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瑛
?
公益創(chuàng)投方式在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培訓中的應用
張 瑛
[目的]采用公益創(chuàng)投方式對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進行增能培訓,以提高護理員的綜合素質。[方法]對3家養(yǎng)老機構130名護理員進行知識、技能、心理和綜合實踐能力培訓。[結果]增能項目培訓后3家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知識、技能、心理和綜合能力得分明顯高于培訓前(P<0.05)。[結論]通過公益創(chuàng)投提高了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的綜合素質。
公益創(chuàng)投;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增能培訓;綜合素質
公益創(chuàng)投是公益慈善領域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資助方式,而非社會組織,它高度整合了商業(yè)領域的風險投資做法,通過提供綜合的專業(yè)服務、建立密切互動的伙伴關系,以提高社會組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高效率地解決特定社會問題[1]。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2013年《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報告》[2]顯示:預計2020年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將超過30%,8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達到9 448萬人,老年人長期照護需求大幅增加。養(yǎng)老機構是當前提供老年人長期照護的重要場所,也是當前我國養(yǎng)老政策重點發(fā)展的內容[3]。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是提供老年人長期照護的主力軍,然而目前我國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整體文化水平較低,年齡偏大,從事養(yǎng)老護理員工作前僅接受數日的短期培訓,其知識和能力無法滿足老年人照護需求[4-5]。為此我市護理學會通過2014年常熟市公益招投標項目——常熟市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增能計劃來提高我市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的基礎護理、常見疾病護理、基本急救、心理疏導、營養(yǎng)及功能鍛煉等方面的知識,增強養(yǎng)老機構服務意識,提高護理水平,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1 對象 我市護理學會項目團隊根據“常熟市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增能計劃”項目需求書的要求,對常熟城區(qū)10家養(yǎng)老機構進行調查,選擇護理員相對緊缺、培訓需求強烈的3家養(yǎng)老機構(頤養(yǎng)山莊、社會福利院、春暉護理院)中130名護理員進行培訓、考核?!梆B(yǎng)老機構護理員增能計劃”項目組成員共52人,均為二級、三級醫(yī)療機構的護理管理者,其中主任護師2人,副主任護師16人,主管護師34人,包括6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護理學會秘書長為項目負責人,全程負責項目執(zhí)行,依托護理學會理事會成員進行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和協(xié)調,每個子項目由2名理事會成員負責。項目團隊通過制定具體的執(zhí)行方案,將整個計劃分解為護理員知識增能計劃、技能增能計劃、心理增能計劃和綜合實踐能力提升4個模塊,共24次系列活動,為期5個月。
1.2 方法
1.2.1 知識增能項目 在第1個子項目知識增能計劃中,4位資深的護理專家共進行2個專題(護理員專業(yè)照護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養(yǎng)老機構老年人的心身特點和常見心理問題應對)6次培訓,接受培訓的護理員共130人。培訓內容圍繞如何提高護理員專業(yè)照護知識,從照護知識、老年心理、人文關懷等方面入手,進行針對性的知識講座。在問卷調查中,護理員紛紛表示希望以后還有更多這樣的學習機會。
1.2.2 技能增能項目 在第2個子項目技能增能計劃中,項目組針對養(yǎng)老院的特點,將常用的6項護理技能作為培訓和考核項目,包括老年人搬運法、翻身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常用約束法、便盆的使用法和平車搬運法,先由培訓老師進行初評,查看操作的薄弱點,而后針對薄弱點進行講解,重點講解操作的要點和注意事項,再進行示范,然后請護理員進行操作,老師進行點評,護理員之間進行相互練習,最后進行技能操作考核。
1.2.3 心理增能項目 在第3個子項目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心理增能計劃中,6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對130名護理員進行6次關于“常見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的專題講座。同時對每個護理員進行心理健康與壓力水平的測試,根據測試情況,專家將護理員分成3組,每組由2位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輔導,在對心理輔導效果的調查中,參與心理輔導的護理員均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紛紛表示第一次接受這樣的輔導,73.6%的護理員表示對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壓力的應對非常有幫助,26.4%的護理員覺得有幫助,對心理輔導的整體效果滿意率達100.0%。通過心理咨詢師專業(yè)的心理疏導為護理員進行減壓,使他們的心理壓力得到了釋放,促進心理健康。
1.2.4 綜合能力提升項目 在第4個子項目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綜合能力提升項目中,3名來自市級醫(yī)院的護理專家對130名護理員進行6次專題講座,讓護理員了解與老年人溝通的技巧。在護理員的培訓結束后,項目組培訓老師、護理員和近200位老年人進行交流互動,共分成5個組,各位專家通過與老年人的交流互動,從中了解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并通過與老年人的互動情景,使護理員能學習并掌握與老年人互動溝通的技巧,提高了護理員的綜合能力。在互動活動后進行了老年人滿意度調查,總體來說,老年人對護理員的滿意度較高,個別老年人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護理員與老年人在互動活動中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很受歡迎。
1.2.5 調查方法 項目組成員根據每個項目活動內容、培訓重點制定考核試卷,每次培訓前先進行摸底普查,培訓后再進行效果調查,并在每次活動結束后征求學員的反饋意見,并進行局部調整,使培訓更具有針對性。
2.1 增能項目培訓前后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知識、技能、綜合能力得分比較(見表1)
2.2 效果評價 培訓結束后,項目組負責人分3組對3家養(yǎng)老院進行效果調查,發(fā)放服務對象評價表和合作機構負責人評價表,共發(fā)放調查表76份,回收76份,回收率100.0%,從項目的組織、實施以及整體效果等方面得到了服務對象和合作機構的一致認可,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2.1 服務對象評價 調查對象為參與本項目培訓當日在班護理員共61人,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結果:72.0%的護理員認為該項目實施后的整體效果非常好,28.0%認為效果較好。在對項目的實施、培訓老師的表現和培訓內容的適用性等方面進行評價時,100.0%的護理員覺得很好,3家養(yǎng)老院護理員認為非常好的分別為68.9%、67.2%和75.4%;3家養(yǎng)老院護理員認為:培訓對工作和生活很有幫助的分別為70.5%、68.9%、80.3%,他們認為整個培訓內容中對其幫助最大的是老年人照護知識、溝通技巧和心理輔導。在詢問如果有機會,是否需要類似的培訓時,所有護理員仍然表示出很大的興趣,愿意參加培訓。
2.2.2 合作機構的評價 本項目的合作機構是3家養(yǎng)老機構,經過長達5個月的合作,雙方都對彼此在項目實施中展示的相互合作、溝通和誠意表示滿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組負責人對每個子項目的效果通過實地調查和QQ征求意見,他們認為老師很專業(yè),非常好。在全部培訓結束后進行效果評估,調查對象為養(yǎng)老院負責人和護理員所在科室負責人,發(fā)放問卷15份,回收15份,結果100.0%對項目實施的整體效果比較認可,67.0%認為該項目取得非常好的效果;86.7%認為項目能按計劃認真實施,參與培訓的老師非常專業(yè),培訓內容適用性強,對培訓的方式表示滿意;93.3%認為:培訓的內容中知識和技能培訓對護理員的工作幫助最大,其次是溝通技巧和心理疏導;經過本項目培訓的護理員工作態(tài)度、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目前,養(yǎng)老服務模式已從“溫飽服務型”向“質量服務型”轉變[6],這對養(yǎng)老護理從業(yè)人員的素質與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護理學會嚴格遵循常熟市公益招投標活動中標項目須遵循的事宜,充分運用團隊的力量,憑借專業(yè)優(yōu)勢、資源整合優(yōu)勢和實務操作優(yōu)勢,設計周密合理的培訓計劃,從知識增能、技能增能、心理增能和綜合能力提升4個方面進行系列培訓和考核。本研究結果顯示:增能項目培訓后護理員知識、技能、心理及綜合能力得分高于培訓前(P<0.05)。通過知識講解、規(guī)范細致的操作演示、課程設置的合理實用、個性化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讓參與培訓的護理員深感獲益匪淺,提高了護理員的綜合能力,培訓活動也贏得了3家養(yǎng)老機構負責人的一致好評。本次公益活動對進一步規(guī)范養(yǎng)老護理、提高養(yǎng)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具有促進和推動作用。參與本次公益招投標活動對于護理學會來說是一次有益的、成功的嘗試,聚焦養(yǎng)老,履行學會服務的社會職能,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首次獲得政府資金,將零散的志愿者服務項目化,對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護理學會項目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通過此次活動拓展了學會的工作思路,積累了項目運作經驗,隨著政府職能轉移,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這種大趨勢下,通過公益創(chuàng)投,不僅有效提高了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的綜合素質,也使護理學會更具生命力,具有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1] 劉新玲,吳叢珊.公益創(chuàng)投的含義、性質與構成要素[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1(4):31-35.
[2]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經濟的人口圖譜 社會人口老齡化加速[R/OL]. [2015-01-21].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37/69715.html.
[3] 劉宇,郭桂芳.我國老年護理需求狀況及對老年護理人才培養(yǎng)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4):5-9.
[4] 吳玉韶.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32.
[5] 田義華,趙慶華,肖明朝.重慶市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工作認知與離職意愿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7):612-614.
[6] 張慧清,申秋.廣西養(yǎng)老機構護理人員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8,8(10):28-30.
(本文編輯范秋霞)
Application of way of public welfare investment in nursing staff training in pension institutions
Zhang Ying
(Changshu No.1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Jiangsu 215500 China)
2014年常熟市公益招投標項目,編號:CS-GYZT-03。
張瑛,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215500,江蘇省常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G642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4.029
1009-6493(2017)14-1765-03
2016-05-10;
2017-04-10)
引用信息 張瑛.公益創(chuàng)投方式在養(yǎng)老機構護理員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14):1765-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