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博
今天我們在西餐廳吃飯的時候,也許一個疑問:為什么中國人吃飯用碗筷,而西方人用刀叉呢?從這餐具的應用又能看出中西方怎樣的歷史文化背景呢?今天就帶你回顧這有趣的歷史現象,去厘清東西方飲食文化后面的發(fā)展規(guī)律。
01.
首先告訴你,一開始我們中國祖先也是用刀叉的,而不是筷子!刀叉是我們中國人發(fā)明的。
現在世界上最早發(fā)現的餐具刀是在我國浙江河姆渡遺址,距今7000年。大家可以想一下,新石器時代的人還基本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對付肉食類最好的工具當然是刀了,所以聰明的中國古人就把刀最先應用于飲食之中。
只不過,當時人們把用于餐桌上的刀具叫作“匕”?,F代人用的匕首原來產生的時候居然是用于飲食的??纯聪旅娉鐾恋那嚆~匕,它具有兩種實用功能:一是相當于勺子,二是相當于餐刀??梢郧锌梢該啤?/p>
先秦的時候,這個“匕”其實就是從刀演變而來的,后來,隨著飲食文化的發(fā)展,兩個功能就分開了,形成了刀和勺。“匕”后來只代表勺子,這個字在古代也引申成美食,美味。我們至今把去世的母親稱為“妣”,甲骨文中“妣”就是“匕”,代表做飯的母親。
餐具刀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餐具,接著出現的就是餐具的叉子。在我國西北齊家文化遺址中發(fā)現了一些骨制餐叉,距今至少4000年了。它們出土的時候是在一起的,說明當時是成套使用的。
到了商代,餐叉變?yōu)閮升X,也小巧了。它和勺子和骨刀同在,表明當時餐叉、勺、刀是三件配套的。在我國商代的一些遺址、墓葬中也有出土餐具,都表明商代時刀叉是人們使用的主要餐具。
之后,在洛陽的一個戰(zhàn)國墓里頭出土了50多件多銅刀銅叉,說明戰(zhàn)國也用刀叉。甘肅酒泉出土過東漢銅餐叉,廣東出土過東晉鐵餐叉,甘肅漳縣出土過元代的餐叉餐刀,同時在山東嘉祥也出土過刀叉,還有專門放置刀叉的竹鞘。刀叉的使用一直持續(xù)到宋元時期。
02.
那么中國人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筷子的呢?
中國最早的筷子是安陽殷墟1005號墓發(fā)現的6支銅箸頭。這就是為進餐準備的。所以,學界認為筷子當被做餐具使用是在商代。以后慢慢取代了刀叉,到了戰(zhàn)國時筷子成為餐桌上的主流,從此我們中國人開始大規(guī)模地使用筷子了,而刀叉進入到了廚房,很難再登大雅之堂。
為什么用筷子取代了刀叉呢?這是中國飲食文化發(fā)展的結果。
在商周時期,中國的烹飪技術擺脫了原始的狀態(tài),進入到飲食的文明時期。這時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代八珍”。它由2飯6菜組成:“淳熬”(肉醬油澆大米飯)、“淳母”(肉醬油澆黍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母羊羔)、“搗珍”(合燒牛、羊、鹿的里脊肉)、“漬”(酒糟牛羊肉)、“熬”(類似五香牛肉干)、“肝”(燒烤肉油包狗肝)。
這些“八珍”可是廚師事先對食物精加工的,工序很復雜。事先就把食材進行了加工成適合入口的大小塊,端出來的菜品已經切好做好了,所以,吃飯時當然不用自己在用刀叉進行分割了,只要用筷子夾住送入嘴中就行了。因為“周代八珍”是中國各地方菜系的鼻祖,所以筷子成為古代中國飲食的主流餐具。
所以,在商周及其以后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筷子的則是貴族,用筷子吃飯在當時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征。之后才慢慢向民間推廣普及,取代了刀叉。
當時以華夏文化為主的中原文明,講究華夷有辨,要將自己先進的文明和周圍游牧民族區(qū)分開來,游牧民族的飲食特點還是以食肉為主,離不開刀叉。所以,筷子就成了先進文化的代表。屬于華夏文明的邊緣地帶使用刀叉,或者底層的打魚狩獵貧苦人使用,因為刀叉對于簡單肉類加工比筷子實用多了。
后來,中原周邊的少數民族受到了華夏文明的影響,也開始提高自己的地位,開始用筷子。但是,還要切肉、吃肉,怎么辦?于是,出現了這樣的餐具。
這就是“刀筷組合”。餐刀和筷子套用,而且裝在一起,方便攜帶。吃飯既顯得貴族氣質有格調,還具有實用切肉的功能。
03.
至于刀叉是怎么通過游牧民族傳到西方的,西方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刀叉的,全世界也見不到這樣的史料和考古發(fā)現。只能靠西方學者專家推論和猜測了。有觀點認為到了15世紀,刀叉才開始流行的。也有西方學者認為,歐洲使用刀叉能推到公元10世紀也就是拜占庭帝國時候開始的。就我個人看法,這種推測是靠譜的,近些年隨著對拜占庭的歷史研究,我們發(fā)現這個時期,拜占庭處于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節(jié)點上,歐洲社會接受很多東方傳來的文化和發(fā)明,例如紙、火藥等。
先進文明總是具有輻射性的,中亞及其阿拉伯地區(qū)對東西文明具有引導和溝通的橋梁作用。所以,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對刀叉和筷子使用,也通過這個渠道傳到了歐洲。當時受到了教會的抵制,認為這是對上帝的不敬。但刀叉和筷子使用畢竟是人們生活文明的象征,所以經過長時間的普及,到了15世紀歐洲人開始普遍地用刀叉了。但因為其飲食特點,刀叉還是顯得比較實用,可以切肉切面包,而筷子卻不實用,所以西方人只接受了東方飲食文化中的刀叉。
這刀叉的使用反映著東西方飲食文化差距和當時農業(yè)生產力的水平。在古代,以農業(yè)文明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摘自《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