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國
摘 要:為了配合國家的教育課程的改革,老師的評價也跟著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評價活動本身的效果,以調節(jié)活動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xiàn)而進行的評價,是為指導教學過程順利實施而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而進行的評價。簡而言之,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進程中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發(fā)展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順利實施,能夠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更上一層樓。關鍵詞:形成性評價;高中語文;原則;步驟
有關形成性評價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綜合素質、學科學習以及個性特長。它涉及的方面是多樣的,可以是關于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的積極性;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讀書寫字過程中的姿式正確與否等這些與學習相關或者與學習習慣相關的內容都是評價的內容。其主要目的在于發(fā)掘學生的潛在優(yōu)勢,讓每個學生都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信心。
一、正確認識形成性評價
為了在語文教學中順利實施形成性評價,我們必須正確認識當前高中語文教學評價的現(xiàn)狀。據(jù)了解,現(xiàn)在的高中語文教學評價主要強調學生的學業(yè)收獲,即以分數(shù)定輸贏,這種教學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功能相差甚遠,它是一種不符合當代教育改革理念的評價方式,而我們的形成性評價則是為了讓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都能夠被發(fā)現(xiàn),用正確的評價方法促進學生自身本質功能的發(fā)展。另外,很多老師在評價內容方面都太過片面,一般我們在學生的評價方面都會看到學生學習的成績和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這一評價模式太過注重學生在學習上所獲取的書本上的知識,從根本上否定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這當然會造成部分學生厭惡課堂學習,扼殺了學生思想的自由發(fā)展。再者,很多評價所采用的方法較為單一,比如在評價階段老師直接按照平時對該學生的印象來進行評價,并沒有深入了解該學生,沒有與之交談、家訪,也沒有通過其他老師和學生來了解該學生,而是憑借個人的主觀意見進行評價,這是極其不客觀、公正的評價,其結果并不能代表該學生的評價結果。最后,評價關系的不平等也是當前評價系統(tǒng)的現(xiàn)狀,一般的評價只是老師對所有學生進行評價,而學生沒有任何的發(fā)言權,對評價的結果也不能進行辯解。正確認識這些評價的現(xiàn)狀是為了更好的認識形成性評價,實施形成性評價。
二、實施形成性評價的原則
形成性評價主要有五大原則,每個原則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個原則是科學性原則,按照字面理解,通俗而言,即在評價的過程中不能只注重感性而忽視理性。教室的評價不能單憑對該學生的喜愛、厭惡程度而直接表達態(tài)度,他還應該根據(jù)該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課下作業(yè)的完成情況、語文背誦情況、人際關系、在其他老師課堂上的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客觀的、理性的、科學的評價。比如有些學生的閱讀理解方面有很大的問題,但是文言文方面學習得特別好,在背誦《蘭亭集序》《赤壁賦》《逍遙游》《滕王閣序》等文言文即快速又準確。第二個原則是導向性原則,即該評價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提出的一些建議和方法,幫助學生在下一階段更好的學習。第三個原則是多元性原則,與科學性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它主張形成性評價要承認學生各方面的成就,無論是學習上的語文作文方面、語文文言文方面、語文書寫方面,還包括學生課下的自主學習、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第四個原則是激勵性原則,形成性評價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和熱情,促進學生努力實現(xiàn)學習目標,比如對于很難背誦的《逍遙游》、《師說》、《離騷》等課文,可以獎勵最先背誦的學生一本書。第五個原則是可行性原則,這一原則是經(jīng)常被忽視的,因為很多地方實施形成性評價就直接進行,并不考慮是否能行。能夠正確認識以上原則,可以幫助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更為順利地實施形成性評價。
三、實施形成性評價的具體步驟
在高中三年形成性評價可分為三個步驟,按照時間的長短和學習的階段性可分為學習過程中的短期評價,可分為月、學期,這是在學生成長學習的過程中的一筆一筆地記錄,代表該學生在短期內的學習成功和態(tài)度。教室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本單元的學習狀態(tài)和成果進行評價,然后在本冊書學完后做一個總結,這是短期的階段性評價。例如第二冊書的第五單元有四篇文言文,賈誼的《過秦論》、司馬遷的《鴻門宴》、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老師可以按照學生在這一單元的學習狀況記性評價。把時間拉長一點,可以對學生三個學年分別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時間幅度上較長,很容易反應學生在學習上是否進步和止步,是否有放松,是否對語文學習有迷惑等,老師學學生在該學年的表現(xiàn)分析出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就或缺點,指明方向,解答迷惑,讓學生繼續(xù)前行。最后的評價是時間跨度最長,評價次數(shù)最少的評價步驟,它是總結學生在進入高中以來知道將要離去的三年在語文學習上的所有得與失,猶豫這次評價只有一次,所以老師必須格外慎重,對于很對學生而言,它是三年來老師對自己印象的綜合及自己在學習上的所有成果。這三個步驟是一步一步地進行,他們有交合也有區(qū)別,它們反應老師對該學生在學習上的觀察和重視。老師在實施每一個步驟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不能率性而為,這樣是不負責任也會導致形成性評價的順利實施受到阻礙。
四、結論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其最終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形成性評價促使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全面發(fā)展,引導學生及時看到自己的成績,感受成功,擁有自信,從而實現(xiàn)個體價值的健康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紅艷.淺談高中語文教學實施與評價[J].教育創(chuàng)新學刊,2013(2).
[2]田俊.淺談形成性評價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革新,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