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原
?
再生法栽培金針菇雜交新菌株試驗
林 原
(福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18)
在前期菌株篩選試驗基礎上,選取適宜金針菇再生法栽培模式的3個雜交新菌株進行出菇比較試驗。結果表明:FZ8、FJ49、FZ11的生物學效率分別達到92.97%、90.33%、86.89%,比對照均有所增加,其中FZ8和FJ49的生育期分別比對照縮短11天和2天,F(xiàn)J49子實體基部粘連較少。
金針菇;再生;出菇;比較
金針菇()脆嫩適口、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能有效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和智力發(fā)育,被譽為“增智菇”[1]。
近年來,金針菇工廠化栽培發(fā)展迅猛,競爭激烈,促使企業(yè)不斷設法提高其單產(chǎn)和品質[2]。金針菇有傳統(tǒng)季節(jié)栽培、設施袋栽(再生出菇)和工廠化瓶栽等栽培模式,不同模式相適宜的品種不同。戴秀愛等報道指出,三明真菌研究所的F8903適宜再生法栽培,表現(xiàn)出菇快、產(chǎn)量高、品質好[3]。福州地區(qū)主要在人工控制溫度的設施菇房內采取再生出菇法栽培白色金針菇,但F8903菌株表現(xiàn)細稈、小蓋,產(chǎn)量欠高,本地企業(yè)改用自行組織分離菌株FY進行周年栽培。但FY菌株近年來常出現(xiàn)菌柄卷曲、開裂,基部粘連較多的現(xiàn)象,可食率和商品性受到影響。
本站自2016年起,引進若干金針菇單孢配對雜交新菌株(FY作為雜交菌株的親本之一),在福州市閩清縣示范基地(閩清福野山珍食用菌有限公司)開展品比試驗,并對篩選出的3個優(yōu)良雜交新菌株,開展復篩性試驗,結果如下。
1.1 供試菌株
供試菌株為FZ8、FZ11、FJ49,引自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以FY為對照菌株。
1.2 試驗方法
培養(yǎng)料配方為:雜木屑20%、棉籽殼20%、甘蔗渣20%、麩皮23%、玉米芯15%、玉米粉2%。玉米芯要提前一晚預濕,次日清晨將多余水分瀝出。輔料有石灰和過磷酸鈣,分別按總量的2%和1%添加,含水量控制在63%~64%。
用17.5×40(cm)規(guī)格的聚丙烯塑料袋裝料,經(jīng)高壓滅菌、冷卻后接入栽培種,在22~24 ℃下培養(yǎng)發(fā)菌。待菌絲滿袋后降溫至12 ℃低溫催蕾,當小菇蕾長至2~3 cm時及時割袋搬入出菇房,在6~8 ℃下用微風將小菇蕾吹倒伏,促使再次分化原基。待再生菇蕾長至3~5 cm時套袋,同時升溫至13~15 ℃。隨著菇蕾不斷生長,拉高套袋袋口,保持袋口比菇蕾高4~5 cm。保持室溫為8~10 ℃,空氣相對濕度為80%~85%。
復篩菌株試驗規(guī)模為每個菌株30框,每框12袋,即每個菌株360袋。測產(chǎn)時每個菌株測試3框,分別記為A、B、C框。記錄每框總產(chǎn)量、平均產(chǎn)量、最高單產(chǎn)和生物學效率等,小區(qū)產(chǎn)量進行方差分析。全程記錄接種時間、初生原基時間、割袋時間、再生原基時間、采收時間和生育期等。
2.1 生育期與產(chǎn)量
試驗結果顯示,4個菌株生育期有差異,F(xiàn)Z8、FZ11比FJ49、FY初生原基時間早2~4天,再生原基時間早1~2天,采收時間早9~11天(表1)。3個復篩菌株生育期均有所縮短,生育期FZ8和FZ11均為64天,F(xiàn)J49為73天,分別比FY縮短11天和2天。
各試驗菌株的平均每袋產(chǎn)量約為400 g,均高于對照。單產(chǎn)以FZ8較高,達465 g。生物學效率FZ8較高,達92.97%。通過LSD方差分析比較,各菌株產(chǎn)量沒有達到顯著差異,F(xiàn)Z8比對照增產(chǎn)7.7%,F(xiàn)J49比對照增產(chǎn)4.63%。
2.2 子實體形態(tài)特征與外觀品質
各菌株的子實體形態(tài)特征與外觀品質見表2。菌蓋直徑FZ8和FZ11偏大,部分大于2.5 cm,可通過調控通氣,少通風,提高二氧化碳濃度進行調節(jié)。菌柄直徑FZ11與對照接近,為0.3~0.4 cm;FZ8和FJ49超過0.5 cm,屬于粗稈品種。菌柄長度各試驗菌株均超過對照,達16 cm以上,F(xiàn)Z11最長的子實體達18.5 cm。直立程度FZ8和FJ49與對照相似,僅FZ11邊緣有部分子實體柔軟、彎曲。粘連方面FZ8粘連嚴重,F(xiàn)Z11與對照相似,F(xiàn)J49粘連少。FZ8有部分菌柄卷曲開裂,與對照相似,其余菌株未發(fā)現(xiàn)。FZ8、FZ11相對容易開傘,F(xiàn)J49則不易開傘(圖1)。
表1 4個金針菇菌株的生育期、產(chǎn)量和生物學效率
注: 4個菌株接種時間均為8月16日,割袋時間均為10月2日;同列相同大小寫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
表2 4個金針菇菌株的子實體商品性狀
注: “+”越多,表示程度越深。
本試驗結果表明:菌株FZ8和FJ49產(chǎn)量均高于對照,生物學效率分別達到92.97%和90.33%,品質也達到甚至超過對照;菌蓋FZ8偏大,F(xiàn)J49偏小,菌柄為粗稈,直立、挺拔等均與對照相似,F(xiàn)J49農(nóng)藝性狀更優(yōu),粘連少、菌柄無開裂、不易開傘。生育期,F(xiàn)Z8和FJ49較對照分別縮短11天和2天,可降低生產(chǎn)成本,提高綜合效益。
綜合復篩情況,F(xiàn)Z8和FJ49菌株綜合性狀表現(xiàn)較好,下一階段將考慮繼續(xù)擴大示范規(guī)模,以驗證這2個雜交新菌株栽培的穩(wěn)定性。
[1] 王賀祥. 食用菌栽培學[M].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 2004: 113-114.
[2] 洪金良, 黃良水, 徐立勝, 等. 金針菇再生法工廠化栽培菌株的對比試驗[J]. 食藥用菌, 2012, 20(4): 234, 242.
[3] 戴秀愛, 毛小偉, 陳小平. 金針菇再生法與直生法的出菇情況比較[J]. 食藥用菌, 2013, 21(4): 233.
2015—2016年我國鮮香菇出口各國數(shù)量統(tǒng)計
國家/地區(qū)2015年2016年同比 數(shù)量/千克金額/美元單價/(美元/千克)數(shù)量/千克金額/美元單價/(美元/千克)數(shù)量/%金額/%單價/% 孟加拉國………4 89011 5192.36……… 文萊1352702.003 6308 9042.452588.89%3 197.7822.50 柬埔寨6503 0554.702 12510 7135.04226.92%250.677.23 香港165 28632 4960.2014 7101 5140.10-91.10%-95.34-50.00 印度尼西亞164 744563 4783.4277 455194 9082.52-52.98%-65.41-26.31 以色列12 72857 8714.555 56423 9164.30-56.29%-58.67-5.49 日本2 434 1917 620 4573.132 039 3905 649 4812.77-16.22%-25.86-11.50 澳門210 45863 8160.30235 90571 9080.3012.09%12.680 馬來西亞2 875 9337 449 1742.592 823 8785 763 9302.04-1.81%-22.62-21.24 馬爾代夫8653 1403.63 6552 4053.67-24.28%-23.411.10 蒙古45 140.31……………… 菲律賓56 045101 6081.8173 760218 6122.9631.61%115.1563.54 新加坡403 6131 166 9262.89360 7641 070 4922.97-10.62%-8.262.77 韓國 8 099 69027 268 0343.376 757 65419 585 1532.90-16.57%-28.18-13.95 泰國1 144 4051 860 9221.631 421 4503 371 0882.3724.21%81.1545.40 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15 07058 5553.8911 54539 9583.46-23.39%-31.76-11.05 越南284 775615 5312.1689 760312 6413.48-68.48%-49.2161.11 臺灣省4 0001 2000.30……………… 南非21 80775 5803.473 57615 0324.20-83.60%-80.1121.03 英國6 99529 8514.275 11928 9525.66-26.82%-3.0132.55 德國2 50013 3805.3519 920108 9285.47696.80%714.112.24 法國2 58010 0293.89….…………… 意大利1 4002 2841.638002 1952.74-42.86%-3.9068.10 荷蘭333 7231 677 8725.03276 8031 386 6585.01-17.06%-17.36-0.40 西班牙13 07547 7743.654401 5403.50-96.63%-96.78-4.11 俄羅斯聯(lián)邦4 6515 8141.251290.75-99.74%-99.85-40.00 巴拿馬 100500.50……………… 加拿大118 923411 4453.46133 481522 4503.9112.24%26.9813.01 美國3 489 86113 854 5333.973 289 58411 713 1693.56-5.74%-15.46-10.33 澳大利亞278 1731 424 1485.12291 4591 252 2164.304.78%-12.07-16.02 合計20 146 42164 419 3073.2017 944 32951 368 2912.86-10.93%-20.26-10.62
資料來源于中國海關,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制作,版權所有,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 All Rights Reserve
S646
B
2095-0934(2017)02-122-03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資助(CARS24)
林原,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食用菌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E-mail:8716440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