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和兵
摘 要: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各行各業(yè)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其中微信平臺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對滿足用戶信息需求方面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將微信平臺應用到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來,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用戶體驗,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利用高校圖書館,而且還能夠方便圖書館工作人員對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提高高校圖書館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務質量。微信平臺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是我們高校圖書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關鍵詞:微信平臺;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移動終端智能產品的快速發(fā)展和數字閱讀內容的日益豐富,用戶需求也正在被潛移默化地改變。作為重要知識儲庫的圖書館,也必須考慮如何面對新時代讀者多元化的服務需求。2011年1月,騰訊正式推出基于QQ用戶的微信服務,2012年8月,又在微信基礎上新增了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模塊,主要為企業(yè)、媒體、機構等團體用戶提供微信用戶訂閱服務,目前,已成為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移動互聯(lián)網應用。而對新技術十分敏感的圖書館也不甘示弱,自2012年11月起,高校圖書館陸續(xù)開通了微信公眾賬號,微信已經成為高校圖書館除微博、博客之外的另一個重要的自媒體平臺。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圖書館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將成為大學圖書館提供讀者服務的重要利器。
一、微信應用于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優(yōu)勢
(一)圖書館微信服務是發(fā)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進步和智能手機、ipad等大眾化移動終端的快速普及,智能手機已經成為除報紙、電臺、電視、互聯(lián)網以外的第五媒體。微信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社交網絡工具,超過九成微信用戶每天都會使用微信,半數用戶每天使用微信超過1小時,擁有200位以上好友的微信用戶占比最高,35.8%的微信讀書用戶,提升了自己的閱讀量。此外,為了獲取資訊、方便生活和學習知識,近80%的微信用戶關注了公眾賬號。微信用戶大規(guī)模增長,使得高校圖書館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提供相關移動信息服務和互動交流具有現(xiàn)實可行性。
(二)微信用戶與高校讀者高度契合
微信自2011年1月份開通運行至今,用戶早己超過了6億,且呈現(xiàn)明顯的年輕化和高學歷的特點。根據騰訊官方統(tǒng)計,從職業(yè)分布上看,大學生占了64%,其次是IT行業(yè)和白領。正是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低廉的使用成本及操作的便捷性,使高校大學生迅速成為微信使用的忠實用戶,而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人群正是大學生,所以,圖書館使用微信服務更容易被大學生接受與推廣。
(三)微信使用方式簡單、便捷
微信用戶可用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即可下載APP客戶端,用手機號即可注冊微信,注冊后與手機通訊錄,QQ好友、微博等捆綁在一起,實現(xiàn)了用戶的信息整合,還有便捷的關注方式,將手機對準高校圖書館微信二維碼掃一掃即可。圖書館基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務)向接近圖書館的讀者主動服務,發(fā)送館藏信息,使用戶與圖書館之間建立關系變得便捷。
(四)微信使用費用低廉,影響力廣泛
微信能吸引大學生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價格低廉,微信本身不收費,運營商只收取少量流量費。當前學校教學區(qū)、生活區(qū)、圖書館等地均己實現(xiàn)無線網絡全覆蓋,高校學生隨時隨地可自由使用微信。高校圖書館經費有限,利用微信的優(yōu)勢提高、推廣圖書館的服務,是目前各高校圖書館的不二之選。
(五)微信信息傳播的豐富性、即時性、互動性強
微信支持發(fā)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包括表情)和文字,支持多讀者群聊,支持微博、郵箱、漂流瓶、語音記事本、QQ同步助手等插件功能,與圖書館傳統(tǒng)網站和宣傳單比,微信推送信息更直接,更快,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發(fā)布新聞、公告、講座、活動,查詢圖書借閱信息、到期催還、新書推薦、館藏電子資源等強大功能,吸引眾多學生來關注和體驗。
二、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
(一)打造微型口袋圖書館,構建微信圖書館知識服務導航體系
國內圖書館由傳統(tǒng)圖書館向現(xiàn)代化圖書館建設發(fā)展的改變大約開始于2000年,國內涌現(xiàn)了很多數字資源廠商,加之讀者的閱讀習慣轉變,致使圖書館都在由紙質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轉型,且資源的建設已進入了一個飽和、競爭期。高校圖書館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陣地,很多文化活動信息單純地通過網站、公告牌、電子大屏的宣傳,很難大范圍地傳遞給廣大師生讀者;擁有的資料、信息、文獻等龐大資源,很難通過傳統(tǒng)服務模式讓讀者了解、利用。而微信的快速傳播功能可以將圖書館的新聞信息方便快捷地傳遞給全校師生,微信的導航功能可以使讀者方便地了解圖書館的知識體系。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將傳統(tǒng)的應用功能做成服務導航信息,通過微信平臺引導讀者了解、利用圖書館。
(二)優(yōu)化讀者服務,將傳統(tǒng)借閱、預約等行為搬上移動互聯(lián)網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實現(xiàn)圖書館常規(guī)業(yè)務功能的整合,符合現(xiàn)代快捷的生活節(jié)奏。微信圖書館整合的主要內容有書目檢索、圖書續(xù)借、圖書預約、圖書建構等相關圖書館業(yè)務功能,實現(xiàn)圖書館業(yè)務微信平臺的綜合服務,提升圖書館現(xiàn)代化服務手段。當然,要實現(xiàn)此功能,首先要在微信公眾平臺開發(fā)者模式里開放第三方鏈接接口——API接口,通過這一接口,對微信平臺進行二次開發(fā),設計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微信拓展平臺。其次是功能模塊的程序開發(fā)工作。所要實現(xiàn)的Web功能模塊必須連接到本館自動化模塊,這就需要連接本館自動化系統(tǒng)數據庫,定義功能模塊連接數據庫字符串,測試連接成功后,進行功能上的程序開發(fā)。書目查詢的實質則是對數據庫中館藏書目表進行查詢,圖書續(xù)借是對讀者借閱表進行時間字段修改,其他功能皆是對相應一個或多個字段的進行查詢、修改、插入等關系型數據庫的基本操作。
(三)建立學科專題服務導航,提供面向對象服務咨詢
圖書館是高校的文獻信息保障中心,是教學、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提供的館藏量大、資源種類豐富,如何將這些資源有針對性地提供給教學服務,適應各個學科的發(fā)展需要,借助微信公眾平臺是一個好的途徑。通過微信的導航功能,按照中圖分類法或開設專業(yè)、興趣點等不同的分類建立知識點導航,導航再通過API接口鏈接到不同學科的關聯(lián)知識網站,提供專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專題知識庫等。另外,針對學科館員服務體系,圖書館可以利用微信搜集到的讀者身份、專業(yè)、閱讀行為等信息,通過標簽分類和朋友圈功能將目標讀者進行分類,向不同類型的讀者按照其興趣點、專業(yè)等推薦不同的知識內容,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專題咨詢服務,使得個性化咨詢服務更加貼近用戶需求。
(四)立足海量本館館藏,開啟移動閱讀新模式
通過對用戶閱讀習慣的調查研究,中國手機上網比例早已超過了傳統(tǒng)PC端。而今,校園讀者的主要群體多為90后、00后的年輕人,他們伴隨著“iPhone、iPad、Android”等代表的各類移動設備成長,基于移動端的讀、寫、看、玩等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池,如果將這些數字資源通過微信平臺提供給讀者在線閱讀、訪問,不僅省卻了讀者資源查找的煩惱,更提供了一個方便、全面的知識寶庫。微信公眾平臺提供第三方接口程序開發(fā)功能,圖書館可以將自己的知識資源建設成移動Web或者Web APP內容,用戶通過微信內嵌瀏覽器訪問圖書館的知識資源網站。目前,很多圖書館通過這種方式,已將自有的館藏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提供給用戶移動閱讀,方便用戶的同時,也提高了館藏資源的利用率。
(五)打破傳統(tǒng)咨詢限制,實現(xiàn)讀者與圖書館即時交互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提供的消息接口技術實現(xiàn)公眾服務號自動應答與人工服務兩種服務方式。讀者咨詢也是圖書館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開設的電話咨詢、E-mail咨詢等多種多樣的讀者問題反饋交流通道,由于功能上的限制,不能做到及時、多樣化、實時地溝通,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基本消息功能便可實現(xiàn)交互式、智能化咨詢服務機制。同時,微信的回復方式除了簡單的文本形式外,還可以提供圖像、語音、視頻等多媒體形式,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需求。
三、結語
微信的平臺為讀者提供了更人性化、智能化的現(xiàn)代服務。微信在圖書館的應用前景廣闊,為圖書館的創(chuàng)新服務提供了相當大的發(fā)展空間。高校圖書館應當充分發(fā)揮、發(fā)掘微信的功能與潛力,讓微信在圖書館的服務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秋,楊玲,王曼.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J].圖書館建設,2014(2).
[2]張正.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構建[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23(2):26-31.
[3]郝麗梅.閱讀在身邊——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J].現(xiàn)代情報,2013,33(11):159-161.
[4]周秀梅,田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營銷[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