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輝
【摘 要】民辦高?;鶎狱h組織建設是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織部分。目前民辦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存在著諸多制約性問題,找出這些問題所在,分析其產生與存在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給出解決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民辦高校;基層黨組織;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475(2017)04-0058-02
民辦高?;鶎狱h組織建設是民辦高校黨建的基礎性工作。近年來,隨著我國民辦高校規(guī)模上的迅速發(fā)展,其二級學院(系)的數(shù)量與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大。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民辦高校二級學院(系)及以下單位黨組織(以下統(tǒng)稱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卻相對滯后。加強和改進民辦高?;鶎狱h組織建設,是做好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目前我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一、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6年11月,我們課題組在大連地區(qū)三所民辦高校中以“民辦高?;鶎狱h組織工作”為主題,以座談會、問卷等形式進行了專題調研。調查主要以在校學生黨員和二級學院(系)青年教師為對象,重點調查民辦高?;鶎狱h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依據(jù)本次調研材料分析,以及一些相關調研活動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認為,目前我國民辦高?;鶎狱h組織建設存在的制約性問題主要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基層黨組織工作隊伍力量薄弱,機構不全,人員不足,素質不高。目前我國民辦高校雖然基本都配備了黨委書記(一般由省教育廳選派的督導專員兼任),大大加強了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領導力量,但是基層黨組織工作隊伍建設尚不夠完善。主要表現(xiàn)為:組織機構設置不規(guī)范,應該設立的基層組織卻沒有按規(guī)定設立;部分民辦高校的基層黨組織沒有專職人員,而兼任人員的工作量較大,精力分散,黨建工作的業(yè)務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往往不足,難以發(fā)揮黨員干部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從我們調查中顯示,30% 的學生和青年教師黨員對于黨務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能力水平并不滿意。
(二)基層黨組織活動形式單一,內容上還不能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形式上也缺乏趣味性。調查中發(fā)現(xiàn),許多民辦高?;鶎狱h組織基本工作只限于發(fā)展黨員和傳達上級相關精神等最基本的工作。而在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做好師生員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好學校辦學的政治引領等方面,卻未能起到基層黨組織的應有作用。從調查情況來看,40% 被調查黨員認為黨組織能按黨建工作要求開展活動,然而更多的青年黨員認為目前黨組織活動形式單一呆板、內容枯燥。
(三)黨員先進性不明顯,黨員活動缺乏載體與平臺,難以起帶頭作用。調查顯示,70% 的學生和青年教師黨員認為黨員之所以不能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主要原因是缺少可施展能力的有效載體與平臺,55% 的學生黨員認為創(chuàng)先爭優(yōu)氛圍不夠濃厚。這一方面反映出了大部分黨員雖想起模范帶頭作用,但苦于無平臺的心態(tài),另一方面反映出學生黨員在發(fā)揮模范作用時較為顧忌周邊同學的看法與輿論,不能真正做到心無旁騖。
(四)組織建設不穩(wěn)定,黨員發(fā)展不規(guī)范,模范作用弱化。民辦高校人員流動性較大,經常更換黨支部書記、黨支部委員,一般黨員的黨籍管理也較為混亂;黨員發(fā)展工作隨意性較強,特別是在學生黨員發(fā)展方面,有程序不完善、走過程、輕教育的現(xiàn)象存在。
二、民辦高?;鶎狱h組織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歷史發(fā)展問題。我國民辦高校只有2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民辦高校的黨建工作起步時間更短。學校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中,而對于黨建工作而言,尚處于發(fā)展完善階段,短期內難以達到公辦高校的水平。
(二)思想認識問題。民辦高校對黨建工作特別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更多地重視行政工作而忽視黨建工作。從領導層面看,對民辦高基層高校黨建工作規(guī)律、特點的認識和把握需要一個過程;從舉辦者的層面看,因舉辦者個人經歷、政治素質、辦學條件等因素影響,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認識有較大的差異;從教職工的層面看,一些教職工對學校黨組織也不看重。
(三)制度不規(guī)范問題。一是制度不到位,現(xiàn)有的文件只對民辦高校黨組織的建立、地位、職責、管理等做了原則規(guī)定,對這樣的規(guī)定,民辦高校的舉辦者在理解和執(zhí)行往往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因此各學校的基層黨組織相關管理制度也不盡相同。一部分學?;鶎狱h組織相關制度還不夠完善,組織發(fā)展、黨員管理方面都比較松散,隨意性也較強,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水平需要提高。
(四)體制困擾問題。公辦高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組織處于學校領導核心的位置,做好基層黨建工作是“天經地義”。而民辦高校大大小小的事,包括學校黨組織的設立、地位、作用、經費、人員的配置、待遇等等都由舉辦者或行政負責人說了算,黨組織負責人“人微言輕”,作用有限;同時受到體制的限制,管理上有許多不順暢之處。
三、加強民辦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對策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創(chuàng)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zhí)政的組織基礎”[1]。十八大報告為民辦高?;鶎狱h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
(一)提高認識,統(tǒng)一思想
認識水平決定工作水準,要切實加強民辦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提高對民辦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要切實認識到,加強民辦高?;鶎狱h組織建設工作是加強黨對民辦高校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證民辦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需要;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資源保障的需要;是有效抵制西方敵對勢力對高校進行政治滲透,有效調節(jié)民辦高校教師和學生因勞資、文憑、收費等問題與校方產生矛盾和糾紛,認真維護廣大教職工和學生的合法權益,建設和諧校園,保證民辦高校校園安全穩(wěn)定的需要。
(二)找準定位,履職盡責
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大多實行的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組織在學校發(fā)揮政治核心作用。民辦高?;鶎狱h組織在院(系)中的作用應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把握方向作用。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保障上級各項決定的落實;二是維護廣大師生合法權益的監(jiān)督作用;三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要幫助教職工特別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人生觀、價值觀,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四是圍繞中心促進工作的服務保障作用。要通過緊密結合學校的教學、科學等中心工作,開展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調動廣大師生工作熱情,為本單位健康發(fā)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五是營造和諧,化解除矛盾的維穩(wěn)作用。通過大力加強法紀教育,積極協(xié)調解決師生各種矛盾,依法維護廣大師生的合法權益,實現(xiàn)“平安校園”建設,保證校園安全穩(wěn)定。
(三)健全機制,增加投入
要構建民辦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員發(fā)展工作機制,認真做好在優(yōu)秀青年教師、教學骨干和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中發(fā)展黨員, 壯大黨組織的力量;要強化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機制,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熱心并安心于民辦教育事業(yè)的優(yōu)秀同志選配到黨務工作崗位上,并使其能夠享受與行政干部一致的待遇;要構建民辦高?;鶎狱h組織自身建設工作機制,建立并完善董事長、院長、書記碰頭會、黨政班子聯(lián)席會議、系主任書記共同負責制、年度述職測評等工作機制,不斷擴大黨組織參與學校決策的范圍和深度,變黨組織“有為才有位”,為“有位更有為”。在經費投入上,要按黨員數(shù)量設立黨建工作專項經費,納入學院年度經費預算;擴大兼職黨務工作工員的補貼范圍,適當增加補助標準。
(四)強化自建,提升素質
要提高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指示的能力。民辦高校基層黨組織要自覺加強黨的基本路線和政策的學習,準確理解、正確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的各項指示,堅定不移地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方針。要提高圍繞以教學為中心開展黨建工作的能力,民辦高?;鶎狱h組織必須支持行政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保證教學、科研、后勤、管理等各項任務的完成;必須積極關心參與本單位的建設與發(fā)展,為本單位改革和發(fā)展提供政治上的保證;必須把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融入各項基工作中;必須教育廣大教職工愛國、愛黨、愛校、愛學生,遵紀守法,積極工作。要提高參與決策的能力。民辦高?;鶎狱h組織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積極探索參與各項決策的途徑和方式,增強參與決定的能力,在參與決策的過程中體系基層黨組織的價值。
(五)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搭建基層黨建工作的平臺
文化建設是民辦高?;鶎狱h組織建設工作最好的載體和平臺。民辦高校建校時間短,先進的大學生精神需要培養(yǎng)和積淀。民辦高校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住培養(yǎng)先進大學精神這個核心,從所在民辦高校實際出發(fā),按照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打造體現(xiàn)時代精神,健康向上的大學精神品牌;要采取積極措施加強師德建設,促使教師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學識魅力去影響感召學生;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規(guī)范強化每個基層黨務工作者的工作作風,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和優(yōu)質的服務工作建設起一個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要強化學生文明行為的養(yǎng)成,不斷提高學生自我調控能力,引導學生以創(chuàng)新性精神投入學習和實踐之中;要緊緊抓住文化活動這個操手,把先進的文化理念,用廣大師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傳遞出來;要精心設計和策劃每一次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充分調動廣大師生開展文化建設和活動的積極性;要積極參與學校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讓學校的每座建筑,每一個景點和每次活動都體現(xiàn)大學精神和文化,創(chuàng)造濃厚的人文和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十八報告[N].新華網,2012-11-19.
[責任編輯: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