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顏
【摘要】文章首先詳細介紹了微課這一新興教學方式的概念及其特點,然后介紹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微課的具體應用策略,其中包括應用微課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解決課文疑難、點明文章題旨、感受詩歌意境等。
【關鍵詞】微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33-0061-02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此外,還應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之形成適合自身的良好的性格與人格。
微課是一種隨著網(wǎng)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的進步而迅速發(fā)展并普及的新型教學方式,它應用于語文教學中,不僅打破了語文教學以語言和文字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模擬了客觀、真實的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中的重難點、更加清晰地明確文章主旨、感受語文中的詩情畫意。此外,微課這種教學方式的引入還能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充分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實踐證明,將初中語文課文中單一的文字通過微課這種新型方式轉(zhuǎn)換成為聲音、視頻、文字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對詩文背景的理解,促使他們與作者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感受詩文中的美妙意境,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其語言能力的提高。
一、微課的概念及特點
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微課主要是以視頻作為主要的信息載體。視頻中記錄了某些名師對課文中重難點的精彩講述。或者是與課文背景相關的圖像資料?;蛘呤呛嫱姓n文意境的動畫等豐富的內(nèi)容。此外,微課的組成部分還包含與教學主旨相關的教學設計、課件、反思、測試、反饋等一系列教學內(nèi)容,從而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tǒng)。如此看來,微課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在教學資源的利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
二、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正處于飛速發(fā)展的階段,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還需要一線老師們不斷地探討具體的實施辦法,從而更加輕松地發(fā)揮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
1.利用微課.理解課文內(nèi)容
入選初中語文課本的多是內(nèi)涵豐富、內(nèi)容精美、情感豐富的文章,但是由于學生與作者在生活經(jīng)歷、年齡、生活環(huán)境、思想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導致他們難以理解課文中所反映的思想、內(nèi)涵等,結果使許多學生都陷入了死記硬背的死循環(huán)中:不理解就背,背過之后還是有其他不理解的地方,這也是許多學生感覺語文無用的原因之一。實踐證明,微課對扭轉(zhuǎn)這種困境會有所幫助,比如,微課可以很形象、具體地將作者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jīng)歷等介紹給學生,使他們能夠更為具體地了解作者的形象,更加詳細地了解作者寫作時的社會背景、心理背景等,這也有助于學生對課文中難以理解的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此外,還可以將一些名師對重難點的精彩講解引入課堂。從而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相關知識的深入理解。
比如,在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通過葉圣陶先生的文字想象到蘇州園林的美,但是蘇州園林具體是怎樣的,很多學生依然難以理解,如蘇州園林的設計特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此外,課本設計時由于排版的要求,插圖較少,這使得許多北方的或者沒有到過蘇州園林的學生很難理解作者的描述。此時,教師就可以巧妙地通過微課這種方式向同學們介紹蘇州園林的知識,向他們展示典型的蘇州園林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角落門窗的設計等景致,再配合講解視頻中的音樂,使學生更輕松地體會到蘇州園林的畫意美,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利用微課,解決課文疑難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學生多處于被動的地位,只能接受教師灌輸?shù)闹R。同時,對許多學生來說,課文中的疑難問題也是教師提出并解決的,而不是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解決的。微課作為一種以視頻為主要信息載體、以引導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方式。能夠在調(diào)動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方面發(fā)揮巨大的作用。通過微課視頻,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疑難問題,并及時接受視頻中對作者人生經(jīng)歷以及社會背景等內(nèi)容的啟發(fā),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
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學中,課文本來是一篇敘事性的文章。其中確有兩處詳細描寫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這兩處在敘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是多余的嗎?這是學生常常存在疑問的地方。對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設計,將文中所描寫的自然環(huán)境通過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一幅畫面中,天空蔚藍,大海呈現(xiàn)出碧綠的顏色;另一幅畫面中,天空陰暗,大海呈現(xiàn)灰白的色彩。由此,學生就可以一目了然:作者描寫的是同一個事物,對事物的看法卻不同,這是明顯的心理上的轉(zhuǎn)變,并理解作者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事實證明,學生通過微課更加清晰地了解了這一藝術手法,并且提高了想象能力,極大地促進了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
3.借助微課.點明文章題旨
由于初中生的思考、總結能力仍處于培養(yǎng)、提高階段,雖然課文多采用大家所作的主旨明確的文學經(jīng)典。但是許多學生在閱讀課文時,依然感覺難以抓住文章主旨,因而難以理解文中所表達的真正含義。對此,教師就可以借助微課,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結構、尋找文章主旨,并提高提煉主旨的能力。
比如,《生命生命》一課,作者通過畫面感極強的描述來表達生命的堅強,最后總結出自己對生命的看法。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只能感受到作者所強調(diào)的生命的堅強,而難以體會到點明文章主旨其實是最后的總結段,更難感受作者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強烈的生命意識與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對此,教師可以在輕快的配樂下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3幅畫面:柔弱的飛蛾鼓動著翅膀在“我”的手中極力掙扎:磚縫中的一粒香瓜子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倔強地生長,昂然挺立;放在胸前的聽診器“咕咚、咕咚”發(fā)出一聲聲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跳動。最后展示文章總結段:要珍視生命、堅強勇敢,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出無限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這樣能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文章的總分結構,并能輕松地捕捉到文章的主旨。
4.利用微課.感受詩歌意境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詩歌意境賞析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一般而言,學生在讀懂詩句意思的基礎下可以比較輕松地感受到詩中的意境,但要準確而有邏輯地把握和描述就變得比較困難。究其原因,詩句多比較抽象,需要經(jīng)過深層次的聯(lián)想才能把握其中的含義,因此,對詩歌意境的賞析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體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
比如,在教學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觀滄?!愤@首詩時,教師就可以畫面與文字描述相結合的方式將文中所描繪的宏偉畫面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真實的景色中進行感受,從而更加深刻地感受詩人當時豪邁奔放的情懷、開闊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負。
總之,微課教學將圖像、聲音、文字、光彩、顏色、視聽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結合起來,具有直觀、清晰、生動的特點,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情境性、形象性、趣味性,方便學生在探索、思考中接收語文知識,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語文水平。
(編輯:朱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