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培養(yǎng)符合時代要求的學生,高職院校對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但目前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還不能滿足這個需要,因此,對高職的公共英語教學進行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需求。文章從高職院校目前的公共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fā),結合教學經驗分析并提出改革的建議,旨在提高高職院校公共英語的教學質量,從而滿足社會的需求。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路徑分析
一、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1)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為薄弱,整體水平偏低。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學生因為生源較復雜,其英語的基礎較差,加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欲望不強,動力也不足,導致他們對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提不起學習的積極性。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學中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中所采用的教學理念中并沒有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故而導致高職英語教學目標難以順利實現。
(2)考試制度過于局限,教學與學生的專業(yè)脫節(jié)。在現階段多數職高院校的學生學習英語就是為了通過考試,而沒有考慮到學生專業(yè)等因素,因此,在學校英語課程的學習中,多數教師和學生都把時間放在了和考試相關的一些詞匯、語法和寫作方面的學習上,很多學生幾乎沒有說英語的機會,使得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缺乏實際運用,缺失英語口語操練機會。
(3)教學重點不正確,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公共英語教學的重點在于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但是,很多教師將閱讀教學當作基礎知識教學,沒有對英語材料的背景和意義進行教學,只是一味地強調英語教材中的生詞、知識點和句子結構。長此以往,就會把閱讀教學當成是一項需要完成的任務,不僅沒有提高英語學習的主動性,還有可能產生反感情緒。
二、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措施分析
(1)針對高職學生不同專業(yè)進行“按需施教”。高職公共英語的學習強調的是英語的職業(yè)性與實用性,其教學目標是通過一系列的公共英語教學幫助學生在就業(yè)中擁有該崗位所需要的英語能力。因此,高職英語教學的內容可以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應聘、職場溝通、個人規(guī)劃等方面加強訓練和培養(yǎng),教師應當注重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實際的英語知識使用能力方面加強學習,通過這種“按需施教”的方式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本專業(yè)所需要的英語實際的運用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跨文化意識。語言和國家傳統(tǒng)文化的密不可分性是眾所周知的一個常識性問題,要想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有效溝通,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這個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高職英語的教育要通過有效途徑來深入地研究各個國家的文化、習俗、社會環(huán)境等,比如要想深入地了解美國的文化、習俗、社會環(huán)境等問題,可以通過看美劇和美國名家的著作等來實現,除此之外,還可以學習他們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深入認識到文化的多樣性是一種什么樣的概念,只有真正做到充分的了解,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3)以“學生樂于接受”為首選的要素,改進教學方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積極思考的主要推動力,因此,在高職英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一種相對平等的姿態(tài)進行英語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努力并積極地營造一種相對和諧的教學課堂氛圍。美國的著名教育家哈切爾斯曾經說過,問題的產生是思維的方向和動力,問題促進思維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在新知識的學習中,要通過原有知識經驗對課程進行一種遷移,而課前的預習和測試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基礎知識的重要途徑。把握學生基礎知識的真實情況,根據這種情況來進行問題的解決。通過一種“對話式”的教學模式,將對話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和目的,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將學生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壓迫中解救出來,通過師生交流來進行課堂目標的實現。
英語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其教學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高職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影響著職業(yè)學校畢業(yè)生的質量情況。高職院校在公共英語的教學上只有充分結合市場需求,圍繞著學生就業(yè)崗位的實際需要來改進英語的教學體系與模式,才能夠保證培養(yǎng)出適合市場的高質量畢業(yè)生源。
參考文獻:
[1]吳 越.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目標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路徑分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6(5): 108-109.
[2]劉沭豐,蔣景東.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8):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