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蘭
[關鍵詞]閱讀教學;三卡模式;路徑策略
當前,語文課堂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學內容面面俱到,雙基訓練不到位,重難點不突出,教學處于低效狀態(tài)。我們的課堂教學,因沒有統一規(guī)范的教學步驟,課堂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普遍存在,造成課堂耗時低效。讓學生“輕輕松松學語文,扎扎實實促發(fā)展”成為了我們的追求的目標。為了讓學生學得輕松,老師有章可循,有卡可依,我校以“預習卡”“指南卡”“實踐卡”為研究基點,讓老師減少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講解的時間,將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增加學生的訓練時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做到“精講多練,一課一得?!爆F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中年級閱讀運用“三卡”教學模式的策略。
1 “三卡”模式的優(yōu)勢
模式就是方法、結構、流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環(huán)節(jié)、步驟。如新授課,能夠按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拓展遷移,當堂達標”的流程進行教學,課堂效率大大提升。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學什么、怎么學、達到什么要求。在學生展示時,引領學生參與其中進行學習,對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或點撥;當堂檢測全面了解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便于查漏補缺,督促達標。
2 “三卡”的操作路徑
1.1 “三卡”課堂教學的基本操作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
導課揭題,檢查預習
出示目標 啟發(fā)探究,
交流反饋,重點品讀
系統小結,拓展練習
1.2 導課揭題,出示目標
為什么要出示目標?
A.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
B.圍繞問題達成目標
如何出示目標?
三維目標——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
1.3 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確任務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時要做到四明確:明確時間(用幾分鐘),明確內容(學習教材的第幾頁),明確方法(在自學時要運用什么方法),明確要求(在自學時要思考哪些問題,準備教師檢查),只有做到了四明確,學生才能高效率的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不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就是新課程提倡的“過程與方法”的問題。學生一旦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知識就很容易掌握,不需要教師反復的講解。
設計制作和使用:以三年級下冊《路旁的橡樹》為例,闡述“三卡”的操作路徑。
①第一卡:“預習卡”(檢查預習一般為5分鐘)
隨著年級的升高,識字量也逐漸增大。對學生預習的要求也逐漸由略變詳,由粗變細。也就是由原來的只是“讀一讀,看一看”提升為“預習卡”。預習要求的改變,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由扶到放”變化,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一理念。
“預習卡”主要是檢查課前預習情況。根據學段設置不同的預習要求,檢查“先學”的效果。中高年級:一讀二查三標四注五思六疑(一讀課文兩遍,二查字典理解詞語或課文相關資料,三標自然段和喜歡的優(yōu)美句子;四給課后生字注音;五思考課后思考題或略讀課文自讀提示;六疑,提出預習中的困惑)這樣的六字預習法,讓學生明確了每日的預習內容。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經過專門的預習指導訓練后,課堂上,學生積極性、參與性都大大的提高了,課堂進度也逐漸由慢變快了,“預習卡”的運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②第二卡:“學習指南卡”(有效學習一般為25分鐘)
“學習指南卡”的設計,主要是提出學習任務,指導學習方法,探究梳理文章重難點。此卡要求老師必須充分熟悉教材,鉆研文本。唯有這樣,才能精心把握并有效制定出指南卡中的學習目標和指導學法。學習目標為學生定一堂課的學習方向,學習方法則是解決學習目標所使用的方法。教是為了不教,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其學會舉一反三。同時,在設置學習任務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應巧妙整合于課堂教學實踐中。
制定學習指南卡導學學目標和制定教案的教學目標基本一樣,首先認真閱讀教材,分析教材,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制定三維教學目標。第一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fā)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第三維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學習指南的過程一般主要有:問題啟動、自學活動、學生互動、師生互動、小結。
③第三卡:課堂分層實踐卡(檢測學習效果一般為10分鐘)
課堂分層實踐卡圍繞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來分層檢測學習效果?!皩嵺`卡”和“指南卡”是兩個相輔相成的環(huán)節(jié)?!爸改峡ā苯鉀Q“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而“實踐卡”則是一個現學現用、學以致用的檢測。因此“實踐卡”的題型設計要有梯度,滿足優(yōu)中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這樣設計,讓學困生有飯吃,中等生吃得飽,優(yōu)等生吃得好。
分層實踐是“三卡”模式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實踐題必須針對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出題范圍小、數量少,具有代表性。為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提供依據。當堂檢測效果較差的延伸為家庭作業(yè),實踐效果較好的不再作為家庭作業(yè),從而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總之,“三卡”教學模式給了我們這樣一個腳手架,從課前預習、課中指南、課后實踐的不同層次都有相應的扶手可攀,有章可循?!叭ā钡氖褂酶淖兞藗鹘y的教學方式,使自主學習不再是一種形式,提高了學習興趣和當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貴州省都勻市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