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攻堅,既要在扶貧方法上,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fā);又要在監(jiān)督問責上一絲不茍,讓形式主義受到嚴厲懲戒。
“十三五”被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中央要求到2020年使7000萬貧困人口脫貧,消除貧困因此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務。
脫貧攻堅,是軍令狀,是責任書,也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自脫貧攻堅的任務目標提出以來,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拿出了具體有效的措施,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
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進入“啃硬骨頭”的階段,也要警惕一些地方和部門的形式主義苗頭。有資料顯示,有些地方將脫貧時間點設在2016年年底。而事實上,在農村,發(fā)展產業(yè)和培育貧困戶收入來源都需要一定時間,扶貧從來都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我們要防范脫貧時間節(jié)點層層提前可能帶來的短期效應風險,更要警惕當前扶貧出現(xiàn)的“搶跑”、“浮夸虛報”甚至“數(shù)字式脫貧”等現(xiàn)象。
3月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當聽到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委書記李希介紹遼寧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問:遼寧現(xiàn)在還有多少貧困人口?李希答:還有50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一定要扎扎實實,我們的時間表就是到2020年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幾年時間,不要脫離實際隨意提前,這樣的提前就容易摻水。
毋庸置疑,當前貧困地區(qū)的各級干部都很重視扶貧工作,這也是部分地區(qū)從省里到市里,將全面脫貧時間層層提前的原因。時間提前了,意味著地方扶貧任務加重了,基層干部的扶貧脫困壓力更大了。如果單純將脫貧時間提前,而扶貧配套的資金、政策又沒有同步跟進,那么落下的功課則始終是要補回來的。
“雄關漫道真如鐵?!狈鲐毠允且豁椣到y(tǒng)性、長期性的工程,容不得半點馬虎的作風和浮躁的心態(tài)。扶貧最重要的是對人的發(fā)展能力的培育。脫貧攻堅就是要為大部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群培育穩(wěn)健的創(chuàng)收能力和穩(wěn)定的創(chuàng)收渠道,在大力實施產業(yè)扶貧、搬遷移民扶貧等扶貧措施的同時,也要不斷健全和完善社會救助、保障機制,逐步消化貧困人口規(guī)模。
要委托具備專業(yè)性的第三方機構對扶貧工作進行考核,除了要評估當?shù)氐膶嶋H情況,確定是否完成了中央要求的脫貧任務;還要評估當?shù)氐姆鲐毮J绞欠窨茖W有效、具有可持續(xù)性,核心是要評估貧困人口自我發(fā)展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梢栽O立多個量化的指標,關鍵在于投入多少錢、解決了多少貧困戶的脫貧問題,并根據(jù)考核結果評估扶貧績效,重新調配扶貧資源。
扶貧攻堅,既要在扶貧方法上,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fā);又要在監(jiān)督問責上一絲不茍,讓形式主義受到嚴厲懲戒。只有以實策、實干、實效作為檢驗的標準,真查、真看、真問責,真正消除數(shù)字扶貧、紙面扶貧的爛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讓老百姓看得到、摸得到,切切實實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