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燕
摘要: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經常進行游戲教學。本文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闡述了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教學時應該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思考
小孩子都是喜歡玩游戲、唱兒歌。針對這一年齡特點,同時為了鼓勵他們大膽地開口說英語,游戲教學成了英語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了游戲教學,課堂就會活起來,學生的積極性隨之提高,因此很多老師都會采用游戲教學。但經過課堂教學的實踐,老師有時候發(fā)現,游戲教學并不能達到原定的教學目標。有的學生雖然在游戲時玩得興高采烈,但游戲過后老師檢查,卻發(fā)現學生對所學內容一知半解。這不禁引起了老師的發(fā)思,老師在游戲教學中應該注意什么?
反思一:必須明確游戲教學的活動目的
情境一:二年級下冊 Unit 5 Lets learn學習天氣類單詞。開始,教師用“Are you going to?”一首歌作為熱身。然后,教授六個天氣類單詞和相關句型“How is the weather? Its ?”。隨后,大屏幕中輪流閃過各種天氣情況的單詞,孩子們進行搶答。課堂氣氛非?;钴S,孩子們玩得很盡興。在同學們說說笑笑、唱唱跳跳中,本節(jié)英語課結束了。
“Are you going to?”這首歌在課堂上進行,是對新課程理念的曲解,違背了游戲教學的初衷。因為這首歌講的是關于活動地點,與本課所授的天氣內容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目的性不強。僅僅是為唱而唱,為動而動,簡單追求課堂氣氛活躍,卻忽視了課堂教學目的。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游戲活動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說、唱、玩、演等游戲活動只是激發(fā)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而不是最終的教學目標,重要的是學生在課上有什么收益,得到什么啟發(fā),而不僅僅是表面層次的快樂。教師在設計游戲進行教學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以游戲活動為方式,設計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教學游戲,讓學生在趨于真實的環(huán)境中自主學習,感知體驗,交流協(xié)作,探索發(fā)現。
因此,我們在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更應重視英語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制定明確的活動目標?;顒幽繕耸欠裾_是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游戲活動。不同的游戲活動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游戲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游戲活動可以增進學生對單詞的理解,有的游戲活動可以提升學生英語表達的流暢性,有的游戲活動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學習策略。只有當游戲教學為教學內容服務時,游戲才能成為輔助教學的有效工具,教師才能達到真正的寓教于樂。
反思二:游戲活動要難易適中,充分激活已有知識
情境二:一年級下冊Unit6 I want icecream“Lets Chant”一課中,在學生學習完小詩以后。在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中,為了讓學生活用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各位學生模擬將水果給自己好朋友,并練習說“I like apple. Its red. Its for you.”等對話。然而讓老師始料未及的是,學生們捧著各種各樣的水果,爭先恐后地送給后面聽課的老師和領導,不停地說:“老師,送給你!”教室頓時鬧哄哄,秩序混亂。據筆者觀察統(tǒng)計40人的班級僅有10人運用了剛學的關于食物的句型。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以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語言水平為基礎,來調整游戲的難易度,使學生在活動中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借助他人的幫助,運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如果活動難度太高,只會使活動成為了課堂教學中的攔路虎,使學生害怕參與到活動中去;活動難度太低,則會浪費了課堂教學的時間。
上述課例中,讓一年級的學生連貫英語會話是有一定難度的,而老師在進行游戲活動前,沒有進行任何的教學鋪墊,導致學生想進行活動,但又不知道怎么開展,只知道要把水果送出去,最終使整個教學活動變得無效。
其實在活動前教師可先復習已學習過的水果單詞和顏色單詞。再指導個別學生按要求送水果給同學,并規(guī)定送水果的同學講對一句話,收水果的同學就送一張貼紙給對方,其他小組的同學注意觀看、聆聽,然后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互相贈送水果。那么講清楚規(guī)則,做好示范后,再讓學生進行活動,而教師也要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及時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其解決問題。當發(fā)現學生在表達時或完成任務有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任務,以免個別學生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對老師的活動要求“陽奉陰違”,這樣,在游戲過程中即使出現一些小插曲,教師也能有規(guī)可循,有則可守,較好地控制局面。
反思三:課中游戲活動貴“精”
情境三:一年級下冊Unit6 I want icecream一課,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為了鞏固學生新學的單詞,使用了多種游戲方法,有開火車、大小聲、bong game、拍圖。學生游戲時過分投入,甚至到最后拍圖的游戲時,有的學生直接在座位里就大喊是第幾幅圖,整個課堂顯得鬧哄哄。
在上述例子中,老師原本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鞏固學習內容,才安排了游戲。但由于老師所設計的游戲太多,而時間有限,老師只關注是否把教學計劃的內容都完成,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由于游戲的環(huán)節(jié)太多,學生的情緒總是處于高漲水平,也導致學生容易感到疲憊,最后課堂的結構松松散散。
其實課堂游戲數量過多,形式過于花哨,容易喧賓奪主,使學生忽略了對教學內容的鞏固和接受。原本以學習和提高英語能力為目的的英語課,變成了游戲活動課。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選用的游戲要精挑細選,選擇一個能更符合教學目標,能更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游戲活動即可。必要時可以多選擇一、兩個游戲,但要考慮清楚兩個游戲對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是否螺旋上升的。如果兩個游戲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是同一水平的,就選擇一個更能吸引學生的,更能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游戲活動。
總之,英語游戲活動在現代英語課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反思和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