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官林中學 徐婷燕
高中英語拓展性文學作品閱讀的原則和途徑
江蘇省宜興市官林中學 徐婷燕
高中英語教學要適量開展文學作品的閱讀,作為拓展性閱讀的重要部分,教師要針對學生學情,遵循一定的原則,有效指導(dǎo)學生開展文學作品的閱讀,并通過正確的途徑,讓學生在文學作品的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提升閱讀素養(yǎng)。
高中英語;文學作品;閱讀;原則;途徑
二語習得理論認為,語言的學習包括兩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一是輸入,另一個是輸出,這兩個過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而文學閱讀作為學生的拓展性閱讀組成部分,其意義尤為重大。當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也十分重視閱讀教學,在閱讀課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但結(jié)果卻收效甚微。原因之一是學生的閱讀輸入僅限于教科書,閱讀材料難度較低,閱讀量不夠;二是教師往往更多地講授閱讀技能,忽視了讓學生自主閱讀文學作品等多元材料,造成營養(yǎng)不良。因此,教師要積極拓展閱讀資源,聚焦英語文學作品,為學生提供質(zhì)優(yōu)量足的閱讀食糧,讓學生在拓展性閱讀中形成一定的閱讀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在高中畢業(yè)時,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yīng)達到30萬詞,而學生目前顯然無法完成這一任務(wù)。眾所周知,量變才能引起質(zhì)變,教師只有嘗試開展拓展性閱讀,讓學生輸入足量的英語文學作品,既能增長英語知識,又能習得英語閱讀技能,長期堅持,才能一步一個腳印,提升自己的閱讀素養(yǎng),塑造自己的閱讀品格。
閱讀是一種個人的體驗過程,沒有個人獨特的閱讀體驗,也就沒有真正的閱讀。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文學作品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興趣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開展一系列的文學作品閱讀活動,讓學生從文學作品的閱讀中品嘗獲得感,提升閱讀自信心,養(yǎng)成閱讀的持續(xù)性興趣,這才是最大的閱讀收獲和體驗。當然,學生是閱讀過程的主體,這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dǎo),只有教師選擇合適的時機,遴選難易合適的文學作品閱讀材料,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架,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nèi)蝿?wù)為享受,變單一閱讀為多元評鑒,走上閱讀的快車道。
眾所周知,英語是學會的、練會的,而不是教會的。學生英語學習和閱讀水平與許多因素有關(guān),比如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學習目標和學習情感等等。無論是基于什么因素,最終都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以文學作品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到文學作品的魅力,嗅出作品中的“文學味”,這樣,學生的思想才會高度集中,由閱讀走向悅讀。文學作品的作者用大量細膩的詞匯和一些高級句型等,將人物品格、性格以及故事的場景刻畫得惟妙惟肖,學生常浸染于文學作品的意境中品嘗其語言美、形象美,形成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顯然,文學作品作為拓展性閱讀的一部分,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挑戰(zhàn),尤其是長難句和詞匯量這兩座大山需要學生在閱讀時努力克服。因此,教師要堅持個人閱讀和集體交流相結(jié)合的原則,個人閱讀重在體驗和欣賞,培養(yǎng)閱讀的信心,而對于閱讀過程中的問題,則要提交集體討論,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共同解決。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質(zhì)疑,學會發(fā)現(xiàn),并做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引導(dǎo)者和參與者,讓學生由淺表化閱讀逐步過渡到深度閱讀,并在相互交流、合作的探究中分享各自閱讀習得和體會,促進閱讀產(chǎn)生“高位拉平”效應(yīng)。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一種極好的文學作品的閱讀途徑,一是因為,英語是表音文字,形和音的結(jié)合是英語的最大外在表征,出聲朗讀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習得拼讀規(guī)則;二是因為,英語有其內(nèi)在的結(jié)構(gòu)美,這種美主要是通過形式和語者表征出來,學生只有大量地閱讀,才能感悟到英語的韻律美。此外,出聲朗讀也是促進學生理解的一把金鑰匙,筆者在開展《大衛(wèi)?科波菲爾》閱讀時,就挑選出其中的“The Storm”一段讓學生“接力”朗讀,學生們互相比較、聲情并茂地完成朗讀的任務(wù),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朗讀的方式也有多樣,可以單一朗讀,也可以分角色朗讀,教師要以朗讀為手段,調(diào)動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讀中思、思中讀”的良好閱讀習慣。
復(fù)述能讓學生帶著任務(wù)、帶著挑戰(zhàn)去閱讀文學作品,要想復(fù)述好,就得抓主要情節(jié),厘清人物間的相互關(guān)系,并注意作品字里行間的弦外之音。最近,江蘇高考的作文題往往要求學生寫出給定閱讀材料的概述,要做到概述精辟,既能抓住內(nèi)容重點,又能有效地遣詞造句,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文學作品的閱讀中多開展類似的活動,當然,教師也可能給予適當?shù)慕沂竞椭Ъ堋⒕€索,從而降低復(fù)述和概括的難度,讓學生品嘗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的獲得感,例如,在學生讀完《秘密花園》后,筆者請了幾個優(yōu)秀的學生簡單復(fù)述了一下故事的來龍去脈,收到了不錯的閱讀效果,同時也起到了檢測效果,為他人的有效閱讀樹立了榜樣。
文學作品的天然優(yōu)勢是其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和鮮明的人物性格,學生讀后往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結(jié)合學生閱讀時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走進文學作品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并模擬文學作品的主人公,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過一把“主角癮”,這既能將文學作品的主旨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也能激活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在拓展性閱讀活動中,讓學生共讀一本書,或共讀一章節(jié),然后讓學生扮演自己喜歡的人物角色,同時努力記下自己的“臺詞”,為接下來的模擬角色扮演蓄好勢、練好功。美國教育家蘇娜丹載克說過:“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币虼?,教師要多元設(shè)計閱讀途徑,根據(jù)學生閱讀實況,創(chuàng)造性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從而真正提升學生閱讀品味,發(fā)展閱讀素養(yǎng),形成閱讀品格。
教師在開展模擬角色扮演時,要選好適合扮演的作品,例如,學生讀完《麥克白》后,教師可就其中的某個富有戲劇沖突的片段進行“深加工”,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編臺詞、演情節(jié),將劇本人物的喜怒哀樂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斷習得語言技能,發(fā)展語言能力。
俗話說:“語言為王,思想為后。”文學作品的思想是其核心,新課程強調(diào)要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后,要真正走近作品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并在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和交流中深化認識,發(fā)展思維品質(zhì),同時在一系列交流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例如,在《弗蘭肯斯坦》的讀后活動中,筆者就設(shè)計了一個題為“怪物最終變壞是因為人類的原因”的辯論賽,讓學生各執(zhí)一詞,發(fā)揮想象力和思維力,并結(jié)合自己的前認知和閱讀背景,開展辯論活動。這既是學生自我展示的過程,也是學生自由思想碰撞的過程,學生在激辯中運用了語言知識,發(fā)展了語言技能,并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最終學生得出結(jié)論:不要讓自己成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弗蘭肯斯坦”。
拓展性閱讀活動形式多樣,文學作品的閱讀作為其中的一種,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教師要因勢利導(dǎo),以人為本,幫助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品格。同時,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支架和幫助,讓學生在“讀中樂,樂中讀”,并在閱讀實踐過程中發(fā)展自己的思維品質(zhì),最終提升自己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
熊慧潔. 2016. 讓英文文學作品走進高中英語課堂[J]. 赤子(20).
張秀娥. 2013. 高中英語文學作品教學中興趣及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J]. 教育教學論壇(2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