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時一個,兩個的時候更多。它們總像有一樁事情要做,六只腳不停地運(yùn)動,有時停下來,那動著的便是兩根有節(jié)的觸須了。我們以為天牛觸須有一節(jié)它就有一歲。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難的工作,即使它在樹枝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你等一個合適地點動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時候很少。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個有教養(yǎng)惜身份的紳士,行動從容不迫,雖有翅膀可從不想到飛;即是飛,也不遠(yuǎn)。一捉住,它便吱吱紐紐地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為依然是溫文爾雅的。黑地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極瑰麗顏色的。有一種還似乎帶點玫瑰香味。天牛的玩法是用線扣在脖子上看它走。令人想起……不說也好。
蟋蟀已經(jīng)變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興趣在斗,而我們對于捉蟋蟀的興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過一本秋蟲譜,上面除了蘇東坡米南宮,還有許多濟(jì)顛和尚說的話,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頸子上的細(xì)毛是瓦青還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還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歡喜。聽,瞿瞿瞿瞿,哪里?這兒是的,這兒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來了。顧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撲,追著撲。有時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還沒喂呢,于是趕緊回家。我每吃一個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給它一點。正吃著晚飯,我的蟋蟀叫了。我會舉著筷子聽半天,聽完了對父親笑笑,得意極了。一捉蟋蟀,那整個園子都得翻個身。我最怕翻出那種軟軟的鼻涕蟲。可是堂弟有的是辦法,撒一點鹽,立刻它就化成一攤水了。
有的蟬不會叫,我們稱之為啞巴。捉到啞巴比捉到“紅娘”更壞。但啞巴也有一種玩法。用兩個馬齒莧的瓣子套起它的眼睛,那是剛剛合適的,仿佛馬齒莧的瓣子天生就為了這種用處才長成那么個小口袋樣子,一放手,啞巴就一直向上飛,決不偏斜轉(zhuǎn)彎。
星星點燈
有這么多昆蟲陪伴,難怪“我”那么愛這個花園。每一種昆蟲,作者都將它的特點、有趣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描寫出來,盡顯童真。