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哲明
【摘 要】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豐富多彩,學習的氛圍更加和諧,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從而提高了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因此,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走進卓越課堂,促進閱讀教學的發(fā)展勢如破竹尤為重要。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閱讀教學;提高;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班班通”也飛入尋常學校?!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币虼藢F代教育技術運用于閱讀教學中,優(yōu)化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只要科學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就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究竟怎樣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有哪些策略?根據本人的一些教學實踐和經驗,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動機和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興趣是一種無窮的力量,它能推動學生主動去認識事物,掌握知識。老師們大都有這樣的感受,學生的閱讀興趣濃厚,閱讀積極性就高,閱讀時就投入,思維就活躍,閱讀效果就特別好。而情景的呈現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情感,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多媒體課件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感染力強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教學所需要的各種情景,可以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迅速進入教師所設定的教學情景,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如我在教學《盤古開天地》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看視頻猜故事,這個視頻是這樣做的,我下載了《西游記》、《葫蘆娃》、《哪吒鬧海》三段動畫片視頻并配上三個故事的主題曲,學生一見動畫片頓時就激情高漲了,老師還未說完就大聲的叫出動畫片的名字。在游戲結束時,我說:“同學們,在我國古代還有很多這樣的神話故事,比如——”學生就齊讀課題,通過這樣的方式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學習激情帶入了閱讀學習中。又如我在上《全神貫注》這一課時,我是這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在古箏曲《平湖秋月》的伴奏下,一張一張的呈現羅丹的雕塑作品:《開拓者》、《上帝之手》、《沉思》等,欣賞過后請學生談談對這些藝術品的想法,學生發(fā)表看法后,我又說:“你知道這些精美的作品羅丹是用怎樣的工作態(tài)度來完成的嗎?”學生帶著對這些藝術品的欣賞,對羅丹這個藝術家的好奇進入閱讀學習。有了興趣這一動力,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閱讀教學中的重難點
小學生由于見識少、閱歷淺、知識面窄、理解能力有限,常常難以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與客觀事物聯系起來。這時,教師適時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為他們的思維積極主動地架橋鋪路、排除思維障礙,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培養(yǎng)理解能力。因為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再現出他們沒見過的、不熟悉的,而課中又涉及到的人、事、景、物,幫助學生通過充分感知,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具體可感的事物。為了降低學習的難度,讓重難點在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中得到了解決,我是這樣做的。
1、運用音樂促進學生對課文情感的體會
別林斯基曾說:“不管哪一種音樂都反映一種情感,只要有情感,機械表達的、可怕的、單調的印象就沒有了?!痹趥鹘y(tǒng)的閱讀教學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讀來理解課文,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感情。但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經過的感情閱歷有限,有的學生就領悟不到其中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如:我在備《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在讀這一課的第三段時,怎么讀就讀不出那種悲傷的情感,何況學生。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給這一段配了一首比較憂傷的小提琴曲《卡農》。第二天上課,我和著這首樂曲范讀第三段時,鼻子一酸眼淚就掉下來了,學生讀的時候,我看到很多的學生也流淚了,也就是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在恰當的音樂烘托下,渲染下,學生深深地體會到雷利知道父親為世界和平獻出生命時的那種悲痛。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上《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時,朗讀的時候我配了音樂《告訴我為什么》,下課后,有的學生就跑來告訴我,伴著音樂讀的時候她哭了。我相信他們這是真正體會到在戰(zhàn)爭中的孩子,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童年是多么的痛苦,多么的悲慘。這淚水已表達了學生對課文最深的理解。恰到好處的現代教育技術將學生的情感與體會完全提升到一個高度,這絕對不是其它教學手段可以達到的。
2、運用圖片、視頻、動畫圖示促進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比較形象、直觀的圖片、視頻非常敏感,也容易看懂其表達的意思。而在小學課文中,有的內容是學生沒經歷過的,比較抽象的,難以理解。這時出示一些圖片、視頻就能起到畫龍點睛,事倍功半的作用。如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一文,字數短小,精煉,但內容深奧,詩意深遠。加上小學生缺乏苦難生活的體驗和對紅軍長征缺乏了解,理解起來比較抽象、枯燥。為此,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用圖片介紹了長征的艱苦歷程,再現詩中內容所描述的場景,用電影視頻《飛奪瀘定橋》片段讓學生感受紅軍在過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時悲壯場面,理解“大渡橋橫鐵索寒”的意思。以生動形象的視聽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很自然的拉近了學生與詩的距離,學生很輕松的理解了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