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宇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立體圖形,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由四個小立方體拼成的幾何圖形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2.借助用正方體搭立體圖形的活動,經(jīng)歷觀察、想象及驗證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正確辨認從前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模型的形狀。
教學難點:根據(jù)從不同位置觀察一個立體圖形得到的三視圖,能用正方體進行拼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好東西,請看,這是什么?
生:投票箱。
師:它是一個什么樣的立體圖形?
生:長方體。
師: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學過觀察物體,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觀察物體。你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
生:愿意。
師:這個投票箱是老師借來的,你們知道是從哪個班借來的嗎?
生:五年三班。(右邊學生回答,中間和左邊的學生沒反應。)
師:右面的同學舉手積極,左邊和中間的同學需要加油。第二個問題,你們知道這個投票箱是哪個學校的嗎?
生:群力實驗小學。(左邊的學生回答,中間和右邊的學生沒聲音。)
師:奇怪,中間的同學為什么不說話呢?
生:因為看不見。
師:為什么呢?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不同。
生2:觀察位置不同,看到的面就不同。
師:大家說得真棒。觀察物體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觀察的位置。看來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物體,通常我們從幾個方向觀察物體?
生:從前面看、從上面看和從左面看。(師板書:從前面看、從上面看和從左面看。)
師:如果給你一個組合的立體圖形,你會觀察嗎?我們就從這三個方向進一步全面地觀察物體,看看大家能有什么收獲。(板書題目: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知識經(jīng)驗和心理、情緒等方面做好探究新知識的準備?!?/p>
二、探索新知
1.觀察同一立體圖形。
師:請看屏幕,這是由四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有三位同學進行觀察,你能想象一下這三位同學分別是從哪幾個方向進行觀察的嗎?
生:小剛從上面看的,小麗從前面看的,小明從左面看的。
師:到底對不對呢?你們的桌子上也有四個小正方體,請你們搭出這個立體圖形,實際觀察一下。(出示活動建議:①分別從前面、上面、左面觀察立體圖形。②在方格紙上拼擺出你看到的圖形。③驗證拼擺的圖形與觀察的是否一樣。)(生活動,師巡視。生匯報信息,將作品貼黑板上。)
師:誰的觀察結(jié)果和他的一樣?我們剛才的判斷對嗎?
師小結(jié):我們分別從前面、上面、左面觀察了這個立體圖形,通過從不同方向進行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通過觀察這個立體圖形,我們發(fā)現(xiàn),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教學內(nèi)容由拼搭—觀察—辨認—猜想構(gòu)成,讓學生實實在在經(jīng)歷觀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這里的觀察,學生通過看、畫、說多種活動實現(xiàn)三維圖形到二維圖形的轉(zhuǎn)化,認識到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圖形形狀可能不同。】
2.觀察與辨認。
(1)完成教科書第13頁的“做一做”。(請學生先仔細觀察,再在數(shù)上連一連。)
(2)辨認、討論。(出示圖形。)
師:大家都觀察了這兩個組合體。請同學們從下面這些圖中找出從每個組合體的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狀。可以與同桌商量。
(生匯報辨認結(jié)果,說發(fā)現(xiàn)。師強調(diào):觀察兩個組合體,大家發(fā)現(xiàn)從同一個方向進行觀察,看到的圖形有時是不同的,有時是相同的。)
【設計意圖:組織第二次觀察,讓學生及時鞏固、積累觀察經(jīng)驗。把兩次觀察活動中得到的平面圖形放在一起,請學生辨認、討論,加深學生對觀察“得到的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的認識?!?/p>
三、鞏固提高
1.基礎練習。
下面的圖形分別是小強從什么位置看到的?連一連。
(生連線,動手拼擺,驗證想象。)
2.提高練習——連一連。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練習活動中不斷經(jīng)歷三維圖形到二維圖形、二維圖形到三維圖形的轉(zhuǎn)換,既鞏固所學知識,又促進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發(fā)展。】
3.你說,我擺。
游戲規(guī)則:以小組為單位,一個同學抽出一張印有圖形的圖片,其他同學擺一擺,看一看能有幾種不同的擺法。(生操作擺放,體驗同一形狀多種擺法;生觀察、想象同一形狀不同擺法。)
四、提煉升華
師:同學們會背宋代大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嗎?請你結(jié)合這首詩,再想一想今天的學習內(nèi)容,說一說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獲。(生談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