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
《了不起的蓋茨比》幾乎是我讀過次數(shù)最多的書,前后一共讀過四遍。每讀一次,我都更愛這本書一點,尤其故事開頭和結尾劇烈的對比反差,以及文章字里行間細膩的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加之故事本身的凄涼之美,實在讓人心動。
我深愛這部小說,也與村上春樹有關。在村上許多作品中,他都提到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在海南出版社出版的鄧若虛的譯本中,更是加入了村上的一篇長篇導讀,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這部作品之美。
村上春樹說,“如果讓我‘舉出迄今為止遇到的最重要的三本書,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就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和雷蒙德·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热糁蛔屛覐闹刑暨x一本,那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p>
看到這篇導讀之前,我已讀過一遍譯林出版社劉峰的譯本,當時并沒有細品,并沒覺得這部小說有多好。在第二遍讀鄧若虛譯本的時候,我一字不漏地仔細讀了一遍,發(fā)現(xiàn)了許多之前忽略的細節(jié),讀完之后,我又將兩個譯本重新對比閱讀了一番,更喜歡鄧若虛的譯本。
《了不起的蓋茨比》被評價為“名流文學史的杰作”,被美國高中選為必讀書目,每年的銷量達到數(shù)十萬冊,這都是菲茨杰拉德身后的事情了。他“想寫一部不朽的長篇小說”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只是很遺憾,他在世時沒能目睹這一景象。1943年,他在一次回憶中這樣說道:“創(chuàng)作《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那幾個月是我最純粹地保持著藝術良心的時期?!?/p>
在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劉峰譯本的封面上,印著菲茨杰拉德寫的一句話:“這是一個奇跡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p>
那個時代究竟什么樣?看完《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會知道。從某種意義上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并非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映襯著整個社會。
我十分喜歡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兩部分,尤其結尾,越讀越有味道,也越讀越孤獨。我并不喜歡孤獨,但菲茨杰拉德筆下的孤獨,意味悠長。
在故事開始,作者花了很大篇幅描繪了“酷似諾曼底的某個市政府”的蓋茨比家的盛況:
“夏天的每個夜晚,我的鄰居家都有音樂聲傳來。在他幽藍的花園里,那男女女像飛蛾一般,在笑語、香檳和繁星間穿梭?!搅酥苣?,他的勞斯萊斯就成了公共汽車,從早晨九點到深更半夜不停地往返,接送城里的客人。而那輛旅行車也像一只敏捷的黃色甲殼蟲疾馳著去火車站接所有的班次。每逢星期一,八個傭人外加一個園丁,要用拖把、刷子、錘子、修枝剪辛苦干上一天,來收拾前一晚的殘局?!?/p>
而結尾,卻是與開端全然不同的兩種場面。在蓋茨比的葬禮上,門庭若市的場面不在,除了尼克和蓋茨比的父親,以及貓頭鷹眼的男人之外,“壓根沒有人來”。文中有一段對話頗具諷刺意味:
“我沒能趕到他家去?!彼f(貓頭鷹眼男人)。
“其他人也都沒去?!?/p>
“真的!”他吃驚地說,“天啊,我的上帝!他們以前可是成群結隊地去?!?/p>
他摘下眼鏡,又里里外外擦了擦。
“這個家伙真他媽可憐。”他說。
然而,這一切都是一個女人造成的。蓋茨比擁有這一切,是因為這個女人,失去這一切,亦因為這個女人——黛西。
年輕的蓋茨比一窮二白,他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愛情,使盡各種手段終于成了“上等人”。蓋茨比之所以買下這幢豪宅,就是因為他深愛的黛西就住在海灣對面。尼克從中西部來到東部定居后,第一次看見鄰居蓋茨比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蓋茨比正站在月光下的草坪上望著遙遠碼頭邊閃爍的一盞綠燈。那正是黛西家的方向。
后來,在尼克的幫助下,蓋茨比終于和黛西見面了。黛西第一次來到蓋茨比家的情景,我記憶尤深——
黛西用她迷人的低語稱贊著眼前的一切,稱贊天空映襯下中世紀建筑的輪廓,稱贊花園里長壽花沁人心脾的香氣,山楂花和梅花泡沫般的清香,還有吻別花淡金色的味道?!?/p>
看過房子之后,我們本來還要去看看庭院、游泳池、水上飛機和盛夏的繁花,但在蓋茨比的窗外,雨又下了起來,于是我們三個人站成一排,眺望著水波蕩漾的海灣。
“要不是因為有霧,我們就能看到海灣對面你的家?!鄙w茨比說,“你那邊碼頭的盡處總有一盞通宵不滅的綠燈?!?/p>
這一次見面,蓋茨比無比開心,然而,菲茨杰拉德卻在這里埋下了深深的伏筆——那盞曾經(jīng)“通宵不滅的綠燈”被漫漫霧靄所阻隔后遙不可見,正預示著蓋茨比的夢想即將幻滅。
在整部小說里,那盞綠燈意義非常,它在小說發(fā)展的重要時刻出現(xiàn)了三次,前兩次出現(xiàn),上文已經(jīng)分別表述,而綠燈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小說的結尾。蓋茨比死后,綠燈再一次出現(xiàn),“蓋茨比一生的信念就寄托在這盞綠燈上,這個一年一年在外面眼前漸漸遠去的極樂未來。它曾經(jīng)從我們身邊溜走,不過沒有關系——明天我們會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遠……總有一個美好的清晨——我們奮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
在蓋茨比短暫的一生里,他愛過,付出過,但這一切卻都是泡影。正如文中的一個片段所記錄的那樣:
他把兩手插在上衣口袋里,然后急切地轉身繼續(xù)觀察那幢房子,仿佛我的存在破壞了他神圣的守望。于是我走開了,留下他站在月光里——守望著虛無。
在小說接近尾聲的時候,作者又描述了這樣一段話:
當時他的草坪和車道上擠滿了人,各個都在揣測他的劣跡和罪行——而他站在臺階上向他們揮手告別,心中隱藏著永不磨滅的夢想。
在此之前,我從未理解小說為何叫做《了不起的蓋茨比》,因為我不知道蓋茨比之偉大在何處。而當我將這本書讀完第三遍的時候,讀到了這句話,突然明白了蓋茨比的“了不起”之處——無論世界多么黑暗,無論人們多么丑惡,他依然執(zhí)著前行,為了夢想,為了愛,付出所有。
直到臨死前,蓋茨比始終沒有等到黛西的電話,其實他本人也并不相信會有電話來,他已經(jīng)不在乎了。
“如果真是如此,他一定是覺得已經(jīng)失去了往日那個溫暖的世界,為一個夢想空手了太久,付出了太高的代價;他一定是透過可怕的樹葉仰望到一片陌生的天空;他一定感到毛骨悚然,當他發(fā)現(xiàn)玫瑰石多么丑惡,而陽光照在剛剛露頭的小草上又是多么殘忍。這是一個新世界,物質的世界,沒有真實可言,可憐的鬼魂呼吸著空氣一般的夢想,四處飄蕩……就像那個灰蒙蒙的怪人穿過雜亂的樹林悄悄向他走來一樣?!?/p>
相比之下的湯姆和黛西,他們不知生命的意義和愛為何物,他們砸碎了東西,毀滅了人,然后就退縮到麻木不仁之中去,厚著臉皮讓別人收拾他們的爛攤子,然后像所有事都沒有發(fā)生一樣,在金錢的銅臭味下繼續(xù)生活。
我憐惜蓋茨比,為蓋茨比痛心,更可憐那個高高在上的“女王”黛西,她的生命里只有一個東西,就是錢。“這是她抑揚頓挫的聲音中永不衰竭的魅力,金錢丁當?shù)穆曇?,銅鈸撞擊的聲音……”
這一切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說,“這是一個奇跡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