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副文本角度看高健的翻譯觀

      2017-04-18 02:02:28劉紅麗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1期

      劉紅麗

      【摘 要】近十幾年來國內(nèi)學(xué)者對高健翻譯研究呈現(xiàn)不斷增長的態(tài)勢,有專著面世,也有越來越多的碩博士論文及期刊論文的陸續(xù)發(fā)表,且研究視角多樣。然而,鮮有人關(guān)注高健譯作中出現(xiàn)的大量注釋等副文本內(nèi)容。文章從副文本角度分析了高健的翻譯觀,以期進一步拓寬對高健翻譯研究的研究范圍,引起學(xué)界對高健譯作中副文本內(nèi)容的重視。

      【關(guān)鍵詞】副文本 高健 翻譯觀

      一、引言

      高健,已故山西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祖籍天津靜海,1929年8月生于上海,2013年歲末因病卒于山西太原家中。高健教授于1951年畢業(yè)于輔仁大學(xué)外語系,1951年至1954年在中央情報局總署軍委聯(lián)絡(luò)部任翻譯與協(xié)理員,在1954年至1995年長達四十余載的時間內(nèi)任教于山西大學(xué)外語系(后更名為外國語學(xué)院)。在退休后的將近二十余年中,高健先生依舊每日筆耕不輟,伏案譯書,翻譯并出版了《伊利亞隨筆》《培根論說文集》《英美散文一百篇》《枕邊書與床頭燈》《利考克幽默作品選》和《英國特工》等十余部英文散文、小說等書籍。他的散文翻譯作品被選登、征引、轉(zhuǎn)載和收錄進各類選本、文集的數(shù)量極大,不下百八十部。其譯作質(zhì)量上乘,數(shù)量可觀,為我國翻譯事業(yè)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方新的天地?;诖?,中國譯協(xié)于2005年9月29日授予其“資深翻譯家”的榮譽稱號,表彰其對中國翻譯事業(yè)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該榮譽表明高健先生在翻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得到了譯界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贊揚。

      近十幾年來國內(nèi)學(xué)者對高健翻譯研究呈現(xiàn)不斷增長的態(tài)勢,有專著面世,也有越來越多的碩博士論文及期刊論文的陸續(xù)發(fā)表,且研究視角多樣。然而,鮮少有學(xué)者從副文本角度對高健先生的翻譯進行研究,尤其是其翻譯觀。筆者之所以擬從副文本角度研究高健的翻譯觀,一是因為這一翻譯研究的新角度可以進一步拓寬對高健翻譯研究的研究范圍,二是因為高健先生的很多譯文中有大量注釋、譯評等副文本內(nèi)容,是探析其翻譯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卻幾乎被眾多研究者們忽略,這不可不謂是憾事一件。

      二、從副文本角度看高健的翻譯觀

      “副文本”(paratext)概念是由法國著名敘事理論家杰拉德·熱柰特(Gerard Genette)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指的是“在正文本和讀者之間起協(xié)調(diào)作用的、用于展示作品的一切言語和非言語的材料”[1]。根據(jù)副文本的空間位置,熱柰特將其劃分為內(nèi)副文本(peritext)和外副文本(epitext),其中內(nèi)副文本是文本內(nèi)部呈現(xiàn)的信息,包括封面、標題、序言、注釋、后記、出版信息、插圖、題詞等;外副文本是外在于整本書成品的、由譯者與出版者為讀者提供的該書的相關(guān)信息,如訪談、翻譯筆記、評論等[1]。副文本理論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拓展了翻譯研究的范圍,帶來了副文本視角下翻譯研究的熱潮。

      高健先生的譯作中含有豐富的副文本內(nèi)容,尤其是《英文散文一百篇》和《枕邊書與床頭燈》這兩部英美散文譯著所含的更多,因此本文以這兩本書中的副文本內(nèi)容為例來闡釋先生的翻譯觀。這兩部書中所含的內(nèi)副文本有:(1)譯者序(或書前語),每書一篇;(2)譯后記;(3)注釋(腳注和尾注),這是高健譯作中最主要的副文本內(nèi)容,占的篇幅最大,兩本書中共計有1932條;(4)譯評,由于翻譯對象是散文這一篇幅較短的特殊的文學(xué)體裁,所以譯者更容易對其中的多篇一一做出譯后之論;(5)原作者簡介列表;(6)封面,在本文主要指出版社所注明的英漢雙語譯者簡介。這兩部書中的外副文本內(nèi)容較少,僅有出版者對譯者及所出之書作的評論。

      透過以上所述的副文本信息,不難看出高健先生持有以下翻譯觀。

      (一)風(fēng)格可譯,且能譯好

      風(fēng)格是否可譯歷來是翻譯界探討較多的一個問題,且人們對此的觀點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高健先生認為風(fēng)格是可譯的,不僅可譯,且能譯好。在《英文散文一百篇》和《枕邊書與床頭燈》這兩部書的譯者序和譯后記中,高健先生語重心長地道出了對當前很多譯作質(zhì)量不高的擔(dān)憂,而其擔(dān)憂的主要原因便是譯者對風(fēng)格的把握欠佳,用先生的話講,即是很多譯作中所含的“誘人的品性(an inviting quality)”太少,而這一品性則是風(fēng)格的核心或?qū)嵸|(zhì),一篇譯作中誘人的品性含量的多寡決定了其質(zhì)量的高低[2]。要想譯好風(fēng)格就需要在譯出這種品性上多下功夫,這是高健先生在多年翻譯實踐的基礎(chǔ)上所得出的真知灼見。而高健先生在譯出“誘人的品性”上所下的功夫從他對譯文所做的注釋中便可窺得一二。在《英文散文一百篇》中,幾乎每一篇的頭條注釋都是譯者向讀者介紹文章的出處、主要內(nèi)容、整體格調(diào)(或幽默,或華美,或諷刺)及作者的文風(fēng)筆調(diào)。例如對第69篇“Technique and Vision in Art”作的第一條注釋是:“本篇出自作者的Three Plays for Puritans(《為清教徒所撰劇作三種》,1901)的序言部分。蕭伯納一生好寫戲,尤好在他的劇作前冠以長篇序言,這些序言本身往往即是很好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崇尚質(zhì)樸自然,但才思橫溢,犀利矯健,雄辯滔滔,酣暢充盈而富機智幽默,輕快而不吃力,他的最佳段落有時具有一種崇高而純凈的古典的美?!?[3]諸如此類的注釋,在先生的散文譯作中隨處可見。這些注釋給人的感覺是高健先生仿佛是他譯過的那些作家的同窗或知己,如若不然,怎么可能會對他們每一個人的文風(fēng)都了如指掌。由此可見高健先生在研究原作及其作者上所下的驚人功夫,高健先生用實際行動闡釋了譯好風(fēng)格的前提是要摸準、吃透原作的風(fēng)格及作者的寫作風(fēng)格。毫不夸張地說,在先生的筆下,原作和譯作的風(fēng)格是毫無二致的。因此,風(fēng)格是可譯的,也是可以譯好的,只要在扎實的雙語基礎(chǔ)上像高健先生般刻苦鉆研原作及其作者,知原作者所知,讀原作者所讀,譯好風(fēng)格便不會是一紙空談。

      (二)譯者對目的語讀者需有高度的負責(zé)感

      譯作的副文本是檢驗一名譯者是否心存讀者的一個較為有效的辦法。為讀者考慮,最直接的體現(xiàn)莫過于譯作中的譯序、后記、注釋和譯評,從這些副文本當中,讀者往往能對譯者翻譯的心路歷程、譯作的目標讀者群及用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最大的好處便是幫助自己疏通閱讀時理解上的困惑。

      好的譯者總會精心為其譯作的讀者考慮,這不僅是一種嚴謹?shù)姆g方法,也是所有譯者該有的翻譯態(tài)度。如此這般的前輩翻譯家在我國譯壇比比皆是。大名鼎鼎的“哈代專家”張谷若先生,中國翻譯日文作品最多的文潔若先生等資深翻譯家便是這樣的譯者。前者經(jīng)常是未作翻譯先作注釋,而后者在與丈夫蕭乾先生晚年合譯的《尤利西斯》中為方便讀者閱讀作了20萬字左右的注釋。高健先生在大學(xué)時代曾師承張谷若等幾位譯界高手,在張老先生愛作注這一優(yōu)良譯風(fēng)的影響下,高健先生也成為一位翻譯時執(zhí)著于寫譯序或后記、作注,對讀者十分負責(zé)的翻譯大家。在《英文散文一百篇》和《枕邊書與床頭燈》兩部英美優(yōu)秀散文譯集中,讀者可看到譯者序、譯后記及大量的注釋。正如有些讀者讀張谷若先生的譯作專門是奔著書中的注釋去的一樣,讀高健先生的注釋也是一種精神享受?!队⑽纳⑽囊话倨饭灿心_注1333條,《枕邊書與床頭燈》的31篇譯文不僅有尾注599條,且?guī)缀趺科几接凶g評,其長度有時是譯文正文的1/3,其中包含了譯者對原作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寫作特點的評述及譯者十分有見地的讀后感。且注釋內(nèi)容極其豐富,幾乎涉及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宗教、歷史、地理、人物、神話、習(xí)俗、修辭、典故等。讀這些注釋,不僅能加深對譯文的理解,而且能增長見識,讓讀者不禁為譯者的博學(xué)廣知而拜服。倘若沒有這些注釋,讀者的閱讀體驗便會變得困難重重,因為高健先生所譯原作在時間上跨度很大,長達三四個世紀,地域也廣,遍及英、美、加三國。一位八旬老人在身體抱恙的情況下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為譯文作深奧且又繁雜的注釋實屬不易,令人欽佩,除卻對翻譯的鐘愛,這些注釋是高健先生對目的語讀者高度責(zé)任感的最好證明。

      (三)譯文貴在“曉暢自然輕快愜意”

      在《枕邊書與床頭燈》的譯后記中,高健先生在談?wù)摓楹稳缃窈芏嘧g作不盡如人意的問題時說,有些譯作在“曉暢自然輕快愜意的方面也都呈露出不同程度的褪色”[2]。高先生這句話的意思即是,撇開風(fēng)格不說,譯文的順暢自然明朗易懂也是譯文成功的一個關(guān)鍵因素。《金剛經(jīng)》幾種漢譯本的受歡迎程度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辜正坤教授在為《張谷若翻譯藝術(shù)研究》所著的序言中說,在他手中《金剛經(jīng)》的漢譯本有六種,從時間上來說鳩摩羅什本譯出時間最早,但后面的五種譯本(包括當時威望如日中天的佛法大師玄奘的譯本)盡管在可信度方面做得更好,卻在一千多年的時間內(nèi)總是無法在影響上超越它,原因在于鳩摩羅什本最為流暢,富于文采,人們情愿冒著失掉所謂原作的原汁原味的危險,也要選擇閱讀起來流暢、易懂、文辭較雅致的譯本[4]。高健先生翻譯成就卓著,除了善譯風(fēng)格以外,這和他堅持譯文需“曉暢自然輕快愜意”是分不開的,讀他的譯文就像在讀中文,地道自然,沒有因為翻譯的原因而有什么壓力。高健先生對培根“Of Studies”開篇的經(jīng)典比喻是這樣譯的:“學(xué)之為用有三:充娛樂、供裝飾、長才干也。充娛樂主要見之于退居獨處之時,供裝飾于談吐之頃,而長才干則于事務(wù)之判斷處理。練達之人于具體事實類能逐一行之識之;至若貫通之識見,遇事多謀善理之長才,則又淹貫之士之所獨擅。以過多之時日耽溺于學(xué)便是怠惰;以其所學(xué)悉供裝飾便成虛矯;斷事但以書中之規(guī)律繩之,便又是文人學(xué)士難改之積習(xí)?!盵3]如果不看原文或者不知道有原文,讀者斷然不會相信這是翻譯所得,這明明就是一段中國文人所著的才思橫溢的文言作品,絲毫未見翻譯的痕跡,通順自然,一氣呵成,而且與原文不論在內(nèi)容還是風(fēng)格上都高度一致。試問這樣的譯文,怎會不吸引讀者眼球,激發(fā)讀者的閱讀樂趣呢?同時大量事實也證明,經(jīng)典翻譯作品的譯筆首先都是順暢自然,給人以輕快愜意之感的。

      三、結(jié)語

      高健先生的翻譯成就及翻譯思想在譯界是有目共睹,交口稱贊的。對高健先生翻譯成就的研究也在新世紀蒸蒸日上。筆者在文中從副文本的角度來分析了高先生的翻譯觀,以期能為高健翻譯研究這項頗具價值的偉大工程添磚加瓦,同時拋磚引玉,希望能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些許啟示。

      【參考文獻】

      [1]王琴玲,黃勤.從副文本解讀林太乙《鏡花緣》英譯本[J].中國翻譯,2015(02):81-85.

      [2]高健.枕邊書與床頭燈[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3]高健.英文散文一百篇[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4]孫迎春.張谷若翻譯藝術(shù)研究[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xv-xvi.

      谷城县| 丹凤县| 长宁县| 平遥县| 连江县| 启东市| 新竹市| 马龙县| 怀集县| 班玛县| 连山| 仙居县| 磐安县| 虞城县| 宁波市| 会泽县| 安平县| 女性| 邵东县| 湘乡市| 广河县| 巴林左旗| 晋州市| 聂荣县| 麻栗坡县| 庆安县| 白山市| 莱州市| 余江县| 乐陵市| 广德县| 封开县| 和顺县| 鄂伦春自治旗| 永春县| 台湾省| 大关县| 石柱| 宁海县| 阳谷县| 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