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芳,江 飛,王慧斌
(河南省開封市婦產(chǎn)醫(yī)院乳腺外科,河南 開封 475000)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藥敏檢測的臨床價值
周 芳,江 飛,王慧斌
(河南省開封市婦產(chǎn)醫(yī)院乳腺外科,河南 開封 475000)
目的 探討藥敏檢測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102例。其中對比組治療時僅遵照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NCCN)指南選擇化療藥物;研究組患者開展藥敏檢測。結果 研究組癥狀緩解率為96.08%(49/51),明顯高于對比組64.71%(33/51);研究組病理有效率為86.27%(44/51),明顯高于對比組50.98%(26/5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用藥敏檢測可以提升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效果。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藥敏檢測;效果
根據(jù)我國衛(wèi)生部統(tǒng)計現(xiàn)實,國內經(jīng)濟發(fā)展大省乳腺癌已經(jīng)躍居女性腫瘤發(fā)病率榜首,因此對該類疾病治療的改革刻不容緩。本文即是研究以藥敏檢測數(shù)據(jù)為參考開展的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效果,如下為具體研究方法和結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102例,均為女性,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比組年齡32~61歲,平均年齡(46.47±1.32)歲。研究組年齡35~60歲,平均年齡(46.72±1.1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比組患者常規(guī)參考NCCN指南標準選擇乳腺癌治療方案;研究組以藥敏檢測為標準,指導NCCN治療方案的選擇。
1.2.1 治療方案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各方案當中各藥物使用劑量均以患者病灶體表面積為標準,每隔21天作為一個化療周期。共包括四種治療方案,分別是TAC、FAC、TP以及FEC-T,其中的“T”代表多西他賽,使用劑量為75 mg/m2;“A”代表吡柔比星,劑量為50 mg/m2;“C”代表環(huán)磷酰胺,劑量為500 mg/m2;“P”代表卡鉑,劑量為500 mg/m2;“F”代表氟尿嘧啶,劑量為500 mg/m2[1]。在一個療程化療結束后,每隔7天為患者進行一次抽血化驗,檢查外周白細胞計數(shù)和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如果其數(shù)據(jù)分別低于3.0×109個/L、1.5×109個/L,則需要為患者提供升白藥物治療,采用皮下注射給藥方式。
1.2.2 藥敏檢測方法
采用腫瘤穿刺取樣體外藥敏檢測技術,首先對乳腺腫瘤病灶進行穿刺,并吸取部分腫瘤樣本,為獲得足夠的樣本,應選擇細胞壞死數(shù)量較少的區(qū)域進行穿刺,樣本提取量應>1 g。其次,樣本體外藥敏測試前應使用慶大霉素、氨芐青霉素進行消毒,并將其放于無血清培養(yǎng)液當中,消毒時間應>15 min。第三,使用組織消化酶將腫瘤樣本液化,過濾后放置在無菌離心管當中。采用反復離心、洗滌方式,重復約3片后保留沉淀物質。第四,將沉淀物轉移至無血清培養(yǎng)基中,并加入ATP生長抑制劑,利用熒光測量法繪制ATP標準曲線,并計算腫瘤生長抑制數(shù)據(jù)[2]。
1.3 療效評價
臨床癥狀完全緩解者腫瘤消失,并且觀察1個月以上無新腫瘤組織出現(xiàn)。部分緩解者腫瘤直徑縮?。?0%,且觀察1個月以上無病情加重情況。緩解不明顯者腫瘤直徑縮?。?9%,且觀察1個月后發(fā)現(xiàn)新病灶出現(xiàn)。病例有效者腫瘤細胞消退比例>31%,無效者<30%[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病癥緩解率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研究組病理有效率為86.27% (44/51),明顯高于對比組50.98%(26/5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效果對比 [n(%)]
在治療乳腺癌時選擇新輔助化療方法十分有效,可大幅度縮減腫瘤組織體積,而且其化療所使用的藥物與常規(guī)術后化療藥物相同,因此不會增加醫(yī)護工作者的負擔。同時經(jīng)現(xiàn)代臨床研究顯示,為相同病理、腫瘤分期、腫瘤體積的患者提供相同治療方案,其療效存在差異,這可能與藥物敏感性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實際化療當中應該加入藥敏檢測,從而了解對患者最敏感的化療藥物[4]。從本次研究結果中可見,研究組患者臨床緩解有效率和病理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比組,說明引入藥敏檢測可提升乳腺癌的新輔助化療效果。
[1] 姜鵬玲,尼 杰,谷 峰,等.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前后常用化療藥物敏感性的變化[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5,32(05):959-961.
[2] 尼 杰.TAC方案新輔助化療前后乳腺癌原代細胞化療藥物敏感性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
[3] 田艷艷.藥敏檢測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的臨床價值探討[D].鄭州大學,2014.
[4] 牟 怡.ATP-TCA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藥物篩選中的應用[D].遵義醫(yī)學院,2015.
本文編輯:劉欣悅
The clinical value of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medicine sensitivity test
ZHOU Fang,JIANG Fei,WANG Hui-bin
(Kaifeng in henan province maternity hospital breast surgery,Henan Kaifeng 475000,China)
R737.9
B
ISSN.2095-8803.2017.01.1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