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 要:盧梭說過:“教育必須順著自然——也就是順其天性而為,否則必然產生本性斷傷的結果。”可當下,雖說素質教育已被重視,但國情決定了選拔性考試下的應試教育不可動搖的地位,致使當今語文教育不太關注人自身,而是關注社會的需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從而成為了一種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功利主義教育。文章解讀了語文生態(tài)課堂的特點,淺談了如何構建生態(tài)語文課堂。
關鍵詞:語文;生態(tài)課堂;四個轉變;三個尊重
著名數學家楊樂在鳳凰衛(wèi)視的專題節(jié)目中提到:“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是一個比較自然的過程?!币拐Z文教育回歸生命的本原,就必須首先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建立生態(tài)課堂。
一、四個轉變
1.轉變關系
教師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寬容、鼓勵的伙伴關系,關注學生的心靈,參與學生的成長。當學生犯了錯誤或者回答不出問題的時候,教師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批評他們,而是關心和幫助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越來越有想法了,他們顧及自己的面子,生怕回答錯問題受到批評,受到別的同學嘲笑,所以不愿意舉手發(fā)言,一節(jié)課從頭到尾都是教師在唱“獨角戲”。更甚者,有的學生對某位任課教師極為不滿,便在其課上故意搗亂,若教師每天上課都是在煎熬中度過,何談教學質量呢?因此,教師應該蹲下身子和學生相處。
2.轉變觀念
我們的語文課堂要由單一的、封閉的、固定的課堂轉變?yōu)殚_放的、多元化的、生成的課堂。我作為一名工作不久的老師,也會常常犯錯誤:提出問題后,就希望學生站起來回答我預設的那個答案,尤其是在公開課上。如在教學《船長》一文時,我讓學生就“船長最后來得及逃生嗎?他為什么要同瑪麗號一起沉沒?”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大多數學生認為船長能夠逃生,但是雖然船上的人都已脫險,而忠于職守、與船共存亡的思想使他選擇了殉職,可見其偉大的精神。有個別學生說來不及了,船下沉的漩渦會把他卷進去,他是船長,知道自己就要死了,但還是巍然屹立在船頭,視死如歸,值得欽佩。這都是我滿意的答案,所以立即給予其肯定和表揚??赏蝗挥袀€學生說:“船長這樣做,太不值得了,船沒了就沒了唄,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東西?!蔽耶敃r就皺起了眉頭,心中對這個學生還產生了一些鄙夷,冷冷地說了一句:“坐下?!苯酉聛恚@個學生便沒有再舉手發(fā)言。課后,我仔細反思了一下,其實這個學生說的也沒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他的想法反映的是大多數普通人的思想,這也更加襯托出船長強烈的使命感。課堂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不是完美得如一場按照預定的劇本進行的表演,我們應該鼓勵生成。
3.轉變目標
要轉變深度,還要轉變遠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不同的維度是一個統(tǒng)一體,共同指向了促進生命的和諧發(fā)展這一目標。僅僅讓學生認字寫字,背句子的意思、文章的思想感情,肯定不行。在達到知識與能力的目標時,過程與方法這一目標就要求成為學會學習、體驗探究、主動參與、掌握方法的過程。蘇教版的教材特點就在于此,學好母語,振興民族!所謂的遠度,就是要關注學生長久的發(fā)展,不能只圖眼前利益,只為應付考試,忽視了學習體驗以及習慣、能力的培養(yǎng)。
4.轉變方式
變單一的授課式,為以自主探究式、體驗式為主的綜合性發(fā)現(xiàn)學習。灌輸的方法在短時間內教學集中性的知識,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了更多的體驗,他們參與到學習中,積極地探索、研究,這是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二、三個尊重
1.尊重學生
現(xiàn)代教學論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心理發(fā)展存在兩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面是感覺—思維—知覺、智慧(包括知識技能的運用)過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過程,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主動滿足學生成長需求,學生可以與教師自由交換意見,分享各自的經歷和情感體驗。
2.尊重差異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的教學設計、教學要求不能是一把尺子。因材施教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課堂上分層次教學,照顧到不同差異的學生,作業(yè)中,分層次要求,用寬容和理解留給學生一個發(fā)展的空間。
3.尊重發(fā)展
李振村老師認為語文課堂應該慢下來,字應該一個一個寫,文章應該一篇一篇讀。慢,不是降低效率,而是尊重規(guī)律;慢,不是磨蹭,而是潛心修煉;慢,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種境界。語文課應當是愉悅地聊一聊,幽默地聊一聊,讓課堂里充滿著清純的語言小溪,讓學生在全然放松的狀態(tài)中,徜徉在本色天然的語言溪流中——這是最好的語言郊游。
我們應該讓語文課堂變得快樂,成為一種享受,讓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到盡情的釋放。讓生態(tài)語文課堂——放飛快樂、放飛思想、放飛情感!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