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凡
寒假里,我拜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受益匪淺。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于美國,19個月大時因為猩紅熱被殘忍地奪去了視力和聽力,成為一個看不見又聽不見的人,7歲,跟莎莉文老師學習。海倫·凱勒將她的親身經(jīng)歷寫作成書,啟示大家做一個樂觀的人,做一個珍惜感官和生命的人。
莎莉文老師憑借著她驚人的毅力讓海倫·凱勒擁有了樂觀的心態(tài),從此改變了她的命運。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海倫·凱勒才能考入哈佛大學,成為了掌握五種語言的作家和教育家。想到這兒,我慚愧不已,因為自己常常為了一些小小的挫折就一蹶不振,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記得有一次考試沒有考到理想的成績,我一天都愁眉苦臉的,伴著父母喋喋不休的話語,我竟難以入睡。像這樣的事在海倫·凱勒眼里一定是那么微不足道!如果我也遇到像海倫·凱勒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那我還能勇敢面對嗎?
在海倫·凱勒假想的三天光明時間里,第一天:她把所有的親人和幫助過她的人叫來,仔細看看他們的臉,永遠記住他們。午后,去林間散步,看日落。第二天:去博物館看人類的方方面面,傍晚,去劇院看一場喜歡的劇目。第三天:是她最后一天的光明,她去了紐約城,登上帝國大廈,去第五大道上逛逛。讀到這兒,我不禁想:這是多么平常的三天?。《@對海倫·凱勒卻是彌足珍貴,遙不可及??墒俏覀兘∪藚s常常對自然界的種種美好,對身邊中的種種感動熟視無睹,麻木地應對著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海倫·凱勒來自心底的呼喚,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用心觀察這個世界,就像明天再也看不見一樣;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珍愛自己的感官和生命,善用感官,善待生命;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用心感受身邊的美好,勇敢地面對挫折和挑戰(zhàn),用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每一天!
指導老師:吳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