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推進及中俄“莫喀高鐵”項目協(xié)議的簽署,中國高鐵在海外建設戰(zhàn)略部署中更加擲地有聲,也引發(fā)了業(yè)界對俄語高鐵術語研究熱。文章從俄語高鐵術語生成機制入手,對其進行梳理歸納,并結合作者自身工作實踐經(jīng)驗提出了若干翻譯策略。
關鍵詞:高鐵,術語,翻譯
中圖分類號:H059;H083;H35;U238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2.004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Russian Term “HighSpeed Railway” and Translation Tactics//WANG Haojie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signing of “MoscowKazan HighSpeed Railway Project Cooperation Agreement”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Chinese highspeed railways are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overseas construction strategic deployment, and furthermore boosts studies on Russian highspeed railway term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Russian highspeed railway terms, and proposes related solutions of translation.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term, translation
收稿日期:2016-07-26
作者簡介:王浩杰(1982—),男,中鐵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國家二級翻譯(俄語)、經(jīng)濟師、國際商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法律及商務俄語應用及翻譯。通信方式:wanghowjet@foxmail.com。
引言
高鐵,全稱“高速鐵路”,按照國際鐵路聯(lián)盟1986年1月的定義,是指通過改造傳統(tǒng)線路,使其營運速度達到200公里每小時以上,或者新建線路營運速度達到250公里每小時以上的鐵路系統(tǒng)[1]。目前,盡管世界各國對高鐵稱謂不盡相同,但核心含義卻并無實質性差異。自1964年10月日本東海道新干線(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條高鐵)正式投入運營[2]開始,世界高鐵發(fā)展歷程已達半個多世紀。而相對于日、法、德等高鐵強國,中國高鐵建設起步較晚,但發(fā)展速度卻最為迅猛,發(fā)展成果最為突出。若從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正式運營算起,截至2015年底,不足十年,中國高鐵總營業(yè)里程已達1.9萬公里,位居世界首位。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2016年7月頒布的《中長期鐵路網(wǎng)規(guī)劃》(最新修訂版),至2030年,中國高鐵總里程預計比2015年底增長一倍以上,有望達到4.5萬公里。屆時,中國高速鐵路網(wǎng)基本連接省會城市和其他50萬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實現(xiàn)相鄰大中城市間1~4小時交通圈。
2014年以來,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出臺,作為中國新名片的“中國高鐵”獲得了中國現(xiàn)任政府向海外市場的強力推介,中泰高鐵、中印(印尼)高鐵和中老(老撾)高鐵等大型項目紛紛落地開花。2016年6月,在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下,中俄雙方正式簽署高鐵合作協(xié)議,明確“加快中俄歐亞高速運輸走廊項目(莫斯科—北京)的建設,并共同開展莫喀的高鐵項目”,這也間接帶動了國內(nèi)應用俄漢(漢俄)譯界對高鐵術語互譯問題的關注與研究。
一俄語高鐵術語
按照《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術語”是“某一學科中的專門用語”,在中國又被稱為“科技名詞”(不同于語法學中的名詞)。以此類推,“高鐵術語”應是指“高鐵領域中的專門用語”。
單從工程技術層面上來講,高鐵與傳統(tǒng)鐵路相比,在相當大程度上,僅是對傳統(tǒng)鐵路工程技術的升級改造,使其各項技術指標表現(xiàn)為更“高、精、尖”,而并沒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大量新生事物。因此,與傳統(tǒng)鐵路術語相比,高鐵術語并沒有大幅增加,更多的只是對傳統(tǒng)鐵路工程詞匯的繼承與發(fā)展,所有下文中所涉及的俄語高鐵術語詞匯往往也適用于傳統(tǒng)鐵路行業(yè)。
由于鐵路建設工程本身涉及專業(yè)眾多,包括道路、橋梁、隧道、信號、電氣化等,所以高鐵術語數(shù)量無法精準計量。迄今為止,中俄兩國政府權威部門均未對高鐵術語做出專業(yè)裁定,而僅僅是對鐵路(交通)工程術語做了規(guī)范性約定。例如,1999年由鐵道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出版的《鐵道科技名詞——漢英法德俄日六種語言》[3]收錄了6891個鐵路術語詞條;2013年底中國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頒布的最新版《鐵路工程基本術語標準》(GB/T 50262—2013)[4]中收錄了1862個術語;而同年出版的Основные понятия, термины и определения(《俄羅斯聯(lián)邦鐵路交通國家標準:基本解釋、術語及定義》)[5]一書中則只收錄了440個術語;2015年3月在中國正式實施的《高速鐵路設計規(guī)范》(TB 10621—2014)[6]只是對高鐵各個專業(yè)設計做了相應規(guī)范,并未對高鐵術語做出主要關注,全書僅收錄了26個術語及41個縮略詞。
二生成機制
眾所周知,傳統(tǒng)鐵路及高鐵技術均發(fā)端于歐、美、日等發(fā)達國家。俄羅斯境內(nèi)1834年開始興建的第一條蒸汽鐵路線路(圣彼得堡—皇村)與2008年開始興建的第一條“鷹隼”(Сапсан)號高速鐵路(莫斯科—圣彼得堡)均大幅借鑒了德語國家(德國、匈牙利)的技術和設備,而德、匈兩國在鐵路工程技術方面頗受英、法、意等國的影響,加之俄文本身為字母文字,上述多重因素綜合最終致使俄語高鐵術語在生成過程中大量借鑒了外來詞匯;此外,還有一小部分術語則是在俄語傳統(tǒng)詞匯語義基礎上的再加工,語義相應進行了拓展,不過其所占比例相對較小。一言以蔽之,俄語高鐵術語生成是以借用、吸收外來詞匯為主,本土相近、相仿詞匯語義拓展為輔的方式。這也基本符合科技語匯借鑒進而形成自身術語的主流套路。
1.借用、吸收外來詞
詞匯借用,顧名思義,是指在交流過程中直接借用其他文化詞匯的語音和/或詞形及詞義。工業(yè)革命以來,世界各國之間經(jīng)濟、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交流日益頻繁,詞匯借用現(xiàn)象日漸突出,科技領域表現(xiàn)尤為突出。俄羅斯地跨歐亞,且俄語作為字母拼讀語言之一,頻頻借用外來詞匯,尤其是拉丁語、德語、法語、英語等科技專業(yè)詞匯方面屢見不鮮。當然俄語術語借用并不是簡單地照搬,而是在俄語構詞法及語法的框架下,對外來詞進行適當“再加工”,使其語音/詞形更加本土化,以便使本國民眾更樂于吸收和接受。高鐵術語作為科技術語范疇也不例外。總體來說,俄語高鐵術語借用外來詞主要分為以下兩種方式:
(1)直接借用
鑒于俄語與主要歐美語言一樣為字母表音形式,所以在這里我們所說的“直接借用”,主要是指“音譯”,即直接引用外來詞匯原字母形式,并根據(jù)俄語既有詞匯語言學而加以“俄化”。例如,турникет(閘機)源自法語tourniquet、блокирование(閉鎖)源自英文block、индуктор(感應器)源自拉丁語induco、бункер(艙)源自德語buker等。直接借用簡單易行,對豐富俄語既有詞匯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非專業(yè)人士與不熟悉外語的人士來說,理解難度有所增加。直接借用在高鐵現(xiàn)有術語中最為普遍,高鐵核心常用詞匯多半采用此類借用模式,見表1。
(2)間接借用
間接借用與直接借用相對應,是指除“音譯”為主的直接借用之外的其他非直接借用形式,主要是指描述性借用[8],即“針對俄語現(xiàn)有詞匯中高鐵術語缺失的現(xiàn)象,主要對外來高鐵術語利用俄語現(xiàn)有詞匯進行描述性說明”。例如,“承力索”英語為carrier cable,俄語借鑒就是用了相應的描述性翻譯處理,即несущий трос;軌排(рельсошпальная решетка)也并非直接采用了音譯詞(英語為track panel),而是用現(xiàn)有的俄語詞進行了解釋性描述,即間接借用。與直接借用相比,這種所謂的描述性借用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另如,轍叉咽喉(горло крестовины)、有害空間(метрвая зона)、導軌式(направляющая рельсовая)、車擋(тупиковый упор)、道岔(стрелочный перевод)、島式站臺(островная платформа)、二系懸掛(двухступенчатое подвешивание)、彈性車輪(упругое колесо)等。
2. 本土詞語義拓展
俄語高鐵術語生成過程中,除了主要借用外來詞匯之外,還有一部分術語是在俄語既有詞匯基礎之上,利用若干詞匯與高鐵專業(yè)術語之間的類似或相似性,而將既有俄語詞匯的既有意義進行延伸、拓展,進而使其產(chǎn)生具有高鐵術語意義的“新詞匯”。例如,тележка(轉向架),該詞俄語本義為“[小]車”的意思,與火車轉向架形狀較為類似,故舊詞便產(chǎn)生了新的意義;再如люлька(搖枕)[9]本義為“可以一搖一晃,放嬰兒的搖籃”,因此被借用來描述轉向架上的部件“搖枕”。此外,стрелка(轉轍器)、остряк(尖軌)、горка(駝峰)、скользун(旁承)、рама(車架)、башмак(集電靴)、обделка(襯砌)、съезд(渡線) 等詞也是在俄語固有詞原義基礎上的拓展和引申。
三翻譯策略
高鐵術語漢譯因技術難度大、專業(yè)范圍廣等多重原因而增添難度。相對于高鐵術語英漢互譯而言,近年來國內(nèi)俄語通識教育培養(yǎng)的急劇縮減,造成國內(nèi)大中專院校學習高鐵專業(yè)的人員懂俄語的少之又少;高等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俄語人才,還懂高鐵技術的人員同樣是鳳毛麟角,這就導致了俄語高鐵術語漢譯過程中錯誤頻出。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社會主義鐵路建設事業(yè)受蘇聯(lián)影響巨大,大部分鐵路專家均曾在蘇聯(lián)大中技術性院校進修或者學習過,大部分鐵路專業(yè)詞匯翻譯借鑒了俄語翻譯,例如1959年出版的《俄華鐵路詞典》明顯有著蘇聯(lián)詞典的烙印[10]。2000年之后,中國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事業(yè)飛速發(fā)展,而與之相應的是俄羅斯基建領域的裹足不前,這樣一來,俄羅斯鐵路術語不得不反過來受中國鐵路術語的影響。由此一來一往,便客觀上為俄漢高鐵術語互譯也打下了“心照不宣”的效果。
以下筆者就以自身工作經(jīng)驗為基礎,對從事高鐵技術翻譯的人員提出幾項高鐵術語漢譯策略:
1. 要略懂技術
對于俄語專業(yè)出身從事高鐵行業(yè)翻譯的人員,一般而言,語言并不是第一難題,而不懂技術才是首要問題,尤其是專業(yè)術語認知缺失,往往造成翻譯意義不能及時傳達的后果。比如,“風擋”一詞,在鐵路行業(yè)中往往是指安裝在列車車廂兩端的、作為旅客從一個車廂到另一個車廂的通道(упругая площадка),而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出版的《俄漢大詞典》(2009年版)[11]中卻譯為“ветроотражатель”(擋風裝置),未免貽笑大方。又如,“天窗”也是高頻誤譯的高鐵術語之一,日常生活中它經(jīng)常是指“頂面窗戶”(окно верхнего света),但是鐵路行業(yè)中它往往是指列車運行圖中不鋪畫列車運行線或調(diào)整、抽減列車運行,為施工和維修作業(yè)預留的時間[4],即техническое обслуживание。
由此可見懂專業(yè)技術的重要性。當然,對于俄語專業(yè)人員,精通高鐵技術及術語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建議譯員朋友們略懂技術,須在工作之余翻閱《鐵路工程概論》[1]《高速鐵路概論》[2]《鐵路工程基本術語標準》[4]等相關基礎書籍,這對提高高鐵技術翻譯人員綜合素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 要精通語言
高鐵技術翻譯,須精通中俄兩國語言,諳熟兩國文化。這也是做好高鐵技術翻譯的基礎之一。此內(nèi)容國內(nèi)外學者多有論述,在此不再贅述。
3. 要學會方法
高鐵技術術語翻譯需要講究方法。由于鐵路領域的漢英/英漢術語詞典較為常見,在遇到不能翻譯的高鐵術語時,我們可借助英語作為中間橋梁,最終達到俄漢準確互譯的目的。國內(nèi)常見的漢英/英漢鐵路術語書籍有《英漢漢英鐵路詞典》《英漢鐵路詞典》等。
此外,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還要學會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機輔翻譯來達到精準翻譯的目的。
4. 要善于總結
溫故而知新。翻譯是一門需要反復實戰(zhàn)練習,并且不斷總結深化的學問。高鐵術語翻譯更是如此。高鐵術語觸類龐雜,需要本行業(yè)專業(yè)翻譯人員在工作實踐中,通過多方學習,不斷總結,最終摸索出一套適于自身的翻譯方法。
四結語
俄語高鐵術語基本上繼承了傳統(tǒng)鐵路術語,且大部分源自外來詞匯。準確翻譯高鐵術語,不僅需要略懂技術專業(yè),而且需要精通語言。在術語互譯過程中,如遇困難,可以借助于第三語言作為中介進行嘗試,尤其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可以借助“機輔翻譯”進行操作及校對。翻譯本身就是一個自我摸索與總結的過程,術語翻譯尤其是這樣,所以還要學會不斷總結,以便日后取得更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 魏慶朝.鐵路工程概論[M].2版.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5:241-245.
[2] 佟立本.高速鐵路概論[M].4版.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5:5-11.
[3] 鐵道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鐵道科技名詞——漢英法德俄日六種語言[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126-13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GB/T 50262—2013鐵路工程基本術語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5:39-43.
[5] МИИТ.Основные понятия, термины и определения[M].Москва:Cтандартинформ, 2013:73-79.
[6]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TB 10621—2014高速鐵路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4:2-15.
[7] Захаров В А, Михальченко А А, Захаров Д В.Краткий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терминов[M].Гомел:БелГУТ, 2014:8-12.
[8] Демишкевич Е В.Заимствование как способ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терминов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J].Осмк:Омский научный вестник, 2015, 126(2):62-64.
[9] Космин В В,Космин А В.Русскоанглийский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й словарь[M].Москва:ИнфраИнженерия, 2014:128-129.
[10] 《俄漢鐵路綜合詞典》編輯組.俄漢鐵路綜合詞典[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3:II-III.
[11] 上海外國語大學《漢俄大詞典》編寫組.漢俄大詞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62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