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新煒
【關鍵詞】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提問;
導入;互動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6—0094—01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提高課堂效率,構(gòu)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對此,筆者認為,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教師在學生學習中起到輔導學生學習的作用。那么,怎樣構(gòu)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呢?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效率,從而構(gòu)建高效課堂。
一、巧設提問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熱情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因此,教師首先要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在課堂上用提問的方式來導入新課。初中學生正處于叛逆期,在課堂上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很難專心學習。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可以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設置幾個學生感興趣的導入話題,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風箏》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都放過風箏嗎?哪位放過風箏的同學來跟我們分享一下自己第一次放風箏時的心情?!憋L箏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是他們童年的回憶,是他們童年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時候?qū)W生肯定能積極地舉手回答,與同學分享自己放風箏時的心情。當學生熱情高漲時,教師就可以這樣把學生引入課堂:“同學們自己放風箏時的心情跟魯迅先生放風箏時的心情截然不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的《風箏》,學完這一節(jié)課,請同學說說魯迅先生放風箏是怎樣的心情?”在課堂上,教師以這樣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二十世紀末期以來,多媒體技術被引入到教育教學中,并且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這是因為多媒體改變了傳統(tǒng)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把知識以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除此之外,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的黑板板書的枯燥教學方法,而且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知識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如果只是讓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無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剩余的時間,讓學生看一些視頻來開拓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學習《鄧稼先》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讀一遍全文,并歸納這一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讓學生對鄧稼先先生的生平事跡有一定的了解。待學生學完這一節(jié)課后,可以播放一部名為《鄧稼先》的電影,通過觀看影片,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鄧稼先先生,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對學習更加感興趣。
三、師生進行有效互動,構(gòu)建高效課堂
“師生互動”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教學模式主要是在課堂上教師主動與學生互動,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充分利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初中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師生互動的形式太單一、互動過于機械化等。因此,教師要找到“師生互動”達不到預期教學效果的原因,找到解決該問題的最佳辦法,在課堂上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迅速成長。比如,在教學《荒島余生》這一篇課文時,首先教師列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這篇課文,在學生讀課文時,要對重點段落做好標記。學生通讀全文之后,可以讓學生與前后桌分小組討論,并且由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在學生討論完了之后,以提問或者讓學生舉手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并且與他們一起交流探討問題,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構(gòu)建語文高效課堂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教師務必把構(gòu)建語文高效課堂放在首位,并且堅持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讓學生喜歡學習語文知識,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