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周
摘要:針對近年來全國逐漸凸顯的研究生學術不端問題,通過調查問卷方式,對中國礦業(yè)大學工科碩士研究生獎學金評定進行調研,調研內容包括主動的學術失信問題和非主動的學術失信問題兩方面。在綜合分析全國其他高校及中國礦業(yè)大學調研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分析研究生學術不端問題的形成機理。結果發(fā)現(xiàn),社會上的負面信息誘惑、學校管理上的漏洞、部分導師不負責任、部分學生急功近利思想等是造成研究生學術不端的四個主要因素。為此,有針對性地從研究生學術不端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方面提出相應的規(guī)避方法,即加強社會誠信機制建設、建立研究生學業(yè)和學術評價機制、優(yōu)化研究生導師隊伍和培養(yǎng)研究生全面發(fā)展。研究成果可以為其他高校研究生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術不端;獎學金;研究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7)02004004
研究生作為高校知識傳承和拓展的生力軍,其教育和培養(yǎng)一直備受世界各國的關注。為激勵研究生參與科研,創(chuàng)造優(yōu)秀成果,各類研究生獎學金設置和評定政策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但近年來關于研究生學風和學術道德方面的反面報道呈不斷上升趨勢,為獲得高額獎學金而不惜抄襲他人研究成果,購買他人專利產(chǎn)品弄虛作假等。為更好地了解學業(yè)獎學金評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整改措施加強學術誠信培養(yǎng),我們設計了專題調研報告,內容包括:(1)主動的學術失信問題,如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請人代寫論文、購買論文或專利,偽造、竄改實驗數(shù)據(jù)和參考文獻等;(2)非主動的學術失信問題,如未參加創(chuàng)作而在他人的學術成果中掛名,成果不按貢獻率大小排名等。為此,我們設計了專題調研問卷,并在中國礦業(yè)大學研究生范圍內隨機展開無記名調研,發(fā)放問卷共計260份,收回有效問卷222份。
一、調研結果分析
按照調研中發(fā)現(xiàn)的學術不端現(xiàn)象對調研結果進行羅列,如表1所示。
調查過程中,16.9%的學生反映有研究生為在學業(yè)獎學金評選中獲得好名次,而發(fā)生學術不端行為,其中主動學術不端為9.7%,非主動學術不端占比7.2%。調研發(fā)現(xiàn),3.1%的學生忘記標注或某參考文獻多次引用時只作了部分標注,從而造成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的現(xiàn)象。非主動學術失信主要表現(xiàn)在部分導師為吸引新招收的研究生參與自己的科研項目,將其名字寫入已基本完成的成果中,或者沒有體現(xiàn)參加項目研究但已畢業(yè)學生的貢獻率。
2010年底,“我國研究生學風和學術道德現(xiàn)狀研究”課題組針對5 450名
全國高校研究生調研了學風與學術道德狀況,結果發(fā)現(xiàn)[1]:分別有 46.9%、43.8%的被調查者認為“將他人論文拼湊改造成自己的論文”“引用他人研究成果而未加標注”現(xiàn)象“經(jīng)?!被颉坝袝r”發(fā)生,1/4以上的人認為偽造或竄改實驗數(shù)據(jù)、一稿多投等行為時有發(fā)生。文獻[2]也進行了類似的調查,發(fā)現(xiàn)研究生學術不端主要表現(xiàn)在:引用不注明出處,論文署名不按學術貢獻度排序,抄襲、剽竊,一稿多發(fā),偽造、竄改實驗數(shù)據(jù)和參考文獻,代寫論文和購買論文,偽造文章發(fā)表接收函。
二、研究生學術不端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
造成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社會上的負面誘惑、學校管理上的漏洞、導師的責任心不強、學生的急功近利思想等。
1.社會上的負面信息誘惑
在網(wǎng)絡信息資源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不法分子利用網(wǎng)絡或電話發(fā)布一系列充滿誘惑力的信息,如代寫期刊論文、代申請專利,甚至代寫畢業(yè)論文。而且,社會上的確存在一些收取高額版面費,出版不符規(guī)范的期刊,吸引了不少研究生投稿。由于缺少嚴格的審查機制,論文的質量很難保證。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到這些信息,被鋪天蓋地的宣傳尤其是身邊朋友的“成功經(jīng)歷”所吸引,逐漸迷失自我,忘記了研究生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對各類網(wǎng)絡或電話誘惑深信不疑[3]。
2.學校管理上的漏洞
一些高校在研究生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漏洞[4-6],培養(yǎng)機制和學術評價體系單一,鼓勵研究生發(fā)表論文,但不嚴格審查論文發(fā)表的期刊層次和論文的學術水平。雖然出臺了關于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方面的文件,但落實不到位。此外,一些學校對于研究生學術誠信問題缺乏懲戒措施或懲罰措施偏輕,不足以對學生起到警戒作用。
3.部分導師不負責任
研究生導師對課程教學的責任心不強是造成學風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7-8]。部分導師剛從博士身份轉為教師,對于學術道德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自身在攻讀學位期間就存在學術誠信問題。部分指導研究生多年的導師,或忙于科研項目,或只側重傳授專業(yè)知識,忽略了對學生的誠信教育。此外,研究生擴招也是造成導師指導精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從以前的精英化教育逐漸轉變?yōu)椤芭可a(chǎn)”[9]。
4.部分學生急功近利思想
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學制一般為2~3年,其中第1年是理論學習,后面1~2年是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和完成畢業(yè)論文。許多研究生希望在上學期間能自力更生,獎學金評定不僅可以解決學生承受的經(jīng)濟負擔,還給學生帶來了榮譽,因此學生都希望獲得高等級的獎學金。為此,部分學生不惜鋌而走險,鉆評定政策的空子或請“槍手”代勞從而獲得不當收益。
就業(yè)單位都希望招聘到優(yōu)秀人才,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則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相比而言,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則需要在學生入職之后逐漸考評,因而,學生努力在上學期間多出成果。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部分學生卻急功近利,從而出現(xiàn)學術誠信問題。
三、研究生學術不端的規(guī)避方法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個人發(fā)展、國家建設的根本。學術不端是研究生最主要的誠信問題,既涉及個人的品格問題,也有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因而規(guī)避方法的選用也應從社會、學校、導師和學生自身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從而達到治標又治本的目的。
1.加強社會誠信機制建設
國家在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和評估機制、引導學術誠信建設規(guī)范化發(fā)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誠信體系的有效實施和監(jiān)督管理是保障學術風氣的關鍵,美國一些高校設立學術倫理監(jiān)控仲裁機構,引入“工作坊”理念的做法可以為我們提供參考[10]。此外,國家和政府部門應當加強社會誠信的輿論引導和政策導向,凈化社會風氣,弘揚正能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加強研究生的誠信教育[11]。通過樹立標桿形象,加強誠信宣傳,正面引導學生加強學術道德修養(yǎng),自覺摒棄和制止有悖學術誠信的思想和行為。
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監(jiān)管和整治力度,避免類似事件發(fā)生。國家和有關政府部門還應加強對代寫論文等中介機構的整治力度,加強網(wǎng)絡監(jiān)管,一經(jīng)核實,堅決予以治理,對于一些不規(guī)范的期刊應堅決予以???,從而保障學術論文寫作的純凈性。對于虛假宣傳或擔任“槍手”的相關責任人,應給予行政或刑事處罰。
2.建立研究生學業(yè)和學術評價機制
高校作為學生培養(yǎng)的重要主體,有責任和義務落實好教書和育人兩項工作。不能只注重學術成果的產(chǎn)出數(shù)量,而忽略了學術道德與學風建設,要制定切實有效的學業(yè)和學術評價機制。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1)加強研究生學風建設,強化誠信教育。研究生誠信教育應從高校學風建設入手,努力營造腳踏實地、樂于探索的學習環(huán)境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術氛圍。將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融入研究生教育全過程,開設研究生學術道德課程,開展講座,或將學術誠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類課程。
(2)改革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和學術評估體系,加強科研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考核??紤]研究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對學術成果的貢獻度,不能僅依據(jù)成果產(chǎn)出情況。專業(yè)類型、創(chuàng)新程度以及
時間需求等均會影響學術成果的產(chǎn)出,高校應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或在導師科研工作中多作貢獻,這也是培養(yǎng)研究生的根本目的。
(3)制定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術誠信方面的相關文件,實行學術道德和學術誠信“一票否決制”[12]。組織專家對本學科學術期刊進行篩選,對收取高額版面費、無固定出版量的期刊不予認可,對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學生和導師予以嚴肅處理。
3.優(yōu)化研究生導師隊伍
導師作為研究生培養(yǎng)的重要因素,其學術作風、治學態(tài)度、道德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等會對研究生潛移默化地產(chǎn)生
影響[13]。教師是學生的榜樣,高校在研究生導師遴選時,除考評其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外,還應考察其學術道德素養(yǎng),對存在學術誠信問題的教師應堅決取締其指導研究生資格。此外,應當嚴格控制導師指導研究生的數(shù)量,重視培養(yǎng)質量。畢竟每位導師精力有限,學生數(shù)量增加,其獲得的指導時間勢必減少。
研究生導師加強對學生的學術道德教育,首先應加強自身思想建設,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確保自身嚴格遵守科學原則和學術道德規(guī)范,嚴格做到律人先律己,給學生提供正面的榜樣作用。其次,應加強對研究生教育過程和學術成果的指導、監(jiān)督和審核,不因指導學生人數(shù)多或科研任務重而忽略對學生的學術道德教育。加強人文素質教育,認真審核其學術成果的含金量。
4.培養(yǎng)研究生全面發(fā)展
國家、學校和導師都是研究生誠信教育的外部因素,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學生自身的素質和品德。倡導學術誠信,首要的克制力是每個人的學術自律[14]。學生應加強自身修養(yǎng),加強專業(yè)知識和學術道德方面的學習。第一,正確認識研究生學術風氣的重要性是首要因素。態(tài)度決定一切,只有思想上重視,才能將學術道德擺在正確的位置,避免學術誠信問題[15]。在此基礎上,研究生應加強自我約束,加強自律。而自律養(yǎng)成行為的關鍵在于“自我觀察、自我評價和自我強化”等素質的提高[16]。第二,加強專業(yè)知識學習是關鍵,學富五車自然不需投機取巧。研究生應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完成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需求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第三,自覺遵守學術道德相關政策法規(guī)是核心。道德自律就是道德自覺,是道德觀念、態(tài)度的形成過程 [17]。研究生應當主動學習學術道德建設方面的知識和政策法規(guī),提高學術誠信素質,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自覺遵守國家和學校制定的相關學術道德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只有從思想和行動上充分重視學術道德建設,并不斷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才能真正貫徹和落實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
四、結語
研究生學術不端問題已引起國內高校的高度重視,只有社會、高校、研究生導師及學生本人積極應對才能規(guī)避。如果研究生學術不端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會讓學生產(chǎn)生僥幸心理,甚至對整個專業(yè)或學校的學風產(chǎn)生惡劣的影響,一個人的問題將會影響一群人,最終甚至影響整個學科或學校甚至整個社會。研究生本人也應主動加強自身學術道德修養(yǎng),做一個誠實守信、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武曉峰,王磊,張穎.我國研究生學風和學術道德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2(3):18-23.
[2]江利平,鄧毅,盧勃,等.高校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影響因子調查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1):58-62.
[3]程孝良,倪師軍,曹俊興.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成因與對策探討:基于社會學理論的視角[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8):15-19.
[4]吳開俊,王一博.以“共治”促“自律”: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的路徑選擇[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1(9):6-9.
[5]劉文博.研究生濃郁學術氛圍的形成機制及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4(1):95-98.
[6]朱勇,楊蕾.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分析與治理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3(52):163-164.
[7]肖祥.論高校研究生導師的育人責任[J].大學教育,2013(1):79-81.
[8]施亞玲,向興華,李若英,等.全日制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現(xiàn)狀調查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2):24-29.
[9]盧黎歌.試論從源頭杜絕研究生中的學術不端問題[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8):25-28.
[10]劉靜.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中導師的使命與責任[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23-26.
[11]高進軍,李彥武,邵福球.高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防治——管理層,導師,研究生三方職責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S1):65-67.
[12]成立,施衛(wèi)東,劉會霞,等.研究生學術不端懲防機制:自律,他律與懲處[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1):53-55.
[13]饒家輝,王宏娟,張乃生.研究生在學術誠信構建中的責任擔當[J].高校教育管理,2013,7(1):112-115.
[14]惠讓松,楊雪琴.研究生的學術道德——他律與自律[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0,23(3):331-333.
[15]樊澤恒,司秀民.環(huán)境潤育 制度他律 主體自律——研究生學術誠信與學術道德養(yǎng)成機制及對策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12):39-43.
[16]門雨穎.論研究生誠信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13(3):56-58.
[17]王萍,滕建華,梁秋.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的理性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9):128-130.
Abstract:Aimed at the academic misconducts highlighted gradually in the nation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questionnaire paper was taken i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or the academic misconducts existed in the scholarship assessment. Two types of contents were designed, intentional and unintentional academic dishonesty. By analyzing the survey data of CUMT and other universiti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stgraduate academic misconducts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egative information temptations in the society, loopholes in the school management, irresponsibility of some teachers and the quick success thought of some students were the four main factors. Consequently, the evasion methods were provided on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stgraduat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establishing a standardized graduate student academic and academic evaluation mechanism, optimizing the graduate supervisor team and educating the postgraduate overall development. The achievements can provide inference to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other universities or high schools.
Keywords: academic misconduct; scholarship; postgraduate education
(編輯 周 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