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學東+王立松+李帥
摘要:在全民健身活動方興未艾之時,與廣大人民群眾關注提高生命質量和健康水平的社會風氣不相適應的是,高職生的健康水平卻在不斷下降,主要原因是沾染不良的生活習慣及體育鍛煉的缺乏,青少年體質的下降關乎民族的興衰,找出原因,糾正偏頗,時不我待。
關鍵詞:高職生;健康意識;不良習慣;糾偏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不斷加快,人們生活的條件不斷改善,閑暇的時間相應增加,很多人開始注意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改善,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這些參與健身的人群當中,中老年人占了很大的比重。而處在生命發(fā)展關鍵期,最需要關注健康、提高健康水平的青年人,包括在校學生當中卻有相當比例的人并沒能用心地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淡薄,且缺乏相關的知識,生活當中極少實施保健行為。不少人還存有多種不利于健康的行為或習慣,這種生活方式導致他們的健康水平和運動能力呈現總體下降的趨勢,這一點通過對比近年來在校生的體育考核成績,即能得到明確的佐證。若任此趨勢發(fā)展,不僅是個體健康受到損害,還將會極大地降低我國人口的總體質量。因此,全面提高青少年的體質,強國興邦的工作時不我待。
我們認為,改變局面的途徑首先是要對青年學生的健康意識和健康水平的狀況進行較為深入、全面的了解,找到形成這一局面癥結所在,據此再尋求解決的途徑與方法。
為此,我們首先深入到學生中間,以訪談的形式對他們的生活、學習的狀況及日常的所思所想進行一個粗略的了解,然后再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不利于健康的理念、行為的現狀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和信息統計。此次調查共下發(fā)5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464份,其中男生占84.92%,女生15.08%,共涉及四個年級,九個專業(yè),16—21歲六個年齡組的學生,調查的內容主要涵蓋學生在吸煙、飲酒、飲食、睡眠、疲勞、情緒、健康意識、鍛煉與保健、自我健康評價等九個方面的現狀。收回問卷經過統計得到的反饋基本信息如下:在被調查的學生當中吸煙者占56.6%,(男生約占:86.2%),每天吸煙10—20支者約占76.7%。這其中有很多人的煙齡在五年以上(約占受調查者的48.7%)。開始吸煙的主要原因是同學、朋友間的誘惑。吸煙的主要場合多在同學、朋友間的各種聚會時,約占83.7%。有飲酒經歷的約占72.5%,這其中有超過15%的人有過飲酒過量的經歷。在飲食方面,一日三餐能夠按時、定量者約占56%,余者的問題主要是不按時吃早餐或干脆不吃早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個是意識問題,認為吃不吃無所謂。第二個是起床太晚)。除每天的正餐之外,約有43%的學生有吃零食的習慣,零食的內容多為對健康不太有利的炸制、膨化食品及糖果類。在日常生活中,超過1/3的人表示時常會出現疲勞的感覺,據他們的自我分析,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運動過度造成,二是睡眠不足所致。而導致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睡眠質量不佳,接近2/3,二是睡眠時間不足。在有關社會交往形式的調查中,有62.4%的學生表示自己平時主要是以與三兩知己小范圍交往的形式與他人相處的。
回饋的信息反映,有近四成的學生感覺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會有不良情緒的存在,據他們自己分析,造成這種現象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學校的管理環(huán)境不佳,從而導致心境變差。二是不能妥善地處理好人際關系,也會使自己變得不愉快。出現此類問題后,部分學生不能選擇以正確的方式對不良情緒來進行疏解,而是選擇吸煙、飲酒、玩游戲、睡覺等消極的方式來發(fā)泄心中的郁悶。
學生中,有八成以上的人自認為還是較為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的,他們了解、學習有關健康的知識,則主要是通過電視等媒體渠道獲得。
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多數學生都表示有過課余鍛煉的經歷,但根據調查統計的結果來看,大多數人鍛煉的頻次普遍偏少,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平均每周只參加鍛煉一到二次,能夠達到每周三次的只占有鍛煉經歷者中的不到十分之一。
對自我健康狀況的評價上,自認為健康狀況良好者約占35%,而自認為健康狀況一般者則占約六成。大多數學生評價自身健康狀況水平的主要依據是運動后身體的疲勞感以及日常的精神狀態(tài)。
縱觀上述九個方面問題的現狀,加之我們在學校體育教育實踐中所獲得的有關學生身體狀況及運動能力方面的基礎數據,我們將所獲信息歸納如下:
①在職業(yè)院校的學生當中,吸煙者的比例過高,且煙齡普遍較長。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在與同學、朋友的交往接觸時,別人都抽若自己不抽則會顯得不合群,與氛圍格格不入,所以也只好入鄉(xiāng)隨俗。另外還有一些人認為吸煙顯得成熟、有派。種種因素導致許多以前不吸煙的學生在吸煙者的誘導下,在走入校門不久也沾染上了這種不良嗜好。
②根據我們得到的有關學生飲酒的數據,多數在飲酒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部分年輕人在飲酒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持自己,學到了很多酒文化當中的糟粕,逞能、拼酒,認為能喝是豪爽的品質,一醉方休是講義氣的體現,所以才會在聚會時出現飲酒過量的現象,既浪費,又傷身。
③科學、合理的飲食有助于增進健康,但在這方面很多年輕人卻忽視了每天按時、定量、合理搭配飲食內容等科學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其后果是打亂了人體正常的生物節(jié)奏,造成了體內營養(yǎng)素的不均衡等多種損害健康現象的發(fā)生,使得一些中老年病提前上身。
④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的疲勞感是因為運動過度造成的。但根據我們在體育教學當中的檢測與觀察,所謂的運動過度實際上更多的是現在學生的身體能力下降的體現。這一點通過長跑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跑完后躺倒、面色慘白、抽筋甚至嘔吐等現象即能說明學生身體的耐久力和抗疲勞能力的欠缺與不足,這也導致了他們在生活當中容易產生疲勞的感覺。
⑤睡眠不足與睡眠質量不佳導致了學生疲勞感的產生和日常精力不足的現象產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按時就寢。而睡眠質量不佳一是因為寢室欠通風,空氣渾濁,質量差,二是因為睡前過于興奮(嬉笑說鬧、玩游戲等)所導致。這也是部分學生上課睡覺的主要原因。
⑥許多學生認為,出現情緒不佳的現象是學校的日常管理模式與學生的需求不匹配之間的矛盾所造成的?,F在的學生過于強調個性化發(fā)展,以自我利益最大化為準則,凡事不合我意即會產生強烈的抵觸心態(tài),加之心智的不成熟,考慮問題態(tài)度偏激,出現問題后不能理智地找到疏解不良心緒的合理渠道,而只會將責任推卸對方,從而加重了與外部環(huán)境的對立情緒。
⑦根據調查的數據統計,我們認為現在學生參加課余鍛煉的狀況很難滿足處在生長發(fā)育期的青少年增進健康、提高素質的需求,無法達到遏制整體素質下滑的目的。
⑧雖然很多學生認為自己還是較為關注自身健康狀況的,但通過調查發(fā)現,很多人有關健康的知識需要豐富,觀念需要調整、更新,不然,難免誤讀健康,付出了努力,事與愿違。
綜上所述,由于很多學生在多方面存在著有損健康的行為習慣和不正確的概念與認識,使得他們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改變這種局面,需要我們找到有效的對策,多部門聯手,以多種方式進行綜合治理。根據對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思考,我們提出以下的工作思路:①以全員化管理的模式開展工作,多部門齊抓共管,廣泛開展對于健康生活知識的普及與抵制不良生活習慣與行為的宣傳教育活動。②以多種娛樂活動充盈學生的課余時間,寓教于樂,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上面。③制定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有效措施和相應的獎懲制度,設立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并逐步加強嚴格管理,鏟除不健康生活方式滋生和蔓延的土壤。④為配合上述措施的有效開展,在約束學生的不健康行為的同時,在教職工中開展“健康生活,調整不良生活方式”的活動,在全校范圍內加大對不良生活行為的管控力度,營造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圍,為我國全面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小康社會做出我們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大學體育與健康教程》王亞飛 侯晉龍 主編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