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
摘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多種英語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fā)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鼓勵他們時時用英語,時時說英語,處處創(chuàng)設英語的氛圍,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研究教法時要以研究學生的學法為基本點,使課堂教學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動起來,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我們的主導性,教好每一個學生,幫助每一個孩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關鍵詞:有效;教學活動;課前激興趣;課中促學習;課后提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要真正的學好并掌握這門語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從事了八年英語教學工作之后,對此的體會就更加深刻了。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致力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多種英語教學活動,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fā)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鼓勵他們時時用英語,時時說英語,處處創(chuàng)設英語的氛圍,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將結合平日在英語教學中所創(chuàng)設的活動,從三個方面談談我的觀點。
一、課前活動——激興趣
1.英語韻文展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每周一次英語韻文展示,孩子們提前精心準備,查閱大量的資料進行摘錄和積累,他們碰到不會讀的詞語,想盡一切辦法,追到辦公室問我,我不但教他們如何讀,還告訴他們可借用工具書進行查詢,嘗試用音標拼讀;還可以運用網絡資源查閱英語語音,指導認讀等多種方法解決生詞。這個過程增加了孩子的詞匯量,而且也提高了他們翻譯的技能,并且增加了孩子們的閱讀量。韻文朗讀展示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他們有時會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有時會借用PPT配樂,圖文結合,同學們常常會被他們聲情并茂的誦讀所感染,也紛紛踴躍的參加英語韻文朗讀展示。
2.對于口語技能好的學生和有表演興趣的孩子,我們成立了英語課本劇“小劇團”。利用業(yè)余時間,我組織他們根據課本內容編排小課本劇,訓練他們表演課本劇,我與孩子們一起自繪頭飾,自制道具,將孩子們的表演錄制成視頻,作為范本給大家展示,這些視頻素材我們積累保留下來,傳承給下一屆的學生。當我給下一屆學生播放展示時,不只是讓他們學習、羨慕,而是鼓勵孩子們,成立新的“小劇團”,將課本劇進行修改,嘗試超越范本。學生反復研究視頻,不斷修改排練,使之更加精彩。我再將此課本劇錄制并且取而代之,作為新范本,繼續(xù)傳承下去。
二、課中活 —促學習
1.充分利用生活化素材,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小學英語中很多內容都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很貼近,因而我在教學中非常注重聯系生活實際教學。利用生活化素材,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展示。比如在教學中,我布置任務讓孩子準備一張相片,可以是家人,朋友,或者是自己小時候的。運用本模塊學到的內容,用形容詞來描述照片。
“Its /Theyre….(me/ my brother/ sister/parents…)
I /He/She/We/They was/were naughty / young / fat / thin /… .
這都是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他們很熟悉,只不過把中文變成英文向大家來介紹。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英文表達能力;我還鼓勵孩子們盡量用英文將他們所說的寫在照片的后面,反貼在教室的宣傳欄內。學生下課后紛紛聚到前面去讀照片后的短文,再猜一猜,這是誰的照片。
2.英語小老師——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初探。在教學當中我發(fā)現有部分學生英語能力比較強,在課外學習了大量的英語,往往我在課上講了前半句,他就忍不住接上后半句了,大大影響了其他同學學習。我就發(fā)揮這部分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嘗試運用課堂自主探究教學法,選取教材中比較簡單的內容,讓這些孩子向老師一樣提前回家學習、“備課”,孩子們精心準備,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課堂上孩子自信滿滿地走上講臺,做起了小老師,與我一起為同學們上課。課堂上呈現出多向交流,多維互動,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習主動性得以顯現,達到了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的目的。教師順勢指導補充,繼續(xù)授課,把課文重點難點進行匯總,并組織全體學生進行鞏固操練。這堂課,教師全面、客觀、準確評價小老師,鼓勵其他學生向其學習,主動運用自主探究法學習較為簡單的內容。這種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我現在也在嘗試探究的過程中,但我感覺,通過近期的實驗研究,在課堂上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學生學會了自己動腦,自己主動參與討論,無形之中,這種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重視游戲在英語課堂中的作用。教學游戲是情景教學的一種形式,它能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fā)揮其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我在教學中根據重點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游戲的環(huán)節(jié),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在教學中我使用過以下游戲,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極高,玩中學,學中樂。比如:“誰的東西”游戲(Whose is it?)---練習“Whose (hand) is it? Whose (shoes) are they?”這類疑問句,以及s;數字游戲 (The number game)---學習和復習數字,或者任何一串系列數字,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自覺使用英語的能力;“摸大拇指”游戲(Thumbs up)——對于區(qū)分容易混淆的 is和has 很有幫助,它還能練習身體各部位的名稱、顏色和衣物的單詞,幫助學生用英語描述事物,并且有利于學生區(qū)分 he 和she。
這些活動設計體現了師生共同參與,使學生體會到真正地什么叫“用英語做事情”。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實踐中去,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逐步建構語言知識和形成語言技能。
三、課后拓展——提能力
1.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設英語語言環(huán)境,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把每班的英語晨讀作為各班英語日,英語日這天,我總是早早的走進教室,播放英語歌曲,靜靜地等候著孩子們。晨讀時間到了,我?guī)ьI同學們一起學唱英文歌曲,把孩子帶入英語的殿堂。在英語日的這一天里,我要求同學們都盡量用英語進行交流,下午在班級里舉行英語沙龍活動,就一個話題進行討論,進行口語交流和知識拓展;有時我還組織同學們觀看英文動畫電影。
2.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的幫扶。要想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為了促進與學生課內課外的情感交流,我堅持做到“三個一”:每日一詞,每周一句,每月一篇。對學困生我采取一一過篩子的辦法,每個學困生配上一個“小老師”,天天教讀該生一單詞,讀會后將單詞工整的記錄在單詞本上;“小老師”每周教會他一句重點句型,我在每個周五進行檢查;要求學生每月背誦一篇課文。做到的同學,在月底可獲得一張小獎狀。
作為一位英語教師,幾年來我嘗試著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教學,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孩子們在進步,我也在成長。教學的確是一門學問,我們在研究教法時要以研究學生的學法為基本點,使課堂教學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動起來,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我們的主導性,教好每一個學生,幫助每一個孩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