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 新課改背景下:校長應該怎么做才算是一個教育者?校長是否應該親自拿著課本進課堂?正校長把握大局,課堂由主管教學副校長抓,合適嗎?校長應該是領導者還是管理者?校長應該借鑒與學習的是哪些方面?
【關 鍵 詞】 校長;教學;管理
2013年,教育部頒布《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yè)標準》,對義務教育學校合格校長專業(yè)素質提出了基本要求和行為準則。對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校長有了清晰的定位和方向。
那么,我們怎樣實現(xiàn)這樣的定位?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自己的思考認識:
一、校長專業(yè)發(fā)展之——成為有教育思想的校長
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校長對學校,首先就是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的領導。因此,校長只有很好地實踐科學的教育理論,才能真正找準學校管理的切入點,從而實現(xiàn)從經(jīng)驗型、義務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轉變?!K霍姆林斯基
如果說校長是“學校之魂“,那么決定校長教育行為的教育思想就應當是“校長之魂”。教師的觀念主要影響班級活動和學科教學,校長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則影響整個學校和所有教師和學生。由于校長在學校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校長的教育思想統(tǒng)率著整個學校,是學校的靈魂,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行為,決定辦學質量的高低。因此,蘇霍姆林斯基有了上述總結。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竭力做到居于我這個校長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務性工作,而是教育問題……應當善于把教育思想體現(xiàn)在千百件各種各樣的事情中”“我們總是力求做到使學校全體工作人員——從校長到看門工人——都來實現(xiàn)教育思想,使全體人員都全神關注這些思想?!?/p>
典型案例: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領導重要的不是對教師的領導,而是對每一個教師進行有心靈、有思考的、個性鮮明的人的培養(yǎng)。這是他一生工作的主要內容。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的要求是:擁有足夠的本專業(yè)的科學知識;有非常明確的培養(yǎng)個性化學生的個人計劃;擁有一顆真情四溢的愛心。
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的另一個要求是要認真讀書,他本人也是這樣做的。蘇霍姆林斯基有自己的個人圖書室,藏書量超過兩萬冊,就在他的辦公室旁邊,面向全體師生開放。強調書籍的教育作用也是他的重要的教育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堅持深入課堂聽課。他聽課不是去看教師是否遵循大綱的要求,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而是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獨創(chuàng)性和個性化的教學特色。當他發(fā)現(xiàn)某個青年教師在課堂上有一些不足時,他會請求自己去示范教學,這樣的校長在全世界都是不多見的。
從案例可以看出,在帕夫雷什中學,蘇霍姆林斯基一直在努力踐行著自己的教育思想,也讓我深深意識到,一位優(yōu)秀的校長不但要有先進的辦學思想,而且應該是教育思想的引領者。校長要從教育思想的角度統(tǒng)領學校的工作,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領導實踐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那么,如何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呢:
1. 樹立教育思想領導意識。首先要認識到教育思想領導要優(yōu)先于學校行政領導,優(yōu)于對學校的事務性管理。處理好教育思想管理和學校行政領導的關系,即事務性問題和教育性問題的關系。既要防止簡單地、空洞地對教職工進行教育思想的說教和灌輸,使教育思想的領導成為學校管理中的一張“招牌”;又要避免只顧學校的行政事務性工作,而放棄或厭煩對教育思想的領導。而要向蘇霍姆林斯基學習,將教育思想體現(xiàn)在各種事情中,立足于教育與學生的發(fā)展來處理各種事務,從教育著眼,來討論、思考、解決學校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2. 透徹地了解教師教育思想的動態(tài)。在學校工作中要實現(xiàn)對教育思想的領導,僅有校長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了解教師的教育思想狀況。方法有二:一是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邏輯分析,這也需要校長深入到教師的課堂教學第一線,去聽老師上課,去看教師處理與學生有關的各種問題:學習問題、品行問題、紀律問題等。
二是對教師各種場合下的語言進行分析。教師在各種場合下對教育問題的關注、思考、討論與對話,往往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正知道其教育行動的教育思想信息。由此,便于我們捕捉教師的教育思想,從而逐漸能夠讓教師的教育思想與校長的教育思想產(chǎn)生共鳴,達成共識。
3. 通過多種途徑實現(xiàn)教育思想的轉變。有了明確的教育思想領導的意識,有了對教師的教育思想動態(tài)的了解和把握,最為重要的一步就是采取一定的行動,實現(xiàn)教師教育思想的轉變。
從根本上說,這需要通過改革和實驗。新的教育思想,是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產(chǎn)生的,新的教育思想觀念同樣也是在教育教學實驗的探索中產(chǎn)生的。因此,組織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育教學改革與實驗,是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實現(xiàn)對教育思想領導的根本途徑。為了達成教育思想的共識,我想通過兩個途徑嘗試完成:一是將校長的教育思想物化成學校內部的管理制度,通過制度來約束或激發(fā)教師的合乎期望的教育行為。作為教育思想之外化與固定化的教育制度,能夠以其實證規(guī)范方式,給教育交往活動提供最基本的行為范式與行為框架。從而為人們提供一個學習形成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價值要求的“讀本”,并成為規(guī)范教育生活,教育實踐的“指南針”“引路人”。二是通過教育對話來共享學校集體的教育意義。通過在教師和校長之間展開對話,教師內隱的教育思想不僅會顯現(xiàn)出來,而且還能夠理解彼此之間教育思想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確定自我所擁有的教育思想的合理性和正當性。
有了共同的教育思想,我想,校長做一件事就會相對輕松很多,那就是——課程建設。
二、校長專業(yè)發(fā)展之——成為有課程建設力的校長
課程是學校育人目標、辦學理念的載體,是育人模式構建之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學校頂層設計的思想需要通過課程才能與教師和學生發(fā)生關聯(lián)。只有通過課程才能形成目標、內容、實施方式、評價等在內的教育鏈條,也才能整合學校所有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服務?!钕YF
近年來,國家對教育事業(yè)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各項新政不斷出臺。梳理一下,中國教育改革有十大新政:一是高考改革落地,將千萬孩子從應試教育泥沼中拉出來;二是職教改革提速,讓動手能力強、學習基礎相對差的孩子也能人生出彩;三是戶籍改革深入,隨遷子女享受平等教育權;四是校園足球“升級”,扭轉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嚴峻形勢;五是19城市全面推進“就近入學”,義務教育實現(xiàn)無擇校;六是教育部劃出師德“紅線”,社會期待教師形象得到改善;七是教師輪崗“加速”,教師將成為“流水的兵”;八是電子學籍全面推進,真正規(guī)范招生辦學、杜絕學歷造假;九是現(xiàn)代學徒制試點啟動,職教生既學理論又學實踐;十是教育信息化有了“施工圖”,孩子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課。
以上是國家教育改革的動向,蘊藏著學校發(fā)展的方向和路徑。這么多的改革,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如何面對,我們應該抓哪些,放哪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抓大放小,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抓住學校管理的工作核心。
那么學校的工作核心又是什么?當然是學校的課程建設,它是學校實現(xiàn)育人功能和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載體,學生通過課程的實施來發(fā)展能力,提升素養(yǎng)。課程建設對于一所學校來說是生命線,決定著一所學校品質和特色。而我們這樣一所學校,課程建設更是學校發(fā)展的根本,課程建設力更是校長在把握國家教育改革大勢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特殊的發(fā)展的形勢,必須要必備的一種能力和素養(yǎng)。
課程建設是一項基礎工程,更是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面規(guī)劃,整體布局。因此校長應該具備這樣幾種意識:
一是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意識。課程建設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與長遠發(fā)展服務的,結合我校的育人目標,我校的課程建設要基于“培養(yǎng)健康、有活力的小油娃”而開展,借課程設置和課程建設還學生天真的童年,快樂的童年。同時,我門還要認真分析研究我校生源的特點,家長的特點,建設切合我校學生發(fā)展實際的課程體系。
二是整體規(guī)劃、分步完善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包括頂層設計,以及各學科課程的具體建設,還包括課程的實施和評價。我們要在課程建設的最初階段做好基礎型工作,宏觀思考、整體規(guī)劃,分步驟、分階段有序推進。
三是強烈的危機意識。學校的課程建設工作剛剛起步,任重道遠,一切都還在探索與嘗試中,我是懷揣壯士斷腕的決心,解放思想,勇敢創(chuàng)新,迎頭趕上,最大限度和可能為學生發(fā)展提供個性化的課程,并逐漸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否則,我們就將被超越,甚至被淘汰。
目前,學校關于課程建設的思考和方案均已思考成形,已經(jīng)過專家的評審和指導,我們將在實踐中大膽邁步前行,為孩子的發(fā)展和成長,不遺余力。
三、校長專業(yè)發(fā)展之——成為有思考力的校長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鬃?/p>
在教育的長河中,校長作為教育之舟的一名“舵手”,掌握著學校發(fā)展的方向,如何提高自身的任職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何引領學校創(chuàng)新特色,走內涵發(fā)展之路?如何在潮漲潮落中從容應對?都是校長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解答和落實的,這就需要校長能夠具有理性的思考力。
說實話,在現(xiàn)在的工作中,我有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在保安全、開會議、簽發(fā)票、迎檢查、備資料,解讀各種指標中度過,上班時間干這些干不完,還要為此耗費大量的加班加點的時間,本來能力就有限,再加上總是忙于這些,我甚至在深夜醒來想起學校的發(fā)展時都會覺得不知所措,焦慮難安。也因此有了更深的體會:不論是什么人,教師也好,領導也好,我們的工作中一定要有為自己留白的時間和空間:要思考。當然,這個時間以24小時計算是不合適的!
與大家分享這樣一個小案例:
一天深夜,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盧瑟福照常到實驗室巡查。他發(fā)現(xiàn)一位學生還在做實驗,就問:“你上午在干什么?”學生回答:“做實驗?!北R瑟福不由提高音量,“那你晚上?”學生回答也是在做實驗。學生滿以為自己的回答能夠有得到老師的夸獎。不料,盧瑟福非常嚴厲地批評:“你整天都忙于實驗,那么什么時間思考呢?”
老師們,你們聽了這個感受有什么感觸?有沒有從這個學生身上看到我們自己的身影?現(xiàn)在不論是校長還是老師,我們的工作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忙”。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就是“瞎忙”,當然,這樣評價既不符合事實,又對不起大家。但從盧瑟福的批評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忙,難有時間思考,難有時間權衡,因此也難有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因此,我越發(fā)覺得,“校長,要擠出時間去思考。”
讀孔子的九思,回想自己的碌碌無為,深感慚愧。思考是工作的基礎,校長的思考作風深深影響著學校決策群體的思考作風,從某一層面說也影響著學校的發(fā)展。因此,校長的專業(yè)發(fā)展必須要有思考力,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思考:
1. 要廣思。多思則明。當前學校工作更具開放性、透明性,校長要想得多,想得廣,這樣的思考就如園中花,講究百花齊艷,怒放爭春。校長要從各個方面對學校的發(fā)展進行全盤思考,對每方面要怎樣發(fā)展心里有底。還要學會拓展思維,就像開山炸石,要想炸開一片,需多方踩點,尋求突破。
2. 要能思。思考是行為的基礎,思考如激流奮進中的一葉小舟,要不斷調整前進的方向,才能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能思要做到:保證思考的方向對頭;思考的效率高;思考有深度。校長不但要自己具備思考的能力,還要在討論具體問題時,切中要害,精辟入里,引領大家在問題的關鍵處展開思考,找尋解決的最佳途徑,形成干凈利落、簡明扼要的思考作風,防止思考散漫飄離,拖泥帶水,更不能如三明治,夾在中間,粘粘糊糊,面面俱到。
3. 要細思。思考如一張撒開的網(wǎng),要有收獲,還要有淘沙揀金的細膩。一所學校就如一個小社會,每一個目標的確定,每一個決策的形成,每一個事端的解決,可謂千絲萬縷,縷縷連心,來不得半點馬虎。如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既要考慮學校的本土實際,考慮前后承接,想到開發(fā)的長期性、連續(xù)性和實施操作的可能,還要想到學校財力、師資、課時等等的合理搭配和利用。思考周密細致、絲絲入扣,才能帶來工作的穩(wěn)步、持續(xù)、高效。
4. 要三思。吾日三省吾身。我想,我們新時期的校長還要學會三思?;A教育改革,教師的視野更開闊,知識更豐富,思維更活躍,見解更獨特。校長要學會拋磚引玉,讓教師的睿智精彩紛呈。校長在三思中選擇最佳思維結果,從而保證問題的圓滿解決。如在課程建設的實施中如果出現(xiàn)問題,我想作為我不應該太早下結論。因為在這樣一個流行唱贊歌的年代,校長過早表示自己的思考態(tài)度,可能會掩蓋許多正確的見解,甚至帶來盲目的實踐。我不是最優(yōu)秀的,所以,我一定要學會剎住行駛中的思維之車,讓它停下來,進行檢修和補充,以確保它始終高速和敏捷。
5. 要反思。常常反思的校長才是一位優(yōu)秀的校長?;A教育改革中的學校發(fā)展可謂日新月異,校長的虛懷若谷、開拓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在經(jīng)常反思上。校長在管理、協(xié)調、決策、處理中,要多做事后的反思總結。比如處理事情留下什么疏忽,協(xié)調矛盾還有什么缺憾,布置任務有什么紕漏,在事后反思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改進自己的思考方式,完善自我。對于反思,我甚至心懷一份感恩,我接任校長工作的背景有點特殊,就當時的真實心態(tài),我真的不愿意接受這份挑戰(zhàn),主觀原因,閱歷不足,經(jīng)驗不足,沒有一點面對工作調整的心里準備;客觀存在,孩子太小,無人相助,家人不支持工作,個人的精力和能力、心態(tài)貌似不具備任何讓我勝任新工作的有利條件。因此我是在一分無奈、十分不情愿、百般彷徨中接受了工作調整。本著自己“要么不做,要做則當盡力”的工作原則,我在顫顫巍巍的新工作中建立了自己的反思日志。在記錄中,我羅列自己都做了什么,做得怎樣;在記錄中,我學會反思,學會調整,學會改變;在記錄中,我逐漸總結這樣的心得與您共勉:當你改變不了環(huán)境時,一定學會改變自己;當你改變不了事實,一定要嘗試改變態(tài)度;當你改變不了過去,一定要嘗試改變現(xiàn)實。那一段日子的種種艱難就在三年這樣的反思中,安靜的獨處中,冷靜的分析中,逐漸澄澈。現(xiàn)在站在您面前的我,依然是不成熟的,但是和昨天的自己相比,我真的成長了,用學校老師們的評價,我們的小校長,不那么愛哭了。與其說那是我的“反思日記”,不如說那是我作為校長一本“專業(yè)發(fā)展史”。所以說,校長的反思是一把利剪,在它的不斷修理下,思維之樹才能茁壯成長;或者,我們應該說,思考成就了專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托德·威特克爾. 優(yōu)秀校長一定要做的18件事[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
[2] 迪翁·V.麥克勞林.校長決策力 復雜問題案例研究[M]. 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6.
[3] 托德·威特克爾. 優(yōu)秀校長一定要做的18件事[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