接著是怎樣建構他獨特的“世界”的呢?“物質在其起源時,以原子的形式,……通過唯一能使其同時實現輻射和分布均勻這兩種狀態(tài)的過程……。被輻射進了一個有限的空間范圍[2]1345”。物質由微粒始而成原子,被輻射進一個空間,各等級的粒子相互聚合,構成世間萬物。
粒子在上帝意志驅使下擴散而產生宇宙萬物。“這物質是憑借他(上帝)的意志由他的精神(spirit),或是虛無(nihility)中生成,處于所能設想的最簡潔狀態(tài)(the state of Simplicity)[2]29”。最簡潔狀態(tài)就是無微粒物質的原始狀態(tài),是同一性(Unity),一(Oneness),它呈現為“正態(tài)”。而當粒子流溢,因斥力向多維空間擴散,生成“變態(tài)”的宇宙萬物。粒子輻射的基本路徑是統(tǒng)一性狀態(tài)(“一”)輻射物質微粒,進而聚合而成原子,擴散并生成世間萬物和宇宙?!坝钪娴陌l(fā)端與毀滅實質上便是上帝意志本身神性的擴散與回歸[6]”。
那么這種同一狀態(tài)所具有的運動創(chuàng)造能力又是哪來的呢?阿奎那、牛頓等的神學論證假定了“第一推動力”,認為上帝使創(chuàng)造之物運行后就鎮(zhèn)定旁觀,再無它事。笛卡爾的機械論神學假定了世界的完美機械結構的運行依賴于上帝的推動,由此開辟了現代科學的分析路徑。與他們不同,愛倫·坡提出了自己的第一推動力。如前所述,萬物的產生和毀滅都依賴于第一性物的原初同一,存在和運動的先天原因都由原始的原初同一性所規(guī)定,他是運動的原因,也是萬物能被認知的基礎?!癎od最先由精神,或虛無處依賴于他的意志創(chuàng)造的可能是處于最簡潔狀態(tài)的物質[2]1377”。綜合來看,第一性的原初同一和“全知的充盈”產生自我運動的力量。這種運動可以看成是God思維(think)的結果。God同時具有靜止和運動兩種矛盾狀態(tài),是一個對立統(tǒng)一體?;陟o止的運動,也就是無微粒物質在意志驅使下的聚合與擴散,產生了世間萬物。因此可以說,God所具有的創(chuàng)造能力就來自于這種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或者是這種不同質性的力的相互作用。
愛倫·坡繼續(xù)分析,“在宇宙中,引力和斥力毫無疑問是物質向精神證明的獨一性征。事實證明物質只能以引力和斥力的形式而存在,換句話說,引力和斥力就是物質[2]1368”。相互矛盾的力是物質的本質性征。萊布尼茲也認為力是物質最內在的本質,是物質“自動”的原因,而坡在這里顯然更加重視精神層面的物質性??梢哉f,愛倫·坡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萊布尼茲的力學本體論,將其具體化為引力與斥力兩個相互矛盾的因子,由此推論出原初生產力的矛盾辯證。這是萊布尼茲物質觀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樣也是坡的哲學世界觀的思維邏輯。
愛倫·坡一直以探索人類心理的黑暗角落而聞名于世。人性本惡是他作品的關鍵詞。死亡,特別是美人之死,尤其是病態(tài)的美人之死,一直是他鐘愛的主題。那么,在普通人看來十分恐怖的死亡,為什么會被他常談?人的最終歸宿究竟在何處呢?
愛倫·坡把人類看成是神性擴散的產物?!澳切┎豢捎嫈档挠钪嫒f物被你們稱為他的造物,其實不過是他自身的無限個體化[2]1461”。也就是說人類作為神性物質之擴散體而分有上帝的靈性,每顆心靈都是它自己的上帝。這是典型的艾默生式的超驗主義人類觀。人是物質和精神的集合體,被萬能的意志賦形。但是人作為物質綜合體,自生成起,也就是逃離“母體”時,就被賦予了回歸母體的使命,他最終必將回歸其原初狀態(tài),就是死亡?!霸谶@種情況下,從統(tǒng)一性的擴散包含著一種向獨一性回歸的趨勢——這是一種不達目的不會停止的趨勢[2]1377”。具象的萬物只不過是終極物質的暫時體現,其最終目標是奔向它們之由來的永久原點。擴散的粒子終將回歸原初的“一”。物質之生死早已注定。
如何回歸?人在走向死亡的過程中還要經歷一個類似催眠的狀態(tài)。在他看來,催眠狀態(tài)鏈接生死,是理解死亡的前提。在此狀態(tài),“發(fā)展不完全的生命的感覺中止了,我,喪失感知器官,通過我將在終極的、無序的生命中使用的中介,直接認知外在的事物[1]69”。它具有超然的認知能力,是生命的終極認知在發(fā)展完備、飛離母體前的必要準備階段。在發(fā)展不完全的生命中,人的感知借助于感官,具有經驗主義的特征。在發(fā)展完全的終極生命形式中,感官消失,認知脫離變動不定的中介而直接認識世界,思維的翅膀由此再也不受感官的羈絆,任意組合來自世界的知識,達到了對世界知識的先驗還原,思維的原始狀態(tài)得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對感官的摒棄使個體更為直接地面對世界,使思維擺脫經驗感覺的羈絆,獲得純粹的“哲學的思維”。死亡之后的終極認知在發(fā)展完備后是思維的再次還原。宇宙萬物存在于現象學明證的直觀中,在一個被直觀的絕對意義上顯現出來。這正是愛倫·坡的死亡哲學所蘊含的認知方式。
催眠狀態(tài)下的認知方式預演了死亡的認知理路,也預設了神性復歸的認知邏輯。“個體的同一意識將漸漸融入總體意識——比如說人類終將不知不覺地停止感覺到自己是人類,終將到達那個令人敬畏的凱旋之日,那時他將意識到自己作為上帝而存在[2]1462”。停止感覺就是預示著死亡。死亡是回歸神性的途徑,也預示著新一輪神性輻射的開始,更是達到神性認識的節(jié)點?!按嬖趦煞N形體:發(fā)展不完全的與完全的,分別對應著蛹和蝶兩種狀態(tài)。我們所謂的死亡只是痛苦的變型。我們目前的賦形是發(fā)展的、預備的、暫時的,將來必將是完美的、終極的、永生的,終極的生命才是完全的設計[1]69”。
由是可見,在坡看來,死亡是從有形現實升華到無形超驗的中間階段,并無可怕之處,相反,它應該因其對更高生命形式的預示而備受歡迎。因此,“不幸之存在才變得可以理解;但也正因為這點,不幸變得更多,變得可以承受[2]1460”。愛倫·坡的作品中處處是死亡、復仇、瘋狂、復活等恐怖主題,但是,“鋪陳死亡場景,建構死亡意象,其終極的眷注是征服死亡的霸道,從反面歌頌生命的凱旋[7]”。人類的形成與寂滅,其物質屬性隨著物質宇宙消亡,以粒子的形式回歸其起始點;其精神屬性則是神性的溝通,死亡又使其復歸上帝。由此,人類作為“存在巨鏈”的連接環(huán)建構完成[8]。對于人類來說,死亡是神性的最終輻射,更是超驗的精神存在。這或許就是他的小說作品對死亡的持續(xù)關注的深層原因吧!
愛倫·坡的終極物質觀認為無微粒物質,即是God,是第一性物與原初同一狀態(tài)的結合。世界是終極物質粒子流溢的結果,是原初物質在意志的驅動下產生的。但是因為在開端之初世界就分有了朝向母體回歸的定勢,由此,世界終將歸于寂滅。人是物質和精神的集合體,借助形色的物質,被萬能意志賦形。在坡的視野里,生命起源于本原物質的神性輻射,在分有斥力、逃逸母體之初就具有反向引力、回歸母體的趨勢。生命過程同時也是始于神性創(chuàng)造、又復歸神性的中間階段。生命無常,但終將回歸上帝,動蕩的生命必將回歸神性的沉寂。生命的悲劇在于,自其因斥力而出生之日起,獲得朝向母體回歸的趨勢,但永遠無法實現真正的回歸,因為回歸的唯一方式就是死亡,是物理生命的終結。死亡是生命的重要階段,是神性回環(huán)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傊瑦蹅悺て碌纳軐W堅信生命的過程性,是神性回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死亡成為邁向完滿終極生命的必要步驟和準備。他的生命哲學具有打通現世和來世通道的作用,雖然死亡在其作品中總以恐怖的方式踐行著,但是越過死亡后則是生命的更高層次。他的生命哲學本質上是全人類的福音書,“請記住一切都是生命——生命——生命中的生命——小生命在大生命中,而一切都在神靈之中[2]1462”。
參考文獻:
[1]愛倫·坡.催眠啟示錄[M]∥愛倫·坡集:詩歌與故事.曹明倫,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
[2]愛倫·坡.我發(fā)現了[M]∥愛倫·坡集:詩歌與故事.曹明倫,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
[3]萊布尼茨.神義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2007:490.
[4]王騰.萊布尼茨論“最完美國家的道德世界”:從《形而上學序論》到《單子論》[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8.
[5]萊布尼茨.新系統(tǒng)及其說明[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170.
[6]王莉,何暢.從《我發(fā)現了》探析愛倫坡的哲學思想[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2):132-135.
[7]任翔.愛倫·坡的詩歌:書寫與死亡的生命沉思[J].外國文學研究,2004(2):30-36.
[8]彭穎,姜燦爛.埃德加·愛倫·坡《我發(fā)現了》對“存在巨鏈”的探索[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251-253.
【責任編輯:孫健】
Matter,World and Human:On Allan Poe’s Philosophy of Life
YUE Junhu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Hefei University,Hefei 230601,Anhui,China)
Allan Poe has a unique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universe,the matter and the human being.Based on the on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atter,he holds that the Matter,as the ultimate origin of the Universe,is the Oneness of the first thing and the original unity.By employing the Particles theory,he believes that the Universe was created by the omniscience of Particles and it doomed to back that state.Human being is the apparition of the ultimate matter,thus he is also destined to that fate.Human’s perception of the Universe gains its phenomenal character,and it is also an effort of human,who,as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Matter and the Mind,marches to a pure Mind.
Matter;Universe;human being;death
I712
A
1671-5934(2017)01-0088-04
2016-11-26
2015年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SK2015A479)
岳俊輝(1977-),男,安徽淮南人,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為美國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