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寐”在古文獻中的意義主要有:和衣打盹或和衣而睡;假裝睡覺。
關鍵詞:假寐;意義
“假寐”一詞辭書的解釋不盡相同,《漢語大詞典》釋為“和衣打盹”,修訂版《辭源》釋為“和衣而睡”。其實二者是“假寐”的兩種意義情形,且看例證:
“和衣而睡”例:1.《詩經(jīng)·小雅·小弁》:“假寐永嘆,維憂用老?!?鄭玄箋:“不脫冠衣而寐曰假寐?!编嵭慕忉屖钦_的。抒情主人公和衣而睡,但因為內(nèi)心憂憤沒有睡著,便在床上詠嘆起來。2.《左傳·宣二年》:“(趙盾)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倍蓬A注“假寐”為:“不解衣冠而睡?!币驗殡x上朝還有一段的時間,趙盾就坐著小睡一會,以待上朝時間的到來。3.蒲松齡《聊齋志異·陳錫九》:“尋至舊宿處,倚壁假寐,以待天明?!?.蒲松齡《聊齋志異·雷曹》:“少時樂倦甚,伏榻假寐?!逼盐膬衫黠@都是和衣而睡的意思。
“打盹”例:1.蒲松齡《聊齋志異·縊鬼》:“范生者宿于旅,食后燭而假寐?!边@里無疑是說范生飯后在燭光下打瞌睡,如果是上床睡覺的話,那就應該吹滅蠟燭了。2.蒲松齡《聊齋志異·狼》:“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边@里的“假寐”可根據(jù)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來確定。在屠戶前面的那只狼是像狗一樣坐著的(其一犬坐于前),眼睛似乎閉上了(目似瞑),神情很悠閑(意暇甚),可見狼是在坐著打盹了。狼的瞌睡狀是用來麻痹屠戶的,意在讓其喪失警惕,以達到另一只狼從背后攻擊的目的,因此文中的“假寐”解作“坐著打盹”,很能具體、形象地表現(xiàn)狼誘惑屠戶的那副神情。
在古代文獻中,“假寐”不止有以上兩種意義,它還有“假裝睡覺”的意思,這一點很多詞典漏掉了,如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句子:1.席地枕石,臥看牛女。一更向盡,恍惚欲寐。樓下有履聲籍籍而上。假寐睨之,見一青衣人挑蓮燈,猝見公,驚而卻退。(《狐嫁女》)2.生不語,假寐以俟之。俄見少女以紙條拈細股。(《小謝》)此二例毫無疑問都是文中人借假裝睡覺來觀察將要出現(xiàn)什么、發(fā)生什么。
綜上所述,“假寐”在古文獻中的意義主要有:1.和衣打盹或和衣而睡。2.假裝睡覺。這樣解釋該詞才較全面。
作者簡介:呂傳文(1967—),男 ,山東臨朐東城雙語學校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訓詁學與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