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沙
很多年前看了一個節(jié)目,講述的是法國巴黎的一個皮具制作世家的故事:幾百年的工藝傳承,不變的認真態(tài)度,始終如一的制作追求。即使是當今世界紛繁復雜、紙醉金迷,都沒有讓他們迷失方向,這才造就了世界奢侈品中的佼佼者路易·威登。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當時,我腦海中出現(xiàn)的畫面就是在精雕細琢、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工匠做皮具的畫面。
在國家經濟改革中需要培養(yǎng)精益求精、不斷傳承的工匠精神。教師從事的是育人的工作,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要精細再精細,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書匠”是不是要求我們要有工匠精神?我們到底是要有一顆精益求精的匠心還是墨守成規(guī)的匠氣?
“教書匠”是社會曾經對教師的戲稱,我查了一下《現(xiàn)代漢語詞典》,它是這樣解釋“教書匠”的:“指教師(含輕蔑意)?!北M管“教書匠”就是教師,但因為“含輕蔑意”,所以“教書匠”看來并不是“好教師”。那我們到底要不要做“教書匠”?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薄敖處熓侨祟愳`魂的工程師?!薄@些對教師的最美贊譽,造成當代教師這一職業(yè)神化的現(xiàn)象,讓很多教師壓力過大、負擔過重,導致很多教師失去了自己的職業(yè)理想,甚至產生了倦怠的心理。我們應該意識到,教師這種職業(y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教師的工作確實有別于其他工作,但教師也是勞動者中的一員。只有教師精雕細琢,耐心地打磨我們的學生,才會把一群懵懵懂懂的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核心素養(yǎng)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會把其塑造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匠”?!冬F(xiàn)代漢語詞典》釋義為:1.工匠;2.指在某方面很有造詣的人。這樣看來,教師被稱為工匠也就可以理解了。教育教學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工作效果,這正是我們積極推崇的屬于教師的“工匠精神”。法國思想家蒙田說過:“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苯處熞冀K潛心研究教育,才能摒棄浮躁、功利,回歸教育本真。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羅蒂年輕時讀過師范學校,畢業(yè)時他問父親自己該干什么。父親告訴他,如當教師,就好好當,不要做歌唱家的夢;若是想當歌唱家,那么你就去做歌唱家的夢,不要彷徨!最終他在堅持夢想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
同樣,教育工作要求教師不能太復雜、太繁瑣、太神秘,我們應當多一點“留白”,讓學生輕松快樂多一點,自主選擇多一點,興趣愛好多一點,寬容喜悅多一點……教師付出了多少,我們的學生就會像工匠手中的精美工藝品,給教師相應的回報。想要制作精美,我們就要多出點力氣,多動些心思,把手中的工作完成得更漂亮。
看到學生不斷努力,教師就會很高興,苦點、累點,不算什么。教師就是這么一種純真的人,只要學生能多學點知識,教師就心滿意足,自得其樂了;教師就是這么一種執(zhí)著的人,只要看到學生在我們的指引下漸漸地超越自己,無論前路多么艱辛,教師都會重新整理疲憊的身體和心情,不斷地向前進發(fā)。
我想,教育需要教師把育人的工作當成一種信仰來追求。只有我們把自己定位為匠心獨運的教師,不斷傳承優(yōu)秀的教育方式方法,摒棄固化不思創(chuàng)新的匠氣,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