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常云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作如下規(guī)定:“能給課文分段落,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能讀懂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書報,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閱讀教學普遍存在著教師一味的進行教學,學生聽的狀況,教師成為了向學生填充和灌輸知識的工具,把學生當成了一個瓶子,把知識都裝進去,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就忽視了學習學習的主動性,這樣,不僅僅不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使得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這樣,不能從實質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xiàn)以下幾方面的轉變,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情、知、意、行諸方面的發(fā)展是很有益處的。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我們需要加強學生的閱讀的獨立性,從而更好的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很好的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要讓學生能夠學會閱讀,獨立閱讀,自己閱讀,要走各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往往都比較偏重教學的過程,這是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的結果,長時間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只是重視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點,在考試的時候,是否有一個滿意的成績,從而忽視了如何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只有在教學的時候,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加強對學生的語言能力的訓練,才能夠更好的去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學生學習的時候,對許多事情都充滿了學習興趣,它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掌握閱讀技巧,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來安排閱讀任務,從而更好的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發(fā)揮,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先難后易的教學方針,低年級的學生閱讀要求是能夠讀懂一句話,能夠概括出來一句話的大概意思,中年級的學生應該是不僅僅可以讀懂一句話,而應該是可以準確的去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短文,可以很好的用自己的話語來總結一句話的含義,高年級的學生,則應該是能夠很好的去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走文中去了解作者的感情,不同的年齡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的提高。
二、突出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培養(yǎng)朗讀能力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一個有機組成部份。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感,同時朗讀可以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文章內(nèi)容和情感,朗讀能及時反映出學生對文章理解的程度。從中可以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皶x百遍,其義自見?!闭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指的是學生情感體驗的個性化,更好地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意,讀中悟情。
三、突出學生的閱讀思維
在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能夠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的欲望,使得學生有著更加深層次的思考,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教學的時候要富有熱情,從而去更好的帶動學生,同事,教師在閱讀的時候應該重視學生的情感活動,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夠得到很好的加強,小學生還處于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運動狀態(tài),他們在感受到課堂教學魅力的時候,大腦皮層使得他們也開始想問中的那樣趨勢其互動,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能夠敏感的抓住學生的表情,從而更好的去查詢到學生的心里活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nèi)ジ惺?、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
四、突出閱讀的“整體把握”
在以往應試教育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從閱讀的順序到閱讀的結果,不外乎著力關注的是文本的局部細節(jié),忽視對文本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教師在教學一篇課文時,猶如“尸體解剖”,人為地將一篇完整的課文肢解成字、詞、句、段,以應付考試。這樣的閱讀教學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確立新的語文教學方式觀,變“肢解分析”為“整體把握”。就教學方法來而言,“整體把握”的方法不僅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規(guī)律,而且是豐富多彩的。
五、突出學生個性化
學生因各人的知識水平不一,興趣、愛好不同,個性閱讀表現(xiàn)不同。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熟悉的閱讀方式進行學習,教師加以適當?shù)囊龑?。新課標告訴我們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這就要求每個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運用自己的“個性”來展示學習過程,達到閱讀效果。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讀與練結合,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學生課外閱讀會變得主動積極,讀書興趣也會大大提高。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才能豐富閱讀課堂的教學資源,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閱讀平等對話,以展現(xiàn)自主的閱讀新方式。語文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就應改變教師“一言堂”的狀況,還深怕主動權于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動”起來,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手段,誘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使語文課堂成為師生的“群言堂”。
總之,閱讀讓語文學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對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nèi)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不斷轉變觀念,有效地啟發(fā)學生進行閱讀,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謝幼如,吳利紅,黎慧娟,郭琳科,黃詠瑜,肖玲,楊陽.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6:36-42.
[2]曹光杰.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合作學習的整合探討[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01:13.
[3]王偉.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經(jīng)驗[J].知識窗(教師版),2016,01:38.
[4]馬力潔.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困境分析及對策[J].學園,2016,09: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